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界普遍看好朗读,默读俨然成了不合时宜的老古董了。一堂公开课,只要朗读的形式五花八门,必定气氛热烈,出彩许多;如果默读时间长一点,学生就似乎没有主动参与。在《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速度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达到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默读要求,默读的教学意义就有了一个基本定位。一、默读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视界中的默读有其全新的理念。1.默读是无声的对话。作为不出声的阅读形式,默读主要诉诸大脑和眼睛,不必经过声音的转化和输入,由视觉直接吸收信号,由大脑直接认知,过程较为简单,有利于思考、比…  相似文献   

2.
观察表明,阅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出声阅读,也叫朗读;另一种是无声阅读,即默读。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种阅读在接收信息时的不同过程。 出声阅读的信息传递形式是:视分析器——大脑——发声器——听分析器——大脑。也就是说,它是由眼、脑、口、耳这四个器官共同参与活动。即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经过视神经传到大脑,大脑控制嘴巴发出声音,声音通过耳朵经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 无声阅读时信息传递的形式是:视分析器——大脑。也就是只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参与活动,这也叫  相似文献   

3.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直接理解书面语意义而无须通过声读的真正默读能力。在默读过程中,非视觉信息起潜在的作用。阅读的理解率和阅读的速度是与非视觉信息的参与的度与量成正比的。非视觉信息由大脑所提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等大脑积极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命脉。  相似文献   

5.
语文──略谈小学生默读能力的训练余维文《继续教育》语文组默读,是一种由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接反映到大脑而引起思维及理解的活动,是不出声的阅读。我们平常所说的“阅读能力”,实际上主要是指默读能力。默读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和...  相似文献   

6.
速读是一项紧张而艰巨的脑力劳动,要保证速度能顺利进行并长久坚持下去,就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养成默读习惯。读书,一般都是从诵读开始的。要克服凡书必“诵”的习惯,最主要是要会控制自己,尽量用眼睛‘凋”而不是用嘴“读”,即默读。由于默读不经过声音的转化和输入,直接由视觉吸收信号,过程简单,所以速度比朗读和低诵快得多。就一般读音来说,默读的速度是朗读的三倍左右。因此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应该重视默读。2养成整体认知习惯。阅读的认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合成式认知,即逐个辨认每个汉字、每个词语,一字一停或一…  相似文献   

7.
反思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除了继续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外,又一次扩大了知识覆盖面,长达16页的试卷,近六千字的阅读量,比历史上阅读量最大的87年试卷还多五百字。面对多角度、大容量的试卷,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速读习惯,不必说解题,只说近六千字的试题阅读量,就使考生望卷兴叹了。故笔者认为,中学阶段大有加强速读技巧训练之必要。下面说说强化速读技巧训练的几点做法: 一、养成默读习惯。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初一学生“要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提高阅读速度,必须从默读训练始,从初一抓起,默读与朗读不同,后者是大声读,速度慢;前者是一种不出声的阅读方式,其心理活动过程是文字以光波的形式落在人眼的视网膜上,然后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语言视觉中枢,引起  相似文献   

8.
默读,是众多阅读方式中的一种,有利于学生揣摩文字,近距离接触文本,适应不同的阅读目的,便于养成阅读习惯,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学习默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高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可见,默读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这样的重视是有理由的。默读,它有着别的阅读形式不可比拟的价值与特性。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把上学称为“读书”,可见不“读”不知书.又把“知书达理”有机机组合在一起,说明要“达理”得先“知书”.两者都源于一个“读”字,足见“读”之重要.“读”有种种:朗读、默读、泛读、研读……我们按是否读出声音把它分为两种:出声读(即朗读、朗诵或吟诵);不出声读(也就是默读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背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文字是音义形的结合体,它不是静寂的符号,它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默读是阅读的主要方式。平常我们所说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看书报的能力和习惯”),实际上指的就是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一、何谓默读速度粗略地说,就是学生在一定时间里能默读多少字,或是一定量的字需要读多少时间。严格地说,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默读的字数与理解系数之积,称之为“有效读速”。公式为: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谓“阅读”就是“读书”。“读书”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看着书本出声的或不出声的读。”出声的读日朗读,朗诵或吟诵;不出声的读日默读或阅读。  相似文献   

12.
谈丽琴 《成才之路》2009,(32):30-31
语文教学无外乎:听,说,读,写。可以说读在其中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但究竟什么是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关键性的问题,许多人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以至于阅读教学在现今的中小学课堂中难以真正发挥很好的作用。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先阅后读,或边阅边读,即通过视觉神经把符号输入大脑。而产生的一种信息内化的过程。这个读可以是无声之读。也可以是有声之读。从人的内部层面来说,阅读是一种满足于人的心理过程。而现在我们有些人对于阅读的理解,单看一个“阅”字,认为只要看了文字材料便是阅读。  相似文献   

13.
朱丽茗 《考试周刊》2013,(33):49-5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的新理念和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结  相似文献   

14.
正默读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读书方式之一,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且不同学段的默读学习要求是有区别的。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段来看:第一学段,学生开始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主要体现在不出声和不指读上;第三学段,强调的是阅读速度,要求学生读一般读物每分钟达到300字以上。默读是  相似文献   

15.
阎坤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113-113,115
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崔峦老师提出关于中年级阅读教学训练的要求时强调中年级要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不仅要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领会其表达的效果。中年级要更加重视朗读训练默读训练。在指导读的语气、感情上下功夫。默读不能只做到不指读,不出声,还要边读边想,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把阅读训练分为"自由读、默读、朗读、诵读"四个阶段,然后明确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以达到提高阅读水平、增强阅读理解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综合学业质量的目的。一、在自由读中借助课文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上《小母鸡种稻子》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看拼音,并提醒学生可以观察一下课文的插图,因为文中的四幅插图恰好和课文的四个自然段的内容相  相似文献   

17.
读得快,读得多,这是速读训练的一个目的。此外,据专家们研究,一般人读书时一分钟只能读180字到200字,这样大脑传递信息是“慢镜头”的,在读者潜在的意念中会无形钻进别种思绪,在大脑中只能存留百分之十的信息结果是“读而不思”,有时还不得不从头再读,因为一个完整的想想是由一句话或几句话构成的。因此阅读时必须锻炼由一组词跳向另一组词的能力,而不是由一个字跳到另一个字。这样就容易理解书中含义。同时不断地进行速读训练,还可以使思维更为敏捷。我的速读训练大体上分下面几个步骤: 学生刚接触一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默读一遍。这一次不要求学生读得太快,先要尽量扫清一些障  相似文献   

18.
如何默读     
默读是用不着把看到的每个字词都读出声音来(虽仍有隐蔽发音器官活动),就可以直接从文字符号转化为意义单位。由于默读不必经过声音的转化和输入,直接由视觉吸收信号,过程简单,所以速度比朗读和低诵快。就一般读者来说,汉语朗读每分钟平均150—200字,默读每分钟达400—600字,默读的速度是朗读的三倍左右。默读还有助于对字词句的识记和理解内容。因此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应该重视默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高尔基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现在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不乐意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那些名著。如何引领中学生阅读名著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语文》2005,(3):108-108
默读是相对于朗读而言的。默读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阅读速度,节省阅读时间并有助于对读物内容作细致的理解。根据默读的不同需要,默读又可以采用通读、概读、摘读、跳读、浏览泛读等多种阅读方式。通读,即全文阅读。要求按照由前到后、逐层逐段的顺序进行阅读,且有一定的速度;或者带着问题阅读,或者要求读后能提出一定的问题,能发表对读物的最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