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汉字大家庭里,“的”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字,作为一个结构助词,极强的语法功能也使它成为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有专家曾做过统计:在现代书籍报刊2400个常用字中,“的”字的使用频率最高,竟占全部汉字用字率的4%。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万万不可因为其常见而小瞧这个看似简单的“的”字。如果运用巧妙.它可以在诗文写作或口头表达中起到我们意想不到的神奇作用。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现代常用汉字表》,列出现代常用汉字3755个。这个字表是根据技术标准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编制的。《字符集》中的第一级字(最常用字)就是《现代常用汉字表》所列出的3755个,第二级字(次常用字)是3008个,两项共计6763个。这6763个字,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大量抽样材料进行统计后确定的。  相似文献   

3.
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是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基础上制订的,共7000字,其中包括《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这个字表的发布,标志着现代汉语的通用字初步实现了字量和字形的规范化,为现代汉语通用汉字的教学和运用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应该说,这是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一件大事,理所当然的要受到社会的重视,得到广泛的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学习和运用这个字表。然而,不要说整个社会,就是文化教育界知道这个字表的人并不多,笔者曾问过一些中学的语文教师和大学中文系的讲师甚至教授,他们就不知道我们国家什么时候发布过这样的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  相似文献   

4.
翻拍实验是我院现代教育技术系很重要的一个实验.它能对文件、书刊、图表、照片等物进行翻拍,得到放大的像片或清晰的幻灯片.它具有清晰度高、还原性强、操作方便、拍摄范围广等优点.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少有学生能成功地完成这个实验.为此,我系实验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反复实验、反复研究,终于找出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上一期“与天地参”,我们突出阐述了人的价 值.人确实是个谜.关于人的字,还有很多,我们先 说几个最常用的: (食)(六)文 像一个纹身的人,可见最早的典籍说我们的 祖先是“断发纹身”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这个文 字通“纹”.有修饰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的《黔之驴》在描写虎由害怕驴到进攻驴的过程中,写到“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对于这个“冒”字,一般注本都注释为“冒犯”.从上下文意看,“荡倚冲冒”应是描写虎对驴戏弄挑逗的几个具体动作;从结构看,它们当是四个表具体动作的动词并列.如果把“冒”字理解为“冒犯”,那么前三个动词是表具体动作,后一个动词则是表抽象动作;前三个动词是“种”概念,  相似文献   

7.
读唐宋词,常遇到一些“处”字,令人有情曈昽而义不彰之感。比如柳永的脍炙人口的名篇《雨霖铃》,上下片各有一个“处”字:“都门怅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选注本多未加注。那么两个“处”字的含义是否相同?答:不同。“处”字有两个读音:Chu、Chu。我们在词中感到费解的是Chu。 Chu的含义略有三类:一、表地方;二表机构;三、表时间。在唐宋词中,表地方、  相似文献   

8.
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有个大大的“爱”字。这个“爱”字有多大,说来恐怕你也许不相信,几乎装满了学校840平方米的操场。听说,这个“爱”字已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这个“爱”字,是一个72岁的老爷爷卿秋为我们写的。写这样一个“爱”字,该用多大的一只笔呢?原来,他用的只不过是一个旧茶壶。茶壶里装上石灰水,就成了“墨”;而操场就成了“纸”。  相似文献   

9.
三人行     
说到三人行,我一下子想到“众”这个字。三个“人”组合在一起,稳定而美观。我不知是哪位“圣人”发明了这个“众”字,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他发明这个字的经过。他一直想创造一个字来表现“多个人组成的集体”这个含义。他住的地方有三个人,关系十分好,总在一起工作,挣到的钱按劳分配,三个人都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因为他们总并肩行走,大家都称他们“三人行”,于是那人联想到把三个“人”组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字。可是,把三个“人”竖着由上到下排放,这字太长了;把三个“人”横着从左到右排放,这字又太宽了;苦恼之余,他猛然发现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决定,并很善于调节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另外两个人也十分听从他。那个一心想发明一个“众”字的人终于想到了将三个“人”字  相似文献   

