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代作家的创作风格的生成,与外界客观因素有关,其中更与地域文化有关。地域文化对古代作家风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域文化的不同特征影响着古代作家的心灵世界,地理生态环境影响着古代作家的审美个性,地域文化的繁荣程度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2.
李玉杰  邵智 《考试周刊》2013,(27):15-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在中国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乡土小说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他是湘西地域文化的抒写者。文章论述了湘西地域文化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冰 《华章》2011,(30)
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本文就尝试从创作个性、结构方式和言语形式入手,简要分析汪曾祺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乡土文学"创作是新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乡土文学"立论始,理论家们就把关注现实人生作为"乡土文学"更高的价值来看待。在这种理论导向指引下,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乡土文学和五十年代乡土文学的传统,作家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作品中渗透着作家浓重的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5.
由鲁迅开创的中国乡土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以地域为“创作支点”的乡土作家群及左翼作家继续发扬现实主叉创作传统。20世纪40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在深入现实生活中自觉体味翻身农民的美学理想与艺术趣味。20世纪80年代,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追寻与认同为特征的“寻根文学”占据了乡土文学的位置。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出现喜忧参半的局面。端正乡土文学形态,再树乡土文学魂魄,已成为当前文学创作不客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由鲁迅开创的中国乡土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以地域为“创作支点”的乡土作家群及左翼作家继续发扬现实主叉创作传统。20世纪40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在深入现实生活中自觉体味翻身农民的美学理想与艺术趣味。20世纪80年代,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追寻与认同为特征的“寻根文学”占据了乡土文学的位置。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出现喜忧参半的局面。端正乡土文学形态,再树乡土文学魂魄,已成为当前文学创作不客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结并积淀着具体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某一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特色,独特的风俗与民情.乡土文学作家无不有意识地从方言的宝库中提炼、采撷鲜活的、富有表现力的语汇进入文学作品,用生动的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语言创作乡土文学作品.该文从语言运用角度分析湖南典型的乡土作家杨克祥的作品,探索方言等地域性极强、特色鲜明的语言为扩大其影响力和使用范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新时期小说创作具有相当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造成这种创作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一、河北类文化的影响。融儒、释,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于其中的河北类文化的突出特点是“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种十分现实主义的类文化造就了河北小说作家创作之魂。二、地域的影响,河北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京畿之地”,致使作家们的创作思维方式中多了一些清新、明丽,少了一些魔幻、荒诞。三、受老一辈燕赵作家的现实主义飓风的襄挟。要想突破这种固有的创作模式,就要按照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去思考和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与作家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哺育了文学。但在同样的地域文化影响下,有个性的作家仍然能写出具有独创色彩的作品来。一方面,作家可以在“行万里路”的生命体验中吸纳四方灵气,写出风格不拘一格、色调变化万千的作品。另一方面,有才华的作家,又可以凭着自己具有创新意味的作品改变地域文化文学的传统面貌,写出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在“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史上,乡土文学的出现、延续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它贯穿于新文学史的各个历史时期。“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作家群创作,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取材于同一地域的生活,抒发同样的民族情与乡情相交织的心灵旋律,表现出同样严肃的主题内容,作品具有异常鲜明而又相似的地方色彩,可说是完全意义上的乡土文学。东北作家创作的乡土色彩,除因作者们曾长期在东北生活过,不可避免地会在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