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岁左右的孩子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来到全然陌生的幼儿园,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哭闹的行为素来有之。为了让孩子顺利渡过这一难关,缩短初入园的焦虑期,家长和老师应该携手合作,积极引导,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每年九月,对于小班新生来说既是开学季,也是分离焦虑泪水季。懵懂的孩子突然从温暖的小家转变到幼儿园大家庭,从日夜相伴的爸爸妈妈身边突然转变到完全陌生的同学、老师身边,其中的紧张、不安可想而知,但是可喜的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很快适应这一转变,当然也存在一小部分的孩子一时无法适应,他们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甚至一学期。本文主要针对这一小部分孩子通过案例记录、分析等方式进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听话的孩子",他们往往表现出"反叛、多动、狂躁、焦虑、歇斯底里"等异常行为。有些家长和老师对于这些孩子的表现不懂得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不与孩子沟通,只是一味地无端指责或打骂,结果反而使孩子的这些异常行为更加严重。为了帮助这些家长和老师能对此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寻求有效措施,对这些孩子进行积极引导,这里我提供一个成功案例,希望家长或老师能有所启迪:应该对"不听话"的孩子多加关爱,使他们走出阴影,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5,(15)
9月份是幼儿园招生的时间,这时候新入园幼儿的家长心情往往忐忑不安,担心孩子入园哭闹、不适应。其实这是一种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幼儿心理活动,家长不必过于担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的晨晨(化名)小朋友,是一个健康,聪明、活泼的男孩子,别看才2岁多,可是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像个"小大人"一样,刚入园时别的孩子都又哭又闹,他只是在离开奶奶怀抱时抽泣一下.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都适应了交往,就开始成天都听见晨晨的哭声.仔细观察发现,每次分食物时,需要先分给别的孩子,他就会大哭.  相似文献   

6.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游戏,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教师应转换自己的观念将“为了孩子”这一想法转变为“基于孩子”。立足于孩子,老师要把自己变成孩子,就应该拥有一颗童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理解孩子的天性,做孩子的真朋友。只有真诚地去感知孩子的世界,平等地与孩子交流与沟通,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走进孩子的世界,真正理解孩子遇到的“难处”,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寒假生活开始了,孩子们多了很多和父母朝夕相处的时光。这段漫长的假期,既让家长期待,也让家长有些焦虑。面对有抽动症状的孩子,假期里家长应该怎样与他们相处,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孩子减少或者有助于缓解抽动症状?首先,假期让孩子在身心上尽可能保持忙碌的状态当抽动症儿童无事可做、百无聊赖时,有些孩子的抽动症状可能会加重。而规律的学习和生活,在一定时间里专注自己喜欢的脑力活动或者体育运动往往能帮助到一些孩子减轻他们的抽动症状。  相似文献   

8.
胡相宜 《金秋科苑》2011,(6):155-159
新年除旧岁,放鞭炮,本意是祈求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然而每年过节前后,因为爆竹引发的不幸事件,接二连三。2010年2月5日,阴历腊月二十二,北京市丰台区东罗园小区一住宅楼下的化粪池突然发生爆炸,9岁男孩小龙在自家门前被炸起几米高后摔在路上,头骨开裂,在ICU病房维持了14天生命后最终死亡。为了替儿子讨公道,孩子的父母陈彬和王琴将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等相关单位告上法庭。法院经过审理判决三被告赔偿孩子的父母50余万元。近日,陈彬夫妇已收到全部的赔偿款,该案在丰台法院执行局执行完毕。逝者已去,生者哀痛难平。转眼间小龙离开人世已将近一年了,然而孩子的父母仍旧无法从伤痛中恢复过来,终日在逃避着儿子离去的现实。"在我心里,孩子还活着。"小龙的父亲沉默着,泪水滚落在这位中年汉子的脸上。  相似文献   

