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拟社会互动:重新审视电视与受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理峰 《现代传播》2001,(6):127-128
一、电视语言:传受互动的符号中介 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它是人际沟通交流的基本要素。苏姗·朗格把人类的传播符号分为推理性符号(语言符号)和表象性符号(非语言符号)两大类;并认为,语言可以表达感觉世界中的一切现实存在,也可以表达那些无法感觉的无形观念。但是,语言并非万能的表达工具,它无法忠实地完成情感表现的任务。于是,服务于情感表现的另一种符号──即与推理性符号相对的表象性符号应运而生。 在电视传播中,传播者运用的是电视语言符号系统,这是电视传播传受关系产生的基础。电视…  相似文献   

2.
大众媒介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电视通过声画符号系统进行意义生产,并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建构和传播.意识形态的建构可以视为一个表意过程,其呈现、表达、传播往往通过“文本”来实现,电视新闻文本的意识形态研究重点在于分析电视如何形成大众的统一认知来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电视表达指的是运用各种电视符号,通过不同的组织结构在电视的语境下进行叙事,传递意义。电视表达研究是建构在对两种符号特性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这两种符号即言语符码和非言语符码。  相似文献   

4.
传播中必须使用传播符号,但使用符号本身并不是目的,使用符号的目的是让它表达并传递一定的“含义”和“意义”。因此,任何传播过程中被作为传播符号使用的符号都与某种意义形成了一种密切相连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整个传播得以存在的重要基础。一旦一个传播符号通过一定的赋予过程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结,它便成为一个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的传播符号。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双十一的仪式符号性及其功能,来阐释如何保持和发挥双十一的仪式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3,(23):25-28
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原点,分析意义产生的本质机制,进而探讨品牌传播过程中视觉符号意义生成的关系结构,并从而得出结论:视觉符号传播时意义失焦,单纯品牌、产品的视觉符号无法生成意义,只有借助符号之间的关系结构才能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视传播符号是电视传播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电视语言符号和电视非语言符号,是电视传播工作者表情迭意和观众文化审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电视传播符号运用得好坏直接影响电视传播价值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是一个语言和信息的传播过程,其中无声语言即“非语言符号”在人类的传播和交流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渐渐引起语言学家和传播学者以及电视工作者的关注。从传播学的角度说,“非语言符号”是指以人的表情等信息为载体的符号系统。它大致可以分为体语和物件语。电视是一门视听兼备的综合传播艺术,人们除了从语言传播获得信息外,还大量地从“非语言行号”获取信息。因此,在电视播音和节目主持中,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及其功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位电视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有声语言技巧,而…  相似文献   

8.
试析电视新闻跨媒体传播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跨媒体传播形式是指电视媒体除拥有声画符号同时兼备的传播形式外,还拥有广播传播形式(只有声音符号传播)和报纸传播形式(只有文字符号或文字声音符号兼备传播),在电视新闻中,跨媒体传播形式具体表现为电视新闻广播化和电视新闻报纸化。  相似文献   

9.
杨霞红 《视听纵横》2005,(2):108-108
人类传播是信息的传播,而媒体则借助符号传播信息。作为当今能同时延伸人的视听官感的电视,是集多种符号于一身进行传播的媒体。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字幕作为电视传播的符号之一,不仅具有字传播的功能,而且在整个电视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仪式传播是通过一系列仪式符号来表达意义和传递情感以实现文化共享的传播活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立足于文物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年轻化的语态,营造了一个守护国宝、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媒介仪式,从而激活了观众深藏心底的民族文化记忆。本文从新媒体语境下电视媒介仪式建构的双重路径入手,揭示文博类纪录片的模式创新与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1.
林桂花 《东南传播》2016,(6):144-145
电视的优势在于声画兼备、视听并用,有声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共同作用于视听节目。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不只是用有声语言传递节目内容,非语言符号的表达在节目中同样不可忽视,其中,形象符号的表达、体态语的运用、道具的使用三大因素是其核心;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借此在节目中加以表现,能更加贴近节目内容,并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信息和补充信息,与有声语言一起,汇集于节目,相得益彰,目的是让电视节目传播达到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93年《实话实说》开播并热播以来,中国访谈节目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一时间,电视荧屏上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番热闹景象。电视访谈节目深受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影响,笔者以电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为个案,拟从文化品格的角度来解读电视访谈节目如何使用持续不断的符号互动来设置议程、生成与传播共同意义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电视访谈节目的符号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
罗昶 《新闻爱好者》2012,(12):27-28
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再次火爆,凸显了电视媒体人本化传播的回归趋势。从对第一财经《谁来一起午餐》的内容取向、叙事技巧、符号结构的分析中,可明显窥见人本化传播策略于其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节目的服务性、指导性诉求,在对信息的动态性、全方位呈现中体现的生活本真,以及符号结构的多话语表达,均是对人本化传播规律的具体遵循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陈虹 《新闻界》2006,(5):96-97,62
主持人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在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但对于电视主持人而言,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沟通的唯一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表情、手势、服饰、坐姿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联系。与受众取得更好的沟通。因此,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种种传播手段中,除语言符号外,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也成为主持人传播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化定杰 《视听界》2011,(1):105-106
电视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是借助一系列的视听符号来完成传播过程的,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媒介与观众之间的信息载体,是代表节目的重要符号,主持人的品牌化是节目经营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电视集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于一体,可通过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本文以具体节目为例对电视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的类别、特征及其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电视媒体从业者及受众对电视传播的本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徐艳 《新闻知识》2007,(11):70-71
著名的思想家泰勒把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定义为"文化和文明就其人类学意义上看是知识信念、艺术、伦理、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所构成的综合体",换言之,文化就是"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见诸于该民族的艺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之中"。那么,电视文化是什么呢?由于电视是一种大众媒介,是用来传播视听觉符号的,因而,我们可以将有电视传播的符号内容统称为电视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文化应该属于大众文化,是一种实用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媒介传播中的消费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力 《青年记者》2006,(14):30-31
市场经济的渗透在媒介传播中主要表现为消费文化的日益增长。所谓消费文化,就是伴随消费活动而来的、表达某种意义或传承某种价值系统的符号系统。这种消费符号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满足需求的自然性、功能性消费行为,它是一种符号体系,表达、体现或隐含了某种意义、价值或规范。这种在消费活动中呈现出来的行为和物质符号体系,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消费文化。①消费文化的核心是对消费者的引导和操纵,以便使他们淹没于通过媒体特别是电视创造的“符号”和“形象”之中。其目的是使大众生活脱离现实的“模拟”世界。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媒体使消…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大众传播学中,把大规模复制和传递信息的媒体称为大众传播媒介。一般包括两类:以报纸、杂志、书籍等为上的印刷媒介;以广播、电视等为主的电子媒介。本文所指的不同媒体主要是指复制与传递新闻信息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体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同的传播符号在其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呈现出不同的接受心理特征。本文试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媒体的受众接受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电视传播集多种传播符号于一体,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系统多种类别。一方面,它同报纸、广播一样,大量使用语言符号,如解说词、同期声、文字等,另一方面,它又和人际传播一样,有大量非语言符号介入交流,这也正是电视传播同报纸、广播传播最大的区别。传播学研究表明,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