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说到达尔文,我们也许会想到这么几句话:“我们是谁宁我们从哪里来甲我们要到何方?”这些是人类皓首穷经、努力追寻的关于自身的命题。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强势的力量,一为剑,一为思想。长远来看,剑总是被思想打败。”也许我们不可能成为像达尔文一样的科学家,但我们还是有能力认真地思考、推敲和探索;也许我们不可能像达尔文那样写出类似《物种起源》的著作,但我们也可以记下生活的点滴,可以像达尔文或者孩童一样询问为什么,这样才不至于盲目地跟随。  相似文献   

2.
许天悦 《中文自修》2009,(12):34-35
曾几何时,我们开始幻想生活中有个为我们端茶送水的机器人;又是曾几何时,人类与机器人的爱情故事悄然成为科幻小说的宠儿。我们对机械爱情的幻想如同对未来科技的幻梦一样从未止息,每个故事似乎都在探讨一个课题:当机器遭遇真情,那将会是怎样奇妙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教育者永恒的话题。因为孩子,我们才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孩子,我们才穿越平凡,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孩子,我们的天空才亮丽如新;因为孩子,我们的生活才绚丽多姿;因为孩子,我们的生命才更加精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专题复习目标: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俊辉 《初中生》2007,(12):18-22
导语:蓝色星球,美丽富饶,繁衍着无数的生灵,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科技发达的今天,社会在飞速发展,可是,关于人类的起源却一直悬而未解。我们的祖先究竟是谁呢?远古时代,人们认知能力有限,只能从神那里找到答案,直到19世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人类起源的研究才走上科学的道路。于是,人类开始了新的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是一首无言的诗,丝丝缕缕,绵绵不绝,编织着人类亘古不变、真挚而深厚的亲情。母爱是细腻的,最先让我们懂得生命起源于爱。母爱是无私的,意味着给予而不是索取。母爱是宽厚的,伴我们在成长路上从顽愚走向睿智,并学会理解、包含与宽容……多少平凡而伟大盼母亲,为懵懂的毯子开启了智慧之门.让健康、自信和希望与我们的生命同行;多少坚韧而刚强的母亲,用爱心和毅力创下了一个个医学上不可能的奇迹……有人说:“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昌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激情的萌动.  相似文献   

7.
绿色奥运     
付雅嘉 《小学生》2007,(11):47-47
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 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 唯有行动,我们才会有希望。 我很自豪,因为北京申办成功了2008年的奥运会,这样的喜事,会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动不已。到了2008年,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都要来到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那时,北京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想,北京的环境将会有很大的改变:道路两旁种满了绿树,隔离带上开满了鲜花,鸟儿飞翔在蓝蓝的天空上,鱼儿畅游在清清的河水中,景色美不胜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单元要旨】学人生 我们认识人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自己的经历,有他人的经历;有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有现实的生活;还有一种以学的形式去让我们认识人生。我们在《皇帝的新装》中知道了不要轻信别人,要诚实;从郭沫若的两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追求与向往;从《女娲造人》中,我们知道了古人就渴望知道人类的来历;  相似文献   

9.
1.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左传》有言:“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也明确指出有高尚的道德,才可能有快乐的心态;有了快乐的心态,才可能健康长寿。现代社会也证明了: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帮助人,爱护人,人们同样会还以热情地回报。这种良性的反馈,必然使人产生欣慰,受到鼓舞,获得快乐,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讲究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教育理论界对学校教育回归生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那么,学校教育究竟应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回归到这样的生活:从主体而言,回归到成人与儿童共同的生活;从时限而言,回归到过去、当下、未来生活共在的生活;从内容而言,回归到事实与价值统一的生活;从意义而言,回归到丰富、有趣、有德性和智慧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1.
单元目标:1.培养儿童热爱树木的情感。2.帮助儿童了解树木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让儿童学习和掌握观察、调查等技能。4.培养儿童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单元内容:由3个主题活动组成。主题一:树给了人类什么;主题二:没有树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主题三:我们能为树木做些什么。指导要点:1.要尽可能让儿童通过体验产生对树木的热爱。2.注意引导儿童从自己身边的树木、从细小的地方发现人与树木的关系。3.适当借助媒体,如电视、光盘、录像、图片、图书等,帮助儿童开阔视野,进一步感受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  相似文献   

