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越来越多的社会现实矛盾。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其对社会现实矛盾的整体认识意义深远。当前大学生主要关注社会利益分配、贪污腐败、利己主义、社会安全以及精神冷漠等社会现实矛盾,存在政治认知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低、践行能力弱、责任意识淡薄等不足。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课堂教育、价值观教育,锻炼意志,鼓励实践,为人才成长创造良性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高职学生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其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随着全球化下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涌入,市场经济趋利性与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教育导向与社会现实冲突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等,给现阶段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文章针对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析了加强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现实的、崇高的信仰,是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信仰危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出现既有历史的、理论上的原因,又有其深刻的社会现实原因。本文即对此展开论述,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出群体化、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其产生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原因。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方式各有其不足,应当促进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有机对接,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加强法制宣传等教育,从而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信息科技的时代,社会急剧变化,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对大学生的吸引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出现偏差。培养健康的人格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网络化生活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6.
孔斐然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I0016-I00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正经历着一个从社会到经济都在谋求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一个攻坚克难的新阶段。正如十九大所阐述的,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正在由物质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同社会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做出积极地改革创新。骆郁廷先生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书,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王彧 《中国科技信息》2007,(19):239-239,241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感、增长才干等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偏差,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及缺失现象严重。高校应抓住教育的薄弱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中国梦"为号召,强化大学生的责任认知,增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同,引导大学生在现实中践行社会责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当今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多元与矛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开放,多元、生动、实际与有效,要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富有针对性、教育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各种社会现象,体验人生,磨砺意志。大学生多元化与矛盾化并存的思想观念,是不能用传统的课堂说教与抽象的课本内容进行有效教育和正确引导的,必须进行大胆改革。要将社会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当做教材,把对社会实践的直接参与和体验当做教法,让学生置身其中,受到直接而有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丁晓腊 《科教文汇》2009,(17):201-201,211
引导学生关怀现实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职能之一。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剖、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多维联系的构建以及开展研讨型学习等方法,可以实现历史教育启迪思维、以史为鉴的功能,让历史充满人文主义的现实关怀,推动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黄必超 《科教文汇》2012,(24):17-18
感恩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美德,是一种无论在什么样的文化中都受到人们赞扬的一种美德。然而当今社会,人们往往长期忽视了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的缺失造成了社会中的负面因素,如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对父母的孝顺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正义感。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今对感恩教育的不够重视。本文以《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文化植入探讨》为题,通过讨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涵义和国内外对感恩意识的研究,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并尝试性地提出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吕健 《科教文汇》2014,(6):23-24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幸福观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引导是促进其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涵入手,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进而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伟祥 《科教文汇》2014,(12):16-17
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及计算机网络在初、高等教育中的普及,社交网络在中国各大高校发展得如火如荼。社交网络渐渐地融入了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活动、道德行为、心理健康及学习态度等。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新载体的社交网络应该受到各大高校教育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重视。社交网络产生的影响不仅促进大学生与同群体及外界的交流,也可能因其信息传播的不当而对产生负面影响。因而,高校教育者面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思想教育新形式的社交网络,必须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剔除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不利因素,从而开辟大学生思想教育新天地,积极地对其进行疏导和科学的指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媒体素养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这就迫使在高等教育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媒体素养的教育力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本文主要是站在德育视角下,对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进行了探讨,简单分析了大学生德育和媒体素养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媒体素养培养的特点,对德育与媒体素养教育二者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德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结合国外先进的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理念,提出了几点有效加强大学生媒体素养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在未来德育视角下对大学生进行媒体素养培养提供参考、借鉴,不断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信息量大、思想活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加重要。  相似文献   

16.
陈元鲲 《科教文汇》2014,(20):212-212
近年来,高等教育保持了高速增长,毕业生数量日益增长,就业竞争愈加激烈,大学生能否顺利、充分就业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学生就业心理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内在原因。大学生在校期间多以团体为单位活动,更重视同龄人的看法,大学生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意愿,乐于参与团体。因此,团体咨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团体咨询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探索团体咨询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的应用,对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顺利、充分就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作为一直以来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在如今法制社会的倡导和发展下,更多的是要追求一种理性的诉求。爱国已不再仅仅是要求我们拥有着高涨的爱国激情,更重要的是需要将这样的爱国热情用理性方式表达。而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当前对大学生倡导理性爱国教育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教育时绝不应仅单纯的进行着思想教育,而是应该注重迎合现如今法制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广泛的法制教育,使得大学生真正地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进而在法制学习的前提下,用法制思想指引学生的理性思维,营造一个良好的理性爱国氛围。  相似文献   

18.
韩松  吕娉婷 《科教文汇》2012,(20):201-202
当代社会充斥着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怀疑,然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有弊病的社会形态必然不是社会的最终形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必然会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这就是我们应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信念,这也是今天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颜倩 《科教文汇》2014,(13):200-201
大学生就业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和个人尊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探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建立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和制约,以期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深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涵,促进大学生实现顺利择业。  相似文献   

20.
王庆 《科教文汇》2014,(24):9-1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各行各业呈现出了更多的新气象。“微博”的出现与发展将人们带入了“微文化”时代。“微文化”的开放性带给大学生的不仅是沟通上的方便、快捷,同时,还有各类思潮的文化冲击。这使得大学生对当前转型时期的各类社会问题产生了某些片面的认识,进而影响到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树立。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必要结合“微文化”进行实质改革,以便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社会各方面的思想冲击进行正确的认识。文章基于“微文化”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