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方美学论稿》(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论稿》)是王向峰先生的一部美学史新著.加之先前所作的《中国美学论稿》和《中国现代美学论稿》,向峰先生已对中西方整个美学史做了一番全景式的深度扫描,展现了他学术研究的宏阔度和完备性.  相似文献   

2.
顾文杰 《兰台世界》2017,(14):81-84
在辑佚学理论研究早期,梁启超、刘咸炘成绩斐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著作中对辑佚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历程、辑佚的材料、辑佚优劣的评判以及辑佚的价值等做了系统的宏观阐述,刘咸炘则在此基础上对辑佚做了较为细致的探微性研究,二人成就各有建树,试对其辑佚学思想做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是一部系统发掘和阐述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长篇论著。它以先秦至明清一直到现代的鲁迅美学思想为时间发展线索,以各个时代中有关的重要人物、代表论著及美学观点为论述对象,以点线结合的方法阐发中国美学的基本内容。论析的重点不在于史的过程连续性,而是在于对传统美学的理论阐释和揭示,因此,《论稿》较之过去已见的几本美学史书,特别以其思想论析和理论开掘见长。  相似文献   

4.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四库底本共60种,其中9种是《永乐大典》辑佚本。子部杂家1种:宋谢采伯撰《密斋笔记》五卷《续记》一卷;集部宋别集8种:李流谦撰《澹斋集》十八卷、赵蕃撰《淳熙稿》二十卷(该书是誊抄的副本,不应算作底本)、陈元晋撰《渔墅类稿》八卷、包恢撰《敝帚稿略》八卷、舒岳祥撰《阆风集》十二卷、董嗣杲撰《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家铉翁撰《则堂集》六卷、连文凤撰《百正集》三卷。严格地说,《永乐大典》辑佚本之底本当为8种。  相似文献   

5.
《浦漫汀儿童文学论稿》,浦漫汀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浦漫汀的儿童文学论稿》之所以叫“论稿”,是因为书中不只选录了短篇评论与论文,还编进了专著《安徒生简论》和《从古代至建国初期的儿童文学》。短评与专著皆为有“评”有“论”、有“析”有“叙”的短、长不等的文章,似乎惟“论稿”二字方能更全面地  相似文献   

6.
在谈到辑佚的起源时,王余光先生的《中国历史文献学》说:"宋代学者曾从马总《意林》、李善《文选注》和鲍照《舞鹤赋》等书中辑出《相鹤经》一书。"杨燕起、高国抗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也说:"辑佚出现于南宋。当时黄伯思从《意林》、《文选注》、《舞鹤赋》等书中辑出佚书《相鹤经》。"洪湛侯先生《中国文献学新编》在《辑佚的取材》一节中也说:"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说所见《相鹤经》是从马总《意林》、李善《文选注》、鲍照《舞鹤赋》‘抄出大略’的,  相似文献   

7.
《书林清话》研究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的热点课题.以1979~2012年为时间段,从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藏书学、刻书学、辑佚学、编辑出版学和书史学等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我国的《书林清话》研究现状做了回顾和系统性总结,并给予了相应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书林清话》研究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的热点课题。以1979~2012年为时间段,从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藏书学、刻书学、辑佚学、编辑出版学和书史学等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我国的《书林清话》研究现状做了回顾和系统性总结,并给予了相应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观念论稿》王齐洲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版贯穿《中国文学观念论稿》(以下简称《论稿》,下引此书只注出处)的有三种最基本的“意识”,即问题意识、朴学意识和美学意识。以此三种意识,作者从不同视角切入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问题,建立起了关于中国文学观念之极富理论品格和启发性的反思性文本。  相似文献   

