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审题的过程中,如果作文试题中有“提示语”存在,一定要对其进行认真研读。所谓“提示语”,指的是作文试题中那些具有提示、提醒作用的话语。为什么要认真研读“提示语”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三道中考作文试题——  相似文献   

2.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审题的过程中,如果作文试题中有"提示语"存在,一定要对其进行认真研读.所谓"提示语",指的是作文试题中那些具有提示、提醒作用的话语.为什么要认真研读"提示语"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三道中考作文试题—— [试题1]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型的作文命题方式走入中考作文 ,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 ?在这里 ,我就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同仁们商榷。一、沉着冷静 细心审题1 .注重“提示语”的剖析。提示语往往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话题 ,更有效地打开思路。例如话题“绿” ,其提示语是 :“‘绿’是广受人们青睐的色彩 ,‘绿’被人们赋予众多含义 ,‘绿’还被众多文学家写成脍炙人口的写景美文。时下 ,也风行‘绿色’ :‘绿色’食品 ,‘绿色’材料 ,‘绿色’奥运……”从这段提示语我们可以看出 :①“绿”为人们青睐 ,因为它是大…  相似文献   

4.
题目1.我家附近2.观剧有感(原人教版)指导学生甲:上了初三,升学压力更大了,如何在中考尤其是中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老师,面对一道中考题,我们应该怎么做?老师:这就是我们这一单元要学习和训练的内容———谨慎审题,大胆立意。所谓谨慎审题,就是指认真看清题目的要求,要谨慎地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在题目的提示语中,往往有一些词或短语对我们写作起着引导和限制的作用。比如这一单元的训练题“我家附近”,这是一个表示地理位置的偏正短语,中心语是“附近”,限定语是“我家”;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是“居民生活概况”“特…  相似文献   

5.
●中考真题● 作文.(60分)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人生,总是充满了再次相见的机缘.儿时的那个玩伴,再见时已成翩翩少年;昔日的那条小径,再见时却已鲜花盛开.还有,曾经读过的书、登过的山、老屋顶上升起的那缕炊烟…… 请以“我与 再见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相似文献   

6.
从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情况看,话题作文仍稳坐“霸主”地位。预计今后数年内中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将继续保持这个态势。从阅卷老师提供的考生审题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文题缺乏正确、足够的解读,以致偏题、离题,步入话题作文的误区,留给考生永远的遗憾和叹息。下面从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事项四方面进行一番解读,希望对广大考生在审题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2009年南京市中考作文是命题作文"今天真好",没有设置提示语,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门槛,很贴近生活,这样的命题有利于同学们立足生活,写出自己独特的经历,表露真挚的情感和深切的感  相似文献   

8.
李仰臣 《初中生》2015,(27):27-28
考生档案 张卫国: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2015年中考优秀学生.平时喜欢读书写作,喜欢下象棋、听音乐.2015年中考语文成绩129分,作文51分. 本刊特约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卫国同学,你好!祝贺你中考取得优异成绩.今天,请你和同学们谈谈语文学习的经验,好吗? 张卫国:好的.我的体会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谓“知己”,就是要了解自己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9.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写作文时审题一旦出了问题,就“满盘皆输”,所以,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要著.审题要察“言”,要关注提示语、标志语、中心词、修饰语,研读独词比喻等含蓄语. 1.弄清提示语 提示语是对命题作文题目的进一步说明,是为了降低命题的难度或者规定命题的范围所采用的一种启发学生作文思路的方式,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并审清提示词,明确题目内涵,获取选材信息并注意作文该写什么,不能写什么.  相似文献   

10.
敬爱的陈老师: 您好!我自从考进县中以后,就没再见过您,是很想念。感谢您对我的辛勤教导。陈老师,在您的办公桌上一定又摆满了“小作家”们的作文,您一定又在精批细改,挑灯夜战了。效果怎样呢?作文本发下来,学生只看看得分,再不“反顾”了,陈老师,请您教给学生互改作文的方法吧。叶老先生说过:“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培养了自改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学期我的语  相似文献   

11.
盐城市2001年中考语文卷出了一道体裁不限的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是“考题”,同时设计了这样一段提示语:“走进  相似文献   