10.
"赢"这个字包含了五个中国字,也包含了赢家所需具备的五个态度。第一个字"亡":代表要有危机意识,我们必须随时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过去成功的经验往往是未来失败最大的主因。有一个敌人或竞争者的好处是,它至少不会让人懈怠。  相似文献   

11.
“似地”应改为“似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义”教材小学课文《燕子》中有这么一句话:“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地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对于其中“似地”这个词的用法及读音,我有些粗浅的看法,现求教于各位老师。 据《现代汉语词典》“似”这个字有两种读音,一种为shì,只有“似的”一个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表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另一种为sì,有三种意义:有像,例如相似;表似乎;表超过,如一年强似一年。  相似文献   

12.
繁华的大都市,各种“吧”名充斥着大街小巷,令人目不暇接,让人耳目一新。当人们荡漾于现代文明都市之时,也不得不惊诧于语言在商业炒作中的魅力。网吧、茶吧、话吧、剪吧、书吧等“吧”族早已深入民心,为人们所理解所接受。一日在汉口武胜路大街,笔者见到一店名——洗个脸剪个头吧,倍觉这个“吧”名与上所举稍有不同。本文就从这个“吧”字谈起吧。乍见这个店名,给我第一印象的是一个表请求语气的句子,其中的“吧”是“语气助词”。《现代汉语词典》:吧ba助词,句末表商量、提议、请求、命令。作为一个店名,这个“吧”应该与“网吧、话吧、音…  相似文献   

13.
我愿终生奉行一个字. 一个什么字呢?那当然是——“乐”字.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很流行的词——正能量. 毫无疑问,“乐”就是一个极具正能量的字.因为“乐”这个字,让人想到的往往就是快乐、乐观. 快乐是一种心态,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但能时刻拥有它的人则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4.
生字教学中,我们经常让学生用一个字组多个词.考试中,这样的要求也经常出现.为什么一字要组多词呢? 是文字游戏吗?当然不是.对一个字而言,一般情况下意义是多样的,即一字多义.这就是一字多词出现的根本原因.由此可知,一字组多词是想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个字的意义进行全面解读、全面认识,从而全面运用.  相似文献   

15.
宁鸿彬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提出了两个著名的问题.一是"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上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板书:一个……的皇帝)?"二是:"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故事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初读感知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小动物过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物"是一个生字,左边是——"牛字旁",牛字做部首时横变提,字形变窄,右边这个字是——"勿",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请勿吸烟,请勿打扰"都是这个"勿",合起来还念wù,这是个形声字。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大家拿起课本,借助拼音自己读读,把字音读正确。二、识记字词1.每篇课文总会让我们结识一些新的字词朋友,能  相似文献   

17.
三、关于"口"字形结体方法 一个普普通通的"口"字,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一个斗状的四方形中,如果把左右两边的竖都沿着四边形的边缘线写出,这个字的结体也就明显地扭曲了.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挤”这个字有三个主要义项。  相似文献   

19.
个人造的字     
现代汉语中的文字从古至今,由繁到简发展而来,其中凝聚着广大民众集体的智慧。学术界公认的观点是人民群众创造了文字,汉字也是如此。在1998年版的《新华字典》中仅有两个字的发明是明确地归功于个人名下的。一个字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女皇武则无法的“望”牢_低坐车典加兀页说它‘洞‘照’。唐朝女是武则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由此可见武则天造这个字时向往日月行空的政治抱负或政治野心之大。“翌”的类似解释在1998年版之前的旧版《新华字典》中也有。足见此字是有史籍可查的,其发明“专利”别人是抢不去的。另一个个人造的字是我们敬…  相似文献   

20.
构成格律诗诗律的四个要素:声、韵、对、节,前面已讲了三个,这里讲到最后一个了.节,就是节奏.诗的节奏有两种:一是按平仄音调来分的,叫表声节奏;一是按短语结构来分的,叫表意节奏.表声节奏,就是每一诗句由左到右两个字划为一个节奏,句末一节只有一个字.五言诗有三个节奏,如“风雪夜归人”.第一节称头节,第二节称腹节,第三节称脚节.七言诗分四个节奏,即在五言的头节上再加个“顶节”,如“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就是顶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