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是地方高校人才发展的困境之一。探讨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市场化机制的核心要素。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基于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证实了人才引进市场化机制相关因素对人才发展工作的影响,并从人才培育载体、人才引进制度、人才使用机制、人才激励制度以及人才服务机制等5方面提出地方高校进一步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市场化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9,(8)
近年来,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大幅增长,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发展贡献和适应策略值得探讨。研究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H高校2011年引进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A教授作为个案,分析了A教授的科技创新工作对H高校发展的贡献。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选取的2011-2017年10项指标数据,借助SPSS和Stata分析软件的研究发现:(1)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高校发展排名具有一定相关关系,其所作科学研究工作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贡献,贡献率为1.46%。(2)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动生态,同时出台更加宽松的人才管理政策,激发海外高层次人才对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和高校发展方面的贡献,促进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海外高层次人才是浙江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建设的战略资源。为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聚天下英才共建浙江、发展浙江,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行动纲要》《关于大力实施海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暂行办法》,2018年浙江省将继续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围绕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面向海外将引进具有国际领先学术技术  相似文献   

4.
梳理江苏省高校近年来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并调研27位高层次海外高层次人才,指出江苏省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科研平台建设、绩效考核、团队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并对提升管理理念、完善人才规划、灵活引进方式、创新考核制度、建立交流平台、做好管理服务、提高管理能力等提出了切实的改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先进技术的创造者,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智力资源。通过对湖北省近五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制约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因素有高层次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均衡、区域和结构失衡、引进人才再流失、引进人才融资难以及人才间缺乏交流等五大方面,并从加强统一规划、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建设,提升人才区域结构均衡性,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一体化交流平台的构建等六大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创新活力之城的杭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更好了解杭州市现有海外人才引进及工作现状,开展问卷调查,以电子文档和微信公众号推送问卷两种形式递交.分析杭州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及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在吸引国际人才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提出对策建议,为杭州加快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助推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和更宽的胸襟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人才作为国家实力提升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作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集聚地,以高校为例研究人才引进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创新型人才储备欠充分,流失问题严重,人才引进面临严峻挑战。由于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人才引进政策为借鉴,分析研究了我国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希望以此促进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的有机循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人才评价是人才引进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法,通过两轮问卷调查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为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参与山西省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根据《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意见》和"百人计划"的要求,山西省委特制定《山西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办法(试行)》(简称《办法》)。为推进办法更好落实,在山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组指导下,山西省成立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