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的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却昏昏欲睡;有的教师只为提问而提问,要么设计的问题难度很大,学生无法理解,要么设计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梯度,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现象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教学低效。那么,怎样的教学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呢7  相似文献   

2.
《江苏教育》2013,(10):37-38
<正>Project部分的教学是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一个亮点,它突出体现了让学生"用英语做事"的教学理念。由于过去的教材中没有Project这样的内容,课堂上也鲜见类似的教学实践,不少教师面对这个教学内容时由于没有可资借鉴的、成熟的做法或经验,往往因不得要领而束手无策:要么将这个部分仅仅作为阅读理解来处理,要么只教学其中的语言知识点,要么干脆放弃。在这个教学设计中,设计者比较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了Project部分的设计意图,采用了系统的方法分析了教  相似文献   

3.
林俊 《辽宁教育》2008,(11):37-38
我们有时看到,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的流畅,追求教学的完美,而有意无意地回避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或解题出现的错误,要么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要么轻描淡写、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4.
祝旭 《贵州教育》2022,(8):29-31
<正>受功利主义影响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量存在着浅表化教学,要么是教师上演“独角戏”,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自己需要的答案”,决不允许学生“节外生枝”;要么是学生上演“背多分”,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压缩具体内容,只讲结论与算法而不讲道理;要么是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教学中教师精雕细琢,完美无缺,“为合作而合作”“为讨论而讨论”。这样的浅表化教学重教轻学,重结果轻感悟,重形式轻实效,致使学生的学习止于表面、表层、表演,学生的学习没有真正发生,这是数学教育的悲哀。那么如何才能纠正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浅表化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要么不布置课堂怍业,要么在课堂作业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很少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介绍如何通过合理布置课堂作业来真正实践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永恒的主题:"为了学而设计"传统的"师本"教育体系下的教学设计都是为了教师"好教"而设计,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按照预先设定的流程按部就班地教;要么是一个人唱独角戏地灌输式的教学,要么就是老师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流程和思路进行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学生认为教学是教师的事情,自己只不过是"听众或配角"。这  相似文献   

7.
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要么止于翻译,要么止于清议,造成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割裂的现象。教学应以"言""文"合一为出发点和目标,立足课堂实践,从文本解读中找准教学的突破口,课堂上带领学生品味文章语言以及基于此目标设计学生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么语言含糊不清,让人捉摸不透问题的实质。为确保课堂提问的针对胜、逻辑性和有效陛,必须优化课堂提问,努力追求“四性”。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课堂学习后,如果不加以练习,学生很快就忘记所学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当堂练习,如此便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趁热打铁,举一反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系统地组织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要么机械重复,要么太简单或者太复杂,要么用题海战术……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练习的高效性,使学生疲于应付,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本文将分析如何设计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以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以来,“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新的名词出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常常陷入一些误区:要么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就得是群文阅读,要么认为在单篇文本教学时把原来的课堂提问直接换成了若干个学习任务就是学习任务群。其实,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的是“任务”的群,而不是“文本”的群。本文对单篇文本学习任务群教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单篇文本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设计策略,以期为教师走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误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活"了,学生都"动"起来了.勿庸质疑,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然而,如果我们单纯地从形式上追求"让学生动起来",为"活动"而动,往往会导致课堂疏于管理,出现"活"而不实,"动"而无思的后果.那么,对于初中的数学课堂,什么样的"动"最有效,又怎样才能让学生"动"得有效呢?下面我将结合<中心对称图形(二)>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刘涛 《课外阅读》2011,(2):104-104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为缺少那些口齿伶俐、主动回答教师提问或主动参与交流的学生而大伤脑筋。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要么“金口难开”要么言不达意,或条理不清或闲话混杂;有的学生在课外口若悬河、幽默风趣而在课堂上则前言不搭后语,缺少必要的过渡而随意跳跃,至于语言表达中简单、生硬、头绪不清的更是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活”了,学生都“动”起来了。勿庸质疑,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然而,如果我们单纯地从形式上追求“让学生动起来”,为“活动”而动,往往会导致课堂疏于管理,出观“活”而不实,“动”而无思的后果。那么,对于初中的数学屎堂,什么样的“动”最有效,又怎样才能计:学生“动”得有效呢?下面我将结合《中心对称图形(二)》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为缺少那些口齿伶俐、主动回答教师提问或主动参与交流的学生而大伤脑筋。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农村的中学生要么“金口难开”,要么言不达意,或条理不清或闲话混杂;有的学生在课外口若悬河、幽默风趣而在课堂上则前言不搭后语,缺少必要的过渡而随意跳跃,至于语言表达中简单、生硬、头绪不清的更是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5.
马路涛 《教育艺术》2010,(1):61-61,60
在现代农村,多数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不理想。要么“金口难开”.要么言不达意;或条理不清,或闲话混杂:有的学生在课外口若悬河、幽默风趣,而在课堂上则前言不搭后语。缺少必要的过渡而随意跳跃,至于语言表达中那些简单、生硬、头绪不清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纷纷探寻着既能体现课改新理念又具语文特色的语文新课堂。但是在课堂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偏颇:要么因过分关注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教学应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么因过分追求体现新理念。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么因盲目跟“风”,而缺失了自己教学个性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欧蕾 《中国教师》2009,(Z1):357-357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为缺少那些口齿伶俐、主动回答教师提问或主动参与交流的学生而大伤脑筋。大多初中生,特别是农村的初中生要么"金口难开"要么词不达意,或条理不清或闲话混杂;有的学生在课外口若悬河、幽默风趣而在课堂上则前言不搭后语,缺少必要的过渡而随意跳跃,至于语言表达中简单、生硬、头绪不清的更是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8.
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总是来自真实的课堂。我们自己做课和观摩优质课,常常在对比中感到困惑:面对信息量极大的文本材料,要么我们不知道从何着力,要么我们感到处处都非常重要而不能割舍;  相似文献   

19.
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头开得好,教学才会有继续下去的可能性。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改的主阵地,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者将研究的视角聚焦在课堂主问题的设计上。课堂提问一直是教学活动常用的经典方法,它是教师引发学生研读探究、培养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教学手段。但是,根据笔者先前多年的课堂经验所知,先前大多数语文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么问题过于深奥,没有任何提示,要么问题没有值得探讨的价值,让同学们手足无措,从而影响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笔者根据当下课堂的现状提出了解决性措施,以此来增强课堂氛围,提高同学们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0.
板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较好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遗憾的是,走进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我们发现老师使用更多的是精美的课件、新颖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却忽视了板书的作用。课堂上要么没有板书,要么书之甚少。多数教师讲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书之无序,书之无用,随处可见,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