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田彩霞 《初中生》2014,(Z3):15-18
正考点透视1.情感把握,准确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2.行文线索,找到贯穿全文写景状物抒情的主体脉络。3.文意概括,归纳所描述的景物的特点。4.写法探究,分析文章在内容选择、结构安排、情景结合等方面的特点,尤其关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等表现手法。5.赏析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说出其中渗透的感情。6.迁移拓展,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进行仿写训练。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点讲解】现代文阅读考查哪些能力呢?1.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那些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运用修辞、蕴涵情感的词语、短语、句子、段落和文章。2.概括能力。能根据文本零散的和潜在的信息分析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内心世界、身份地位等;能根据文段的描写概括景物本身的特点以及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情感;能根据文章的叙述概括事件产生的原因、发展变化过程和结果;能根据文章或显或隐的信息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分析能力。能分析文章的组材方式、行文思路和层次结构安排的作用;能分析文章运用的各种写作手法以及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秀华 《初中生》2014,(Z3):27-30
正考点透视1.归纳特点。分析概括事物的特征;抓住特点给说明对象下定义。2.理解文本。找出介绍说明对象的几个方面;根据文章内容,在示意图上填写适当的内容;筛选出能体现说明对象特点的内容;结合全文,筛选出文中所蕴含的情感。3.理清顺序。指出说明顺序并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运用某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启群 《初中生》2015,(9):7-10
考点透视 1.考查标题的作用.如:文章以××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2.分析人物形象.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你认为文中人物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情节和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3.把握故事情节.如:请根据故事发展,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4.赏析词句妙处,考查文学鉴赏能力.如:文中某个加点的词语是什么含义,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句子. 5.辨析写作技巧.如:××句子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6.开放性试题.一般是结合实际谈阅读文章后的感想、体会及做法等.  相似文献   

5.
谢国华 《高中生》2010,(36):8-9
【考查特点】1.考点解析从2010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阅读题设题情况来看,文意理解题其实涵盖了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的考查。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品味童真童趣。2.披文入情,把握复杂情感。3.激趣引导,尝试整本书阅读。【课前准备】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小学六年级时学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他人的评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文章。请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①通过上网浏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浓厚的兴趣。②通过广泛阅读有关草船借箭的资料,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中的人物。③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④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2.阅读能力:①通过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最喜爱的人物,并能用一两句连贯的话来概括说明所喜爱人物的特点。②通过深入阅读、协同作业,找到与研究专题相符合的资料,并通过图文对照,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句意,研究人物性格特点。③通过展示作品,培养学生比较概括、清楚地…  相似文献   

8.
许保金 《考试周刊》2012,(69):33-3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②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概括文中抒写的几件往事。③赏析文中精彩语句及体会其情感。[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课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及流畅表达的能力。②教给学生品读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水兵 《初中生》2015,(9):27-30
考点透视 1.提取、概括中心论点.检测概括能力,要求找出或者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题型有: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给本文加上适当的标题等. 2.考查理解与运用论据的能力.题型有:概括文中的论据.指出文中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有什么作用?为文中某个论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等.  相似文献   

10.
徐飞 《初中生》2014,(Z3):23-26
正考点透视1.准确概括出文章所说明的事理。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说明的事理。2.准确把握文章(段)内容。一般以表述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3.分析、识别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辨析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如:这段话(或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亨利·詹姆斯的《梅西知道什么》是一部开启他后期作品风格的先驱作品,文中独特的叙述视角和人物的网状结构使其显著区别于传统小说.本文主要分析了这种网状结构的特点和在这种独特写作下的人物情感特点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近50首古诗.从入选的古诗看,多是脍炙人口之作,如<望庐山瀑布>、<绝句>、<忆江南>等,作者又都是历朝的著名诗人、词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这些古诗的语言浅显易懂,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美",即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  相似文献   

13.
【试题概说】 文言归纳概括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难度仅次于翻译,和翻译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题目所给选项作参考,侧重于考查对比分析能力,通常出现在客观题最后一题。考点包括两点: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在准确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梳理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信息的主次,把握文章内容和要点;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于这一点要么要求依据文章有关信息分析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情感态度,要么对作者所做的评价作适当的推理、概括。  相似文献   

14.
一、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含义1. 考查要求分析。要求考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所给出的历史材料,对试题涉及的具体历史事件及其内容作出定义或概念的概括,以揭示历史事件的内涵。其基本方式是“××是××××”,如1993年全国高考卷第42题曾经考查“榷场”概念。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具有综合导向性、情感激发的直接感染性等特点.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充分挖掘和利用文中的美,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帮助学生又快又准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题目扩展补充,提炼关键词语,找出中心句子,抓住人物关系,观察文中插图,创编儿童歌谣等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张宗明 《初中生》2015,(9):23-26
考点透视 1.准确概括出文章所说明的事理.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说明的事理. 2.准确把握事理的特征.包括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一般来说,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3.识别文中所用说明方法,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其作用的分析要视句子所在文章的语言环境而定. 4.考查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5.品味说明的语言.准确、简洁、通俗是事理说明文基本的语言特点. 6.拓展迁移.由文章内容联想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8.
情感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教育的手段.只有重视情感因素,网络教学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习者.概括介绍Moodle平台,并从Moodle所具有的教学功能出发,深入探讨Woodle对网络教育中学生情感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鉴赏散文中的形象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常见题型。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掌握鉴赏散文形象的答题技巧:概括文中形象的外在特征、把握形象的内在品质、揣摩表现形象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掌握这些技巧有利于准确把握形象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意图,进一步体验散文所营造的思想境界和所抒发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家乡     
审题指南针:1.抓住景物的特点。可以通过观察和想象,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介绍景物的形状、特点,也可以写写景物在四季中的变化,抓住特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介绍方法,还可以按照季节顺序、时间顺序来介绍。3.表达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文章的结尾,我们可以再次概括一下这一景物的特点,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