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这样归纳,“需要你知道,我就告诉你”和“你需要知道,我就告诉你”是中国新闻报道和西方新闻报道的明显区别。前者倾向于正面报道,后者倾向于负面报道,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也成了比较中西新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通过两种报道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每种报道都存在报道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新闻媒体通过负面报道进行舆论监督,以促使社会做出一定的改革,同时这些报道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维护稳定,正面效应巨大。当前我国负面报道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负面报道如何扩大正面效果、缩小负面效果,既是新闻观念的问题,也是新闻报道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负面新闻"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谨慎话题,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块"禁区",媒体报道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是正面新闻.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民众知情权意识的提高,如今,负面报道已不少见.对于带有负面信息的报道,不能笼统的一概否定,笔者认为:负面报道不等同于负面效果,通过具体的分析、考量、把握,负面报道也可以达到正面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闻界对负面报道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认为负面报道是负面事实或者负面题材的报道;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新闻报道并不存在正面与负面之分,所有的报道都是为了实现正面的舆论导向,只是在报道效果上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负面新闻报道有以下功能:一是认  相似文献   

5.
中西比较: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是中国和西方在新闻报道方针和倾向上的主要分水岭。本文对中国和西方(特别是澳大利亚)的有关新闻理论和具体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两种报道方法的历史沿革和理论基础作了进一步考证。对中国新闻界近年来在报道领域的变革和新气象,本文特别给予了注意。  相似文献   

6.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7.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善待社会新闻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 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格调; 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 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其实,对“正面”和“负面”报道做如是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善待社会新闻是报纸特别是党报、专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  相似文献   

9.
负面报道也称批评报道。它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社会职能。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不仅可以有力地扼制社会丑恶现象,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当前,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下,如何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是新闻部门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然而,怎样才能搞好新形势下的负面报道呢?下面  相似文献   

10.
负面报道也称批评报道,它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能。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不仅可以有力地扼制社会丑恶现象,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当前,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下,如何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是新闻部门十分值得下力气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周琼 《东南传播》2015,(4):138-140
在现行媒体运行的环境中,正面新闻产生负面效果的原因也非常复杂,有政策屏蔽的原因,有角度选择的原因。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要发挥新闻揭示真相,引领舆论的功能,必须从各方面把握正面报道的负面、正面效果的度,以达到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叶林 《新闻知识》2001,(Z1):24-25
在一般编辑和记者的认识中,多数人以为,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只有在反面报道过多时、或记者采访不深人、编辑编稿不认真而出现新闻稿件失实时会产生。其实,即使是正面报道,如果记者或编辑不能从读者的视角去体验新闻报道的客观效果,有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当然,正面报道的负面影响绝非是编辑、记者有意误导的结果,新闻事件本身也并非编造,其对读者的负面效果有时不易被察觉,因而往往引不起编辑、记者的注意,正因为如此,研究正面报道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有些正面报道之所以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 一、读者认…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新闻报道在新闻客观性方面存在着差异。西方新闻更倾向于负面报道,中国新闻则以正面报道为主。这主要是中西方新闻传播思维、传播体制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的。本文从中西方国家的新闻传播体制的差异出发,分析了不同新闻传播体制对新闻报道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新闻工作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方针之一,也是我们日常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这对于传播文明,弘扬正气,激励人鼓舞人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时有正面报道被负面读解、甚至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现象发生.认真剖析这些现象,探究其深层原因,对进一步搞好新闻宣传和报道,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显得迫切而必要.  相似文献   

15.
正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实践证明:社会现象含有"负面"信息,但取材于"负面"信息的新闻报道,并非必然对社会产生负面效果。这是因为新闻采访报道是传媒的理性行为,蕴含着正确的是非曲直和道德价值的判断,记者采写新闻的目的,就是通过报道事实,传递新闻信息,在为广大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将正确的立场、观点、倾向寓于事实之中,使受众受到启发和教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反映当代社会事件、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重要平台,不同的新闻内容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力。负面新闻是新闻事件组成之一,其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有时不仅仅是正面影响,也可能是负面影响。当负面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出现利益因素或其它因素时,其报道方式往往会将真实的新闻内容引导于错误方向,导致社会出现错误舆论,这使得负面新闻的披露从正面引导走向了负面引导,社会的正面形象受到了负面的诱导和影响,最终导致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不仅仅与新闻报道内容有关,与报道方式也有直接关联。对此,为进一步探讨该话题,本文针对负面新闻的社会影响及其报道方式展开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负面报道",无论是在读者受众中间,还是在传媒业界之内,都是一个时常会被提及的词汇。负面报道,因其"负面"色彩常常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也就更加容易形成社会化传播,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慎重、认真地做好负面报道,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摒弃"负面报道"的媒体不是一个好的媒体,更不是一个全面深入地做新闻的媒体。新闻报道的基石是客观现象。客观现象有正面的,也  相似文献   

18.
“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概念来自西方新闻理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概念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主观的。这里有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9.
"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概念来自西方新闻理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概念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主观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新闻事件是"新近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将颂扬性、成就性报道称为"正面报道",将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要求新闻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严格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有关部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