12.
学习物理离不开做各种各样的小实验,因为做小实验,一些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因为做小实验,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幸福快乐;因为做小实验,我们才会发现生活的绚丽多彩,明白它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3.
提起泥土,我们会认为它是平凡的,但现在我们从另一角度来看,泥土又是不平凡的。 因为泥土孕育了世间万物,没有泥土,人类就不能生存。有了泥土的滋润与养护,才有了植物的茁壮成长,才有了美丽的花朵和丰盛的果实。有了泥土,万丈高楼才会拔地而起,人们才会拥有安定的住所和温馨的家。如此看来,泥土确是不平凡的。  相似文献   

14.
天地间有两种书:一是有字之书,一是无字之书。我们生活的社会就是一部活的无字之书。无字之书的内容广博而又深奥,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留心读之,便也能从中享受到开卷有益的愉悦。阅读这部宏大、深邃的无字之书,需要我们用真情去接纳,用心灵去感应,用头脑去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人际交往的情境当中,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咂摸到生活的滋味;  相似文献   

15.
安全是生活的基础,有了安全,人类的生活才会美满。所以我们要时刻防备着,让那些危险的因素远离我们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经济报道只有攀上“生活”这棵绿树才会有生命力。本文从经济生活版面整合的角度提出了以下观点:经济报道要注重“点”“线”结合,在求深求专上下功夫;要以小见大,力图从百姓生活的角度来加强经济报道的生活性和服务性;要通过创新经济报道的表现手法和版面语言,创造新亮点,营造强势。  相似文献   

17.
天地间有两种书:一是有字之书,一是无字之书。我们生活的社会就是一部活的无字之书。无字之书的内容广博而又深奥,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留心读之,便也能从中享受到开卷有益的愉悦。阅读这部宏大、深邃的无字之书,需要我们用真情去接纳,用心灵去感应,用头脑去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人际交往的情境当中,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咂摸到生活的滋味;才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当中,窥见到社会的发展,洞察到人类的进步;才能够从司空见惯的琐事当中,感悟到真善美的高尚和假恶丑的卑鄙,体悟到人生的真谛。有道是,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我们能够养成善于翻阅无字之书的习惯,时时留意,处处留心,我们的真情便会被激荡起来,就会有了倾吐的欲望,且有着一吐为快的惬意!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它是人类能够更好地生活的基本保证,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智慧。科学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却不能为人类提供生活何以值得过下去的理由。该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在正确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指引下的科学教育,并从系统哲学、生态哲学和技术哲学三个维度,对如何提高和发展科学教育提出了初步设想。只有在正确的科技哲学观的指导下,科学教育的质量才会得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才可能得以实现,人们才会获得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它是人类能够更好地生活的基本保证,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智慧。科学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却不能为人类提供生活何以值得过下去的理由。该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引领下的科学教育。文章从系统哲学、生态哲学和技术哲学三个维度,对如何提高和发展科学教育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只有在正确的科技哲学观的指导下,科学教育的质量才会得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才可能得以实现,人们才会获得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爱。爱,有大有小,爱国家,爱亲人,爱同学,爱朋友,爱动物,爱植物,等等。当我们的祖国有危险时,会有许多的人奋不顾身,这是爱的表现;当有人不小心摔倒时,旁边的人会将他扶起来,这是爱的表现;当有的同学考得不理想时,其他同学会鼓励他、帮助他,这是爱的表现。这都是爱,从大到小的爱。爱,特别是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