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刘江华 《知识窗》2011,(5X):46-46
<正>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普遍存在"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学生方面这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环节。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三是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活》2010,(11):34-35
2009年甲流等传染病的流行,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人兽共患病这个概念,2010年河南信阳等地出现的因蜱虫叮咬引起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致人死亡事件,再次拉响了人与畜禽共患传染性疾病的警笛。提及此类疾病,总令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诸如"非典"、狂犬病、禽流感、疯牛病等人与畜禽共患传染性疾病频频出现在我们身边:陌生的是人们对诸如此类疾病具体是如何传播的、染上又会有哪些症状和后果,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这些疾病等,大多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3.
谭彬 《科教文汇》2011,(35):125-126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译员在口译时不可避免会面对各种跨文化交际障碍和冲突,如果译者对对方语言文化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势必会导致口译中的信息传递错误。因此在口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高科技的飞跃发展,给人类带来莫大的恩惠,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率先兴起的知识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引起全球特别是我国的关注。近年来,人们谈到高科技和知识经济的热门话题时,无不兴致勃勃,可是大多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  相似文献   

5.
"表达"是西方传统修辞学"五艺"之一,是修辞者进行有效演说时必须重视的方面。作为言语交际者,口译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名修辞者。本文运用修辞学相关理论来分析并指导口译者的表达艺术,发现视觉表达以及声音表达对口译者的口译活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条件概率是中学概率统计的内容,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概念不清,主观理解与实际问题混淆等原因对条件概率的理解一知半解,并没有理解本质。笔者将通过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思考谈一谈对条件概率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刚才在小区门口测的体温只有35.8℃,体温偏低,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求助,体温低代表免疫力低下吗?""37℃是标准体温吗?谁规定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大家对自己体温的关注程度直线上升。也就在这时,大家才猛然发觉,其实很多人对体温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人体温度的故事。体温问题其实并不简单故事开头还要从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说起。疫情最紧张的那段时间,在公司或小区门口,保安大叔都会吆喝着拦下我,然后问出直击灵魂深处的终极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  相似文献   

8.
在微机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对一些内容的理解会一知半解,更不能活学活用,时常采用实例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数年前.国内知识产权界曾流行过一个笑话:国内某主管部门向其下属企业下发了一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通知,企业老总收到文件后.不知道该由哪个业务部门去落实.最后把这份文件批给了该企业的保卫处。数年后.从对知识产权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再到企业"问题专利"的泛滥成灾,对待知识产权问题的不同态度和价值取向,深刻地反映着企业知识产权文化观念的变迁。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地位如何.如何处理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文化的冲突,企业应构建什么样的知识产权文化.这是新形势下企业领导者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解析了微博舆情话题的传播、微博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微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特点,发掘舆情 传播过程的影响因素,继而对在微博网络上发生的舆情扩散进行有效的控制。【方法/过程】在传染病动力学的SIR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部分无知者直接变为免疫者以及具有衍生效应的SIR改进模型。结合微博网络拓扑结构 进行了有向无标度网络的设计,并利用微博网络的信息互动模式对感染率以及转化率进行了改进,最后对此模型 进行简单的因素分析。【方法/过程】构建的微博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变化符合实际生活中微博网络舆情的传播变 化,并分析了各个影响微博网络舆情传播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郝利珍 《科教文汇》2007,(3S):57-58
在微机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对一些内容的理解会一知半解,更不能活学活用,时常采用实例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侯希莲 《科教文汇》2008,(13):162-162
启蒙时代一般认为是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末叶这段时期。本文所述也就是在这一时间段内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欧洲知识分子在不甚了解中国文化的A情况下,根据一知半解的现有资料解释中国文化为其所用,达到以中国文化制度审视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他者"是与"自我"相对而逐渐形成的概念,是除自我存在之外一切存在的统称。长久以来,"身体"一直是教育学话语中的边缘性存在,在话语表征中往往被视作"秩序""理性"和"心灵"的他者。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身体"则被视作规训的对象、肤浅需求的来源和冷漠的精神容器。因此,教育学应当从身体的价值、概念和教育理论本身出发,重新对身体进行认识,使身体从话语中的"他者"向"自我"回归。  相似文献   

14.
周星 《科教文汇》2009,(22):265-265
手风琴三抖技巧在手风琴技巧当中属于比较富有表现力的技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很多的学员甚至部分老师对如何正确掌握这一技巧还是一知半解,本文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供各位老师学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海峰 《内江科技》2008,29(2):10-10,30
独立学院的发展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独立学院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定位或归位为独立学院高等教育产品的统筹者、监控者以及服务质量的操控者。  相似文献   

16.
朱建东 《科学大众》2014,(3):98+126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句型整齐,平仄对仗,语言凝练,寓意深刻,于方寸之间见天地巍然。然而,小学生在学习古诗时,由于年代久远,语言习惯不同,更没有切身感受。因此,对古诗中精炼、含蓄的语言及其反映出的形象、情感、韵味便会产生"距离感",学习时难免因困惑不解而索然无味,最后难免流于死记硬背、一知半解,变成了典型的"复制黏贴"式的学习。课文中的插图具有形象、生动、鲜明的特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引领学生曲径通幽,从而使学习顺利进行。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如果用好插图,便能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审美能力,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廉锋 《世界发明》2009,(2):64-65
谢勇还记得自己刚上大学时,工业设计是个冷门专业,而自己对所学也是一知半解。转眼十数载已过,如今的谢勇信心十足、踌躇满志,笑言“投身设计业,正赶上了好时候。”这位国内创意设计业的领军人物,正引领着“易造工业设计”开疆拓土,梦想着有一天“中国设计”能够真正成为所有人的追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正>"收割者"无人机:大家好,我是威名远扬的无人机——"收割者"!小编:啊?你怎么长得跟"捕食者"一模一样呀。"收割者"无人机:不一样,不一样!你们仔细瞧我的尾巴,看到了吧,我的尾巴是倒八字,而"捕食者"是正八字。小编:就这……不一样?"收割者"无人机:怎么会呢?我比"捕食者"厉害多了。小编:好吧,那请你给大家说说你的厉害之处吧!人们又叫我"死神"跟"捕食者"比起来,我可不是只换了一个壳,更不是只把尾巴往上翘而已。同学们知道吗?"捕食者"的最快时速只有217千米,而我的最快速度是它的两倍多,时速达482千米。如果  相似文献   

20.
朱筱新 《百科知识》2013,(13):54-55
"锡命"又作"赐命",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宾礼"的一种礼仪,始于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赐,是古代尊长者对卑幼者,即上对下的赠予;赐命,则是古代帝王赐予臣僚爵位(包括官职)、服饰、车仗、币帛等的赏命,其礼仪即为赐命礼。"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臣僚接受帝王的赏赐,必须要答谢回礼,在礼节上一般以拜礼为主,相对比较简单。"君赐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