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文森  江宇 《今传媒》2014,(1):33-35
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微博,已成为当下互联网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之一,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性格、情感和学习生活等方面。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大学194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孤独感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行为、动机的关系进行初探,以更好了解并引导大学生上网使用行为。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越强,使用微博的动机越强烈;孤独感与微博使用强度不相关,与使用习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上海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209名上海大学生的随机问卷调查,从对微博的采用、评价等方面,考察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上海市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比例和频率不高;使用微博主要目的是关注名人、获取信息,自我表达、人际交往目的较弱;普遍认为微博比社交类网站能提供更多的即时信息,期待微博能开通音乐、信息搜索等功能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黄文森  江宇 《今传媒》2015,(3):166-168
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微博,已成为当下互联网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之一,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性格、情感和学习生活等方面。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大学194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孤独感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行为、动机的关系进行初探,以更好了解并引导大学生上网使用行为。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越强,使用微博的动机越强烈;孤独感与微博使用强度不相关,与使用习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媒体之一,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追捧,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及有效利用微博,形成对其信息的批判性解读,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环。论文采取实证调查的方法,对福建省高校大学生的微博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媒介的接触和选择上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对媒介内容的解读上过于感性和随意;在媒介利用上缺乏时间和注意力的管理等。对此,本文从注意力、垃圾识别、网络参与和协作等方面,探索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海燕  袁芬  王焕景 《东南传播》2012,(11):124-126
微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已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主流渠道。文章在对大学生微博使用基本信息、使用态度和行为三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以期为大学生媒体素养提升和微博平台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主要的理论分析框架,以重庆市七所高校学生使用微博和SNS的情况调查数据为例,研究了影响大学生选择微博或者SNS网站的因素。分析发现,微博作为新生代的自媒体,在多方面满足受众需求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微博和SNS在不同的方面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微博在新闻信息传递功能上具有独特的优势,SNS在原有的生活圈子和SNS中形成的好友圈的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微博无法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刘杰  陈燕 《新闻世界》2012,(8):192-194
微博已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尤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以微博为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网络难以避免的虚拟性和复杂性,这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武汉市5所高校5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从媒介接触情况、媒介使用参与情况、媒介认知理解能力、媒介评估批判能力四个方面,调查和探讨了武汉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微博用户中,大学生因其自主参与性强、思维创新等特点成为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微博信息环境构建的过程中,不免受到微博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信息获取方式、行为方式参与方式以及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阐述微博对大学生影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作为个人媒体, 包括 QQ、 微博、 微信等平台, 具有内容简短、 传播信息即时、 操作方式便捷多样等特点. 近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 自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媒体应用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 大学生是自媒体使用的集中人群, 大学生的自媒体使用的特点及内在的心理因素, 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及个体重塑方面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0.
刘涛 《新闻世界》2013,(9):314-315
随着微博的迅速普及,微博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微博的特点使其应用在高校班级管理和师生交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从教育教学、思想动态、文体活动、实习就业等方面对微博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微博时代信息的碎片化及病毒式传播机制冲击着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观念,探究微博时代大学生对于政治价值、政治实体、政治工具、政治效能四个方面认同的新形势,寻求影响其政治认同的因素,建立有效的优化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媒体环境的变化,造成了人们信息接收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积极、活跃,乐享新科技。随着新媒体逐渐在校园内得到广泛运用,手机、QQ、微博、微信等校园新媒体以其灵活、便捷的传播特点,迅速被大学生接纳和使用,并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思维等各方面。新媒体时代,党风廉政建设要想在大学生身上真正起到作用,必须变革载体,变换方式。  相似文献   

13.
浅议微博对于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传播形态和人际交流工具,很自然地受到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们的追捧,可以说,微博的使用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但是,微博在信息传播、舆论建构以及其特定的信息环境也给这些学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本文即是通过分析微博本身特性,结合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探讨这些消极影响究竟是怎样形成和表现的。  相似文献   

14.
曹旸 《新闻世界》2013,(8):182-183
本文以大学生微博参政的实例出发,分析大学生微博参政的必要性和利弊得失,强调大学生微博参政要从参政素养、微博参政机制、大学生自身优势、引导社会焦点等四个方面加以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当下微博骤兴的背景下,以新浪微博为研究个案,以首都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分析他们使用新浪微博的目的与习惯入手,重点探讨微博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微博使用习惯的因素是多重的;大学生对微博上不同内容的关注程度相异;大学生群体中鲜有通过微博与政府官员、人大代表等的政治互动行为。  相似文献   

16.
曹婷  张洁 《今传媒》2011,(9):36-37
本文以兰州市主要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探究在校大学生如何使用微博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交流,根据这种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分析总结微博这种新的传播工具对兰州市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林秀冬 《新闻战线》2015,(4):183-184
据相关数据显示,使用微信、微博的学生超过全国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微博、微信传递信息速度快、能够与朋友进行即时分享等逐渐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对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其更乐意通过微博与微信进行发布;各个厂家、品牌等均利用微信、微博等优化经营方式;大学社团均成立自己的官方微信与微博,用来发布社团信息、与会员进行交流、获取会员信息动态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微信与微博的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兰州市主要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探究在校大学生如何使用微博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交流,根据这种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分析总结微博这种新的传播工具对兰州市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21)
本文以对上海市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辅之以深度访谈,考察了微博使用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微博使用者与非使用者在公民意识上差别不大;大学生微博接触的形式即强度越强、活跃度越高,公民意识反而越弱;微博使用的媒介需求和使用内容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影响较显著,但是以何种方式和态度参与到微博空间中去,是能否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觉醒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洪茹菲 《新闻界》2020,(2):95-95
当前,微博是我国网民获取知识和传播信息的便捷平台,早已经成为一个舆论场所。青少年和在校大学生热衷于拥抱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微博已经成为他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抒发情感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新兴媒体缺乏传统媒体那样的把关人机制,很容易出现虚假信息甚至错误信息。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急需提高对微博这个新平台的认知,用大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