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在甲午战争中,相对于清朝政府对舆论宣传的漠视与放任,日本主动操纵现代传媒工具,让反复传播的战争谎言深深影响了社会公众和国际舆论,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占据了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军的败局。早在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时,日本就将舆论宣传上升为国家战略。他们曾秘密聘请美国《纽约论坛报》的记者豪斯,作为国家舆论宣传的总指挥,制定的策略就是把中国和日本"包装"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开章名曰"计篇",开篇即论"兵者"之道,列出"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五事"之首即"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这个"道"字之解,正是战争与舆论的辩证法,可谓一语道破天机。拥有人心,破敌军心,"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与和平的最高境界尽蕴其中。此"道"非他,而正是战争胜负的阵地,正是人心向背的博弈,更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相似文献   

3.
马少华 《新闻前哨》2012,(9):103-104
邹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是我国著名新闻出版家。他的新闻、出版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40年代,其间主编《生活》周刊,创办《生活日报》、《大众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等报刊和生活书店。他秉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的理念,直面社会问题,倡导民主政治,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舆论领袖——1936年因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的著名"七君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罗芸竹 《新闻世界》2012,(2):140-141
自去年四月开始,重庆的四家都市报纸即《重庆商报》《重庆晚报》《重庆时报》《重庆晨报》就开始用"同城同名专题"的形式来共同关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形成了一种媒介舆论合力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在以往的媒介舆论中是不曾出现的,是当下媒介环境中的新产物。那么,同城同名专题为什么能形成舆论合力?对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以及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勇锋 《新闻前哨》2012,(9):101-102
现代社会,舆论的作用日益明显。舆论趋向于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监督的力量。这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意识成为国民的牢固成见,公众的各项自由权利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人们公开的言行受到其他人的评价。马克思对舆论产生的这种无形的监督作用,有过多种比喻,其中"舆论陪审团"的喻证,出自马克思写的小册子《揭露科隆共产党人案件》,他强调舆论在某些正式的场合对当事人或机构造成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1851-1852年,普鲁士政府制造了迫害共产主义者同盟组织和成员的"科隆共产党人案件"。  相似文献   

6.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新闻是“不流血的战争”。震惊全球的伊拉克战争早已落下帷幕,然而,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和思考仍在继续。研究伊拉克战争的论比比皆是.可深入探讨战争新闻规律和舆论功能的书籍却很少。由胡全良、贾建林撰写的《较量——伊拉克战争中的舆论战》一书,是研究战争与舆论方面的专,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杨莉菊  伍婷 《报刊之友》2014,(10):38-39
《新华日报》一直是中共中央联系群众、宣传政治主张的重要平台。在"重庆谈判"中,《新华日报》以独有的表现形式和操作方式,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华日报》冷静应对国民党党报的围攻,积极塑造和引导舆论,以突出的舆论引导艺术,即:实效性、权威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成为了国共双方舆论博弈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8.
所谓"重大新闻事件",除了事件本身应具有的新闻性外,其对社会及历史产生的影响是其有别于其他普通新闻事件的关键。对重大新闻事件的舆论引导,媒体责任重大且义不容辞。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工作时所指出的,"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相似文献   

9.
"走转改"活动是中央从全局的高度、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从舆论引导和新闻队伍建设的高度出发而大力推动的一项大规模的实践活动。 近期,中央电视台《重访郭明义》和《招工局长陈家顺》两个"走基层"系列报道备受关注。这两个系列报道都在《新闻联播》中以一天一集、持续五天的方式播出;这两档"新闻连续剧"既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末,美国《纽约邮报》刊登"地铁死亡照",引起"新闻职业道德"争论。让本来就十分敏感的问题再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本文介绍了《纽约邮报》对此事件的图片及标题使用,并对比了其他"小报"报道重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赵宁 《新闻世界》2010,(11):221-222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加布里埃尔·塔尔德其人,说明其在社会学中的地位,然后分析了《传播与社会影响》一书的整体结构,前七章及后两章依据与传播的密切联系程度分开论述。重点阐释引用了本书中的"公众"和"舆论"两大概念。  相似文献   

12.
记得《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纽约如此,整个美国也是如此——美国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国家。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发达的经济、科技和所谓的"自由价值观"和"美国梦",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3.
何奉华 《新闻世界》2013,(5):212-213
鲁迅杂文与新闻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为上海《申报·自由谈》所写的杂文,无论外在构成还是内在精神,都与新闻报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鲁迅全集》收录情况看,鲁迅为《申报·自由谈》撰文,大约从1933年1月24日写作《"逃"的合理化》开始,到1934年8月22日写作《看书琐记(三)》。这些杂文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的新闻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言辞犀利的评论,成功引导并构建当时新闻舆论。本文从《自由谈》的新闻舆论构建视角,对《自由谈》和鲁迅杂文在此方面的作用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14.
黄怀 《东南传播》2010,(2):117-1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要担当起"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使命,关键是要做到导向正确,引导有效。《厦门日报》是厦门市委机关报,多年来在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厦门日报》的新闻实践,谈一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15.
马娟 《新闻窗》2012,(5):111-112
战争期间,公众舆论和宣传是最需要人们下大力气的。宣传是反对一个交战敌人的行动中除军事压力及经济压力之外的三大工具之一,它关注的是通过直接操纵社会暗示来控制公众舆论和态度。‘隘抗日战争的宣传战中,《新华日报》作为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一张唯一的中央机关报,一直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比天涯社区、《南方周末》、《社会能见度》对"杨元元事件"的解读,认为网络舆论表达依托网络的工具属性,通过网民的归因偏差和侦探推理式的校正机制,形成通过弱化感性提升理性而得到的社区意见气候,启发传统媒体要敢于质疑、多方采访、反复求证,杜绝为升华立意而牺牲新闻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万婷 《新闻世界》2010,(4):110-111
本文主要结合李普曼的《公众舆论》中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论述对"虚拟环境"和"成见"的理解以及准确把握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克雷·费尔克(Clay Felker),美国著名传媒人物,曾担任《君子》(Esquire)、《村声》(Village Voice)、《广告周刊》(Adweek)等著名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费尔克首创第一本城市文化杂志《纽约》(New York Magazine),对美国新闻历史的发展、纽约城市文化的发掘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费尔克一生的经历对其编辑思想的影响,探讨了《纽约》杂志创办之初的策划方案、市场定位等,研究了费尔克作为新新闻主义的推动者所采用的独特的新闻写作方法和编辑思想,并介绍了杂志成功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5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180周年纪念日;6月1日又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创办《新莱茵报》150周年纪念。今天,当我们重读其著作,缅怀他光辉战斗的一生时,不能不折服于他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写作技巧。马克思的新闻评论缜密跌宕,高瞻远瞩,文采夺目,是我们今天新闻实践的宝贵财富。 1859年,英国政府以“护送公使入京”为名,强行派军舰驶入我国内河,挑起军事争端,一场新的对华战争迫在眉睫。旅居英国的马克思就此为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报刊《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了一组(4篇)新闻述评——《新的对华战争》。文中,马克思以深邃敏锐的政治眼光和高超精妙的论辩技巧,澄清事实,匡正舆论,迎头痛击了英国政府的无耻妄言和险恶用心。下面试析其写作特点,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党报作为"新闻纸",不仅具有新闻共性,也具有鲜明个性,那就是党报的政治性、舆论引导性和服务性。不同的办报理念,代表不同的个性。《南方周末》的"高度决定影响力",《湖北日报》的"责任造就公信力",《天津日报》的"权威媒体,大报风格"……《大同日报》作为地方党报,其党报的党性不能脱离报纸的新闻性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