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节教材主要阐明两个问题,一是沙俄侵略东北,是教学重点;二是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的特殊性在于双方都为争夺中国东北地区而战,并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初中学生似难理解,是教学难点.而日俄战争的结果,则关系到近代世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局势的新变化,对此后中国政治形势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另一重点.一沙俄侵略东北沙俄侵占中国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盛京(今辽宁)的野心由来已久.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爱珲条约》与《北京条约》,霸占了中国  相似文献   

2.
【背景材料】2006年3月2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张灯结彩,“俄罗斯年”开幕式在此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开幕式并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本次国家年活动将深化中俄友谊、密切双方合作,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知识链接】(1)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其之后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近代史上俄国对中国的其他侵略;十月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向俄国学习”、苏俄(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俄)关系经历友好——恶  相似文献   

3.
自从17世纪前期俄中关系形成以后,俄国早期对华政策在彼得一世时期(1682—1725年)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此前,俄国政府实行对华侵略政策。到彼得一世时期,这种侵略外交转变成了以和平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这时,虽然俄国仍没有完全放弃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但从全局看,和平交往是两国关系的主流。这种和平关系以1689年俄中签订《尼布楚条约》为标志,到1728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相似文献   

4.
1904年2月—1905年8月,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进行了长期的厮杀,结果是日本打败俄国,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这场战争是一场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对日本、俄国、中国、朝鲜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1.使日本获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中国取得辽东半岛;从俄国取得库页岛南部;还取得对朝鲜的独占权。至此,日本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76%的殖民地,为日本以后完全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林红和林道静》一课,是从杨沫同志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章节选的。《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成立后产生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它从1958年初问世以来,就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的喜爱,成为流行最广泛的现代作品之一。这部小说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北京一批青年爱国学生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到一九三五年“一二·九”这一历史大风暴中所进行的顽强斗争。当时,日本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东北已经沦陷,华北危在旦夕。蒋介石反动派对日寇的侵略却采取“绝对不抵抗”政策,节节退让,卖国投降,引起全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6.
中东铁路是中、日、俄三国政治军事斗争的产物,对中国来说,修路的本意是联合俄国抵制日本的侵略。然而,这条铁路不但没有起到抵御日本侵略的作用,反而给俄国侵华提供了便利。在中东铁路的谈判过程中,俄国政府为了迫使清政府上钩,使尽了狡猾奸诈之手段。对清政府来说,中东铁路的修筑是"联俄"政策的重大失误。李鸿章等高层决策者没有认清俄国人的邪恶本质,导致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应该对此负有直接责任。  相似文献   

7.
习兰 《小读者》2011,(10):46-46
◇第一次出现马克思的名字:1899年4月在文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上的《大同学》一文中。◇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李大钊从1918年7月起,李大钊写了《德俄革命之比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沙皇俄国对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1858年,它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霸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沙俄乘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以威胁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  相似文献   

9.
清政府统治晚期,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外交政策发生了多次变化。由李鸿章等朝廷重臣主导下的晚清政府,最初采取的是"联东制西"的外交政策。但是,随着日本的崛起,侵华野心很快暴露出来,李鸿章便放弃了"联日"的想法,改为"联俄制日"的策略。清政府允许俄国"借地"修筑中东铁路,俄国侵略势力趁机渗透中国东北。由于俄国为首的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高层人士终于从"联俄"梦中清醒过来。直至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清政府的决策层认为美国才是值得信赖的国家,于是采取了对后来产生极大影响的"联美英制俄日"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 ,杨贤江是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先驱者而著名的。杨贤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渠道之一 ,正是直接体现在对当时苏俄教育的译介上。杨贤江介绍的第一篇文章是 192 1年发表的《英美德俄四国教育改造之实况》。文章第六节“劳农俄国之教育” ,主要涉及了卢纳察尔斯基任人民委员后的教育政策和措施。杨贤江称其“尤为最切实的改造计划……适应近世的时代精神而进行的了”。杨贤江的译介主要集中在 192 9年以后。篇目署名期刊时间新俄之新学校李仁民教育杂志 192 9,1苏联的大学生柳岛生新思潮 192 9,11苏俄之…  相似文献   