12.
当你被异彩纷呈的“题目”深深吸引的时候,当你为千姿百态的“立意”默然赞许的时候,当你对形式多样的“文体”暗自叫好的时候,请你千万不要忽视了“自由”(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下的“限制”。纵观2003年各地中考作文,全方位的开放性话题明显减少,而限制性的考题在逐渐增多。这种变化也必然出现在你的试卷中。一、写作内容的限制如中考作文“为自己竖起大拇指”,写作对象只能是自己;“多彩的校园生活”写作的范围只能在“校园”。这种内容的限制除了在话题中直接出现外,在提示语中也往往能够看到。南京市2003年中考作文题,就要求…  相似文献   

13.
尽管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但不少地区的中考作文依然是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究其原因或许就是为了考出学生的真水平,尽量避免话题作文中常见的“套文”。在话题作文颇为流行的今天,学生的命题作文水平如何?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习惯了天马行空少有羁绊的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能力普遍较弱。去年浙江省绍兴市的中考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是《我希望过这样一个暑假》,很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让他们有发挥的空间。但由于学生的审题能力有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审题上有较高要求的题目,题中…  相似文献   

14.
“你作文做好了吗?”同学们每当带着作文回到家里的时候,家长总是会这样问一问。谈到写作文时,我们平时也常常说“做”作文,有时教师也说这个“做”字。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08,(Z4)
"再见"是人们分别时说的话,一般来说,是表示暂且别离,希望下次再相见。可是如今,很多人把"再见"的意思似乎理解成了"不再相见"。特别是一些朋友或恋人决裂的时候,会狠狠地说一声"再见!"言下之意是:"永远不要见到你!"但是按正常的礼节,"再见"表示"希望再次相见"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本刊特约记者(以下简称“记者”):陈老师,您好! 2017年初中数学总复习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把握数学命题的新特点,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请您根据2016年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预测2017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趋势,并向同学们提出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对策 陈老师:好的.2016年中考数学命题最大的特点是依标据本,突出基础.中考数学题加大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力度,许多题目“题在书外,根在书内”,可以从课本中找到原型,或是源于课本并适度拓展的引申题.这些题目的运算量不大,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可顺利解答.  相似文献   

17.
一、注意审读材料的顺序话题作文的命题,主要由背景材料、引导语、话题和写作要求组成。考生在审题时,往往是按“材料———引导语———话题———要求”的顺序。这种“先看材料、后看话题”的顺序,实际上是“材料作文”的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最好是:话题———材料———引导语———要求。“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考生审题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二、注意理解话题的意义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  相似文献   

18.
应对中考作文,考生只有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会获得高分.一些考生因缺乏整体意识、考虑不周、能力不强等原因,出现一些常见的失误,导致作文得分不高.这些常见的失分点有: 一、审题不准,偏离题意.有些考生因读题不细,忽视作文提示语,导致审题失误,偏离题意.如全命题作文忽视关键词与限制语;半命题作文补题不准,文题不通;话题作文理解不透,拟题不当;材料作文偏离题旨,拟题不准.另外,还有的考生不看题目要求,导致文体不符,字数不够等.考场作文因审题不准会造成作文迷失方向,这样的作文一般会不及格.因此,考生在动笔前一定要反复斟酌.  相似文献   

19.
从 2 0 0 0年开始 ,中考作文进入了“话题作文”阶段。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 ,启发学生思考 ,激活其想像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开放性作文与以往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比 ,其优点在于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 ,或联系实际 ,或发挥想像 ,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熟悉的事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话题作文体现了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 :“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 ,淡化文体 ,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这样一种开放、宽松、灵活的命题形式 ,深受广…  相似文献   

20.
早上,猛猛的爸爸拉着猛猛来找我:“陈老师,猛猛的长命锁是不是你收了?”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又说:“猛猛说,昨天上课时,他玩长命锁被陈老师收了。”我心里挺纳闷:“是不是另一个陈老师收的?”“不是,是你收的。”猛猛一口咬定,我又仔细问:“是什么时候收的?”“昨天上课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