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问卷调查法,分析职业体育俱乐部模式下运动员"软实力"的现状,探讨运动员"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俱乐部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论体育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我国体育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建设和提升体育软实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的宗旨贯穿在各项具体措施和价值观念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念,提升代表大国形象的体育道德,体现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软实力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繁荣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3.
美国体育软实力的优势、影响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体育软实力的优势:美国的社会体育组织具有强大的活力;美国竞技体育实力与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影响力;美国职业体育联盟、媒体与商家在世界范围内的联合"造星"运动,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美国体育产业的营销策略具有世界创造力;成功举办奥运会产生世界震憾力。启示:体育软实力的上升与美国国家战略意图谋合,警惕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进行隐性文化控制,做强我国体育事业并进行软实力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4.
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进程中,中国体育的综合实力不仅可以通过体育硬实力加以显现,更要善于借助体育软实力来达到。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理解定位以及体育强国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述,并在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提出的总计划和总策略的基础上,针对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着重对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探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策略,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体育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并就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对体育院系体育软实力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体育院系建设体育软实力提供理论依据,为体育院系的全方面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体育强国的软实力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强国应该是各项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一流,并且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国家.软实力视角下的体育强国就是在体育文化吸引力、体育价值观吸引力、体育体制吸引力、塑造体育国际规则和国际形象等体育软实力方面,对内影响体育发展潜力、对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提升体育强国软实力的途径,包括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精神在内的我国体育文化实力,通过国际、国内的重大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来提升我国体育软实力,争取国际体坛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例证法等研究方法,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框架,剖析了体育软实力与我国体育强国建设间的辩证关系,确立了我国体育软实力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得出增强体育软实力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多重影响,并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阐述了我国体育软实力发展对相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潜在机会,提出了加快我国体育软实力发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9.
体育软实力具有依附性、非垄断性等基本特征.认识体育软实力的基本特征,可以为中国体育软实力建设打下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动我国职业体育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和欧美职业体育组织结构和管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欧美职业体育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已经形成能够保护利益相关者专用性投资的管理组织结构——职业体育联盟,其制度设计能够促进竞赛平衡,保障了所有利益群体的利益需求,属于典型的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机制.我国职业体育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由政府组织管理,效仿欧美职业体育组织结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组织结构的不健全、管理制度缺失等问题,影响了职业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的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软实力建设是竞技体育崛起的内在支撑因素,如果没有竞技体育软实力的建设、发展和不断完善,那么中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崛起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的软实力建设是由制度管理层、精神文化层和对外传播层构成,因此,只有把"软实力"建设统一于竞技体育的具体实践中才能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的真正崛起.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竞技体育软实力是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软实力以精神和智慧的形态融合在竞技体育硬实力中,持续支撑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北京奥运会为我国加强和彰显竞技体育软实力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抓住北京奥运契机,着力提升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大国主导着世界的秩序,同样也主导着世界竞技体育的秩序.大国对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进程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6个方面对大国竞技体育软实力进行比较后发现,大国竞技体育软实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美国的竞技体育软实力最强,而其他国家排名则有先有后,与美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大国竞技体育软实力差异与社会的长期稳定有关.奥运金牌的影响力是大国普遍关注的重点,国家发展模式的吸引力是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地阐释了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并以建设高校和谐体育文化为目标,提出并分析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与高校体育文化硬实力、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体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效能,增强高校体育文化的亲和力、凝聚力,对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及我国体育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时代,体育事业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体育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效融合校园体育与职业体育,共同推动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强国视角出发,先对校园体育与职业体育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出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然后阐述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指出校园体育为职业体育提供人才储备,职业体育则对校园体育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校园体育与职业体育融合发展的模式及走向,旨在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共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以期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体育整体实力,进而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软实力是体现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很有必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领域中的主要体现形式及民族传统体育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目标下的主要价值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体育软实力建设成就及其战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体育软实力的建设经验、成就以及战略措施等进行探析。认为:在经验方面,中国体育软实力建设既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大局,又围绕体育核心软实力建设。在成就方面,中国体育健儿取得的竞技运动成绩投射出巨大的影响力、说服力与民族凝聚力;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具有重要的政治辐射力;中国体育外交取得卓越贡献;武术文化及其价值观具有感召力。在战略措施方面,要加强中国体育软实力理论和政策研究;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提高竞技实力;提升体育文化制度的实现力等。  相似文献   

18.
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硬影响",体育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体育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的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在体育强国的构建过程中,对体育硬实力与体育软实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软实力以反映竞技体育水平的硬实力为基础,竞技体育水平越高,软实力的体现越重要.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包括竞技体育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竞技体育所包含的道德观念、竞技体育的制度安排和竞技体育的影响力.竞技体育的软实力通过训练与培养体制和方式等制度层面、竞赛过程和运动行为等操作层面、竞赛结果评判等价值层面、运动主体的形象树立和文化传播等文化层面体现出来.竞技体育是世界范围内最直接、最通用、最易为人所接受的语言,具有公开、即时、外显等特点.竞技体育体的过程和结果反映了国家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价值观念,国民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道德品质以及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就使得竞技体育的软实力具有综合反映国家软实力的功能.必须站在文化的高度完整地理解体育的内涵,竞技体育,只有当其"物化"、"人化"与"灵化"有机统一时,才是完美的.  相似文献   

20.
职业体育联盟垄断与竞争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释职业体育联盟的涵义与性质,运用博弈和实证分析方法,对职业体育组织垄断与自由竞争进行分析,给出模型并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同时以职业足球为例,对我国职业体育联盟建设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