10.
黄顺铭 《新闻实践》2006,(12):62-62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共收录了40多篇论文,大致分为四组,即“新闻传播理论”、“传媒产业运作”、“新闻传播策划”以及“媒介批评与新闻教育”。《论稿》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11.
张舜徽先生是文献学大师,是古典文献学理论的奠基者,在辑佚学思想理论上,他主要讨论了辑佚的定义和产生原因、辑佚的起源、辑佚的取材、辑佚的方法、辑佚的意义等问题,他的思想理论对辑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谨呈于读者之前的这本《编辑学理论问题》,是我和王华良合作《编辑学论稿》的增订再版.其中,保留了《论稿》18篇中的17篇,增加的18篇是从1989年以后发表的论文中挑出来的;总计35篇.易名原因,是有友人告曰“论稿”可能被理解为“教科书”,而我辈尚不敢忝列教科书,并无他意.谭天先生所赐《编辑学论稿·序》,今称“原序”,以示仍旧.付梓前,请宋原放先生赐再版序.我辈区区布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论稿》,商聚德、韩进军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史料学研究的小高潮。在中国哲学史领域里有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版),刘建国的《中国哲学史料学概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同时,在高校教学中也出现了对史料学的重视。李宗桂指出:“国内几乎所有招收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博士生的大学,都给研究生开设史  相似文献   

14.
《毛诗谱》叙述诗歌产生的地理方位,追溯诗歌产生的历史源流,探讨各国的风俗民情,对后世《诗经》学影响很大。郑玄的《毛诗谱》在《诗经》学史上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价值。《毛诗谱》的版本流传经过了唐前及唐代《毛诗谱》版本的完整流传和宋代及宋后《毛诗谱》版本的辑佚补亡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中国诗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其学术渊源并不是单一的,它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中逐渐形成的,可以说它是两学东渐之后的新国学之一。刘怀荣先生的新著《中国诗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把“重新认识传统和阐释传统的理论术语”作为研究重点,“同时也直面两方乃至其他民族的文论”,不拒绝借鉴“外来思路”。这种以“综合创新”的态度对中国诗学的研究,体现了对近代  相似文献   

16.
王锴 《今传媒》2003,(6):69
《中华读书报》7月9日在《学术双周刊·社科广角》专版刊登了一篇《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与新发现》,对一部据说是“填补空白”的专著《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论稿》(第一卷)作了推介。这部专著到底有什么价值,圈子里的人尽可以随意评说,胡吹乱捧,但这篇推介文章里的几段话反映的观点,却颇值得推敲。文章说:“《论稿》的文学史观之新,还在于突破了反映论的局限”,“过去我们谈文学,总说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第一位的,而文学创作是第二位的,是对已经摆在眼前的社会生活的反映”,《论稿》的作者“不这样看”,“在《论稿》中,文学成了建构历史,建构现代意识的原动力”。急性子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同时也是国学大师,他的辑佚成就卓著,辑佚有《会稽郡故书杂集》、《占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等书。鲁迅辑佚义例严谨,考证精确,特点鲜明,是民国时期辑佚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在古籍辑佚学上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胡文彬著中国书店2005年1月出版近十多年来,胡文彬先生先后出版了《酒香茶浓说红楼》、《冷眼看红楼》以及《红楼长短论》等7种红学著作,不仅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而且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胡先生再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一书的写作,实现了“十年间埋于心底的夙愿!”这样的治学方法和过程不禁令人想起鲁迅先生的《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之于《中国小说史略》。  相似文献   

19.
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研究它的纂修情况离不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当时提要的编写是由纂修官分别拟定,再经过修改和补充,然后由总纂官纪昀修订并总其成,因此提要分纂稿与总目提要两者之间存在差别。这些差别对探讨当时全书及提要的编纂有着重要价值。但分撰稿传世无多,甚为研究者遗憾。当时的总目协勘官张羲年所著《噉蔗全集》有分纂提要稿三篇,为辑佚者所未见。  相似文献   

20.
读书是不能跟着感觉走的,但读书时确有不同的感觉,有时味同嚼蜡,有时拍案叫绝。而读《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则往往是使人凝卷沉思,有时甚至是长思不已。俗话说:“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后人论短长。”这位曾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大概是属于那种在身后遭议论最多的人物之列。古往今来,人们陈述了各种各样的见解。现在这本《论稿》则转换了一个新的角度,对王安石的人才思想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比较系统的阐述。这不是一本单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