11.
晚清,"以夷制夷"外交策略大致孕育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正式形成,特别是在甲午战争期间,晚清政府秉承"以夷制夷"外交思想,采取了"联俄制日"外交,即利用俄国和日本在华利益冲突,使之彼此制约,以达到抵制日本侵略,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联俄制日"不仅没有达到"制日"的目的,反而为俄所用,同其签订了《中俄密约》,为俄国扩大在华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但是制定和维护远东“国际秩序”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分别采取了所谓的“不干涉主义”、“不承认主义”和“好人主义”的政策,而与中国东北接壤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了“两面主义”的政策。欧美大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起到了纵容日本侵略的作用,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是一个重大打击。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光辉著作《中国的战争》发表于一九○○年十二月《火星报》创刊号(现收入《列宁选集》第一卷)。十九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取代了自由竞争的统治之后,便“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九○○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企图瓜分中国。八国联军的魔爪伸向哪里,就在哪里烧毁、惨杀、抢劫、奸淫,无恶不作。沙皇俄国早已想独霸中国,以实现它建立一个从易北河到中国,从亚德里亚海到北冰洋的世界帝国的迷梦。它的狂妄野心遭到了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反对,于是,在这次侵略战争中,又积极主张瓜分中国,同英帝国主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98页:《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中,将俄国同英法相提并论,共同称为资本主义列强,欠妥。因为,俄国在欧洲的扩张主要在18世纪;在中亚扩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才吞并该地区。对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占领则是通过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则是1853年至1856年初。由此可见,俄国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主要在1861年前。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课本第83页“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第…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引言中提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近年来,许多学者撰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何时在中国传播、怎样传播都做了精辟的阐述,唯独对于十月革命的消息怎样传到中国的,教材和教参均未提及。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若夫王朝。3月15日,俄国成立以李沃夫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月30日,中国驻俄公使刘镜人奉北洋政府之命在俄首都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会见了俄临时政府外交部部长米留可夫,宣布承认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16.
中东铁路,原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新中国成立后,曾改为中长铁路。中东铁路是沙是俄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于1897年开始修筑,1903年初开始通车,贯通东北三省而与俄境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的“丁”字形铁路。全长2189公里。这条铁路,在近代史上曾是沙俄政府侵略、控制和企图独占中国东北并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激烈争夺的得力工具。中东铁路建成后,沙俄独占我国东北的野心为日本帝国主义所不容,遂于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沙俄战败,1905年割中东铁路长春至旅大段为日…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第一节 概述一、比较清楚地了解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主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脉络,并注意文学发展同俄国人民解放运动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联系。二、发展脉络。1.十八世纪末冯维辛(重要作品是《旅长)、《纨裤少年》)和拉季舍夫(重要作品是《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做了准备。2.十九世纪最初四十年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期,这一阶段克雷洛夫的寓言,格利鲍耶陀夫(喜剧《聪明误》)对批判现实文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的创作确立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即“自然派”文学)在俄国文学中的主导地位。在这一时期活动的革命民主主义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朝鲜面临俄国的侵略危机时,黄遵宪认真思考了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国家的社会形势和整个世界的发展形势后写了《朝鲜策略》。《朝鲜策略》的中心论题是防俄,基本内容是亲中国、结日本、联美国和朝鲜自强。这是一篇极有见地的外交策略文书,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的外交思想。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黄遵宪的外交思想仍是传统封建外交思想的延续,在处理宗属国问题上没有创新,《朝鲜策略》仍是以夷制夷的翻版和传统封建外交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1858年,清朝与沙皇俄国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沙俄通过此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个条约为中俄《ài珲条约》。关于“ài”的写法,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上写作“爱”,如第55页...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的汉学(或称中国学)研究源远流长,其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学的研究是成果颇丰的一个分支,令世人瞩目。 作为中国的纯文学作品最早在俄国出现的是中国元杂剧中的优秀作品——纪君祥的《赵氏孤儿》。1759年,俄国古典主义代表作家苏玛罗科夫译出片断。名为《中国悲剧<孤儿>的独白》。中国先秦散文中最早被译介到俄国的是《小戴礼记》中的《大学》篇,1779年著名作家冯维辛从法文将它译出,发表在《学术新闻》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