9.
耳朵是孩子感受语言的主要传递途径,倾听是孩子感知和理解语言的一种行为表现。课堂上,如果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旗帜下,不论采用那种教学方式让孩子学会倾听,就会唤醒孩子的耳朵,那么,这些孩子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并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唤醒孩子的耳朵,孩子倾听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所学知识与接受能力掌握的好坏。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唤醒孩子的耳朵,这也是笔者个人的一点看法和体会,愿与大家一起同享。  相似文献   

10.
天性是指通过遗传带来的某些特质。按天性培养孩子,有助于挖掘和锻造孩子特有的潜能,进而对其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为此,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充分挖掘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张瑜 《知识窗》2011,(4X):75-75
<正>从某种角度讲,音乐教育是最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一起走近孩子,走近音乐吧。一、如何利用音乐第一,用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求异性、灵活性等认知特征。欣赏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如欣赏歌曲《小树叶》,当讲到小树叶离开妈妈长大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有的孩子蹲在地上模仿小树,摆动双臂渐渐长高;有的孩子扭动身体,踮起脚尖使劲长。音乐拓展  相似文献   

12.
按天性培养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性是指通过遗传带来的某些特质.按天性培养孩子,有助于挖掘和锻造孩子特有的潜能,进而对其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为此,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充分挖掘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曾朝机 《科教文汇》2013,(29):190-190,205
孩子成长中逆反期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幼儿期的5~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个性的萌芽阶段。第二个阶段:10~12岁,小学生4。5年级阶段就表现出来,也是孩子个性开始明显表现的时期和青春早期。第三阶段:13.15岁,初中学生初一、初二年级,这一阶段是逆反期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青春发育期,也是家长、教师教育孩子最为头疼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生格类型真正形成的时期。第四阶段:17-18岁,高中阶段高一、高二年级段,这时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有明显的分歧。孩子成长各个逆反期的引导:1)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孩子沟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2)渎懂孩子各逆反期的症状:多给孩子一片空间。3)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多用语言和行为鼓励、支撑孩子的勤奋、努力、吃苦精神。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一门大课堂,在其中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锻炼,培养好习惯,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孙珊珊 《科教文汇》2023,(3):166-168
对不少家长来说,高考是决定孩子前途的重要转折点。在对高考的格外重视、对孩子前途的过度担心以及易焦虑人格特质的作用下,家长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家长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为孩子营造有利的家庭氛围,助力孩子高考。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2009,(4):15-15
在复习的备考阶段,家长尤其关注怎样为孩子请家教的问题。一般来说,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孩子成绩好,请家教则会更上一层楼;孩子成绩中等,请家教就可以争取更高的分数;孩子成绩不尽如人意,请家教可以给孩子再听一次课的机会。那么,您的孩子是否需要家教,应该请什么样的家教,如何使家教充分发挥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一直非常敬仰,强调要尊师重道,也许就是这样的习惯,让我们也渐渐形成了在教育教学中主导者、权威者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自我为是地来对孩子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忘了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18.
一位朋友说,最近有不少家长向他咨询为孩子购置房产的法律问题.现在我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了,家长们努力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让孩子吃好、穿好,如果手头还有点钱,就会考虑为孩子留点家产,其中房产是首选.这位朋友对那些家长颇为担忧,认为这样会滋长孩子享受金钱、享受财富的惰性,消磨孩子的进取精神,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叶六奇 《科教文汇》2007,(8Z):49-50
天性是指通过遗传带来的某些特质。按天性培养孩子,有助于挖掘和锻造孩子特有的潜能,进而对其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为此,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充分挖掘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09,(3):38-39
繁华的大都市里有着这样一群孩子:每周一的早上被送进幼儿园,接下来的五天四夜里,他们在老师和保育员的陪伴下度过;每周五的下午,爸爸妈妈会来接他们回家,星期六、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两天的假期。我们称这样的教育机构为"全托幼儿园",这些孩子是"全托的孩子"。对于幼儿全托好还是不好这个问题,社会上存在着争议,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