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引言油藏的开采,会造成地层压力下降,需注水保持油层压力,提高油田采收率。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不同油田需注不同水。由于注入水与地层原油长期接触,其结果将引起地层原油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本文就是把不同含量、不同矿化度的水注入地层原油中,探讨注入水对地层原油泡点压力、气油比、体积系数及黏度等参数的影响及变化规律。这些变化规律,对于改进中、高含水期的开采技术及油田的调整、动态分析及水动力学的计算等都是不  相似文献   

2.
谢滨 《科技风》2011,(3):133
油田经过多年的加密调整和注水开采,大部分已经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阶段,依靠常规方法开采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油田采收率,根据南一区葡I组主力油层的陆相沉积,油藏非均质性以及水驱开采后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在南一区西东块2008年进行小井距布井,于2009年1月开始采用注高浓度聚合物,经过10个月的注聚现场应用研究,我们对南一区西东块注聚井取得良好效果做出真实评价,为油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聚合物驱油技术,保证聚合物驱油现场应用取得好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化,杏六区东部I块主力油层(PI1-3)已转为三元驱开采。水驱油水井主力油层实施封堵,开发形势呈现出产液量下降,产油下降,含水上升的局面。通过对区块内30口水井采取细分调整,优化注水结构,在实施高效精细注水的同时适时对油井措施挖潜,有效地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改善了水驱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帮林 《内江科技》2011,32(4):113-113
随着油田开发的日益深入,聚合物驱油等三采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已成为油田开发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孤东油田自1994年开展聚合物工业性试验、1997年投入工业化应用以来,应用FCP-Ⅱ示踪流量注聚剖面测试技术,对聚合物驱措施优化以及方案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油田废水在经过处理合格后的水会回注到油井,处理后的废水质量达到相应标准且不会影响原油开采的效果。通过改进污水处理工艺,加强生化处理技术和反冲洗等污水处理工艺,得到了初步的成效,使水质有了很大的提高。600摄氏度以上的污水替代清水回灌薄油层,采用了热水驱油的方法提高了驱油效率。同时,根据热水驱油中水温较高的特点,对注水井进行工艺上的改进,以达到保温的目的。油田污水的深度治理和回用大大的促进了油田的开采。  相似文献   

6.
油田开采是石油勘探行业的基础工作,在开采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做好油田开采中后期的污水处理工作。油田污水是指一种含油的污水,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处理水中的悬浮物,还要控制好油等各项指标,避免对地表水等资源造成污染。油田开采的环境一般较为干旱,当地水资源比较贫乏,所以污水处理工作对当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油田开采中后期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对相关单位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石油始终都是一种使用量相对比较大的能源,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对现有的石油开采技术进行研究,在安全开采的前提下提升开采量。随着油田开采系统革新,技术人员对于开采方式进行了丰富,主要是对一些难以在现代油田开采工作中适用的开采方式加以改进,三次采油技术就是建设在二次油田开采工艺的基础上被研制出来,借助化学反应以及物力反应可以切实提升开采效率,本文对其中的驱油环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曾庆  周锐 《内江科技》2013,(8):66-67
杨楼油田YQ3区块2004年开始整体开发动用,在开采初期吞吐效果较好,但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目前开采中存在主力层吞吐效果差,新返层出砂严重、油稠,套管错断等问题,老井自然递减加剧,井下状况持续恶化,措施空间变小,生产投入增加,原油上产和成本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有效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投入,现对杨楼油田YQ3区块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制约该区块有效开发的因素,通过综合调整措施提高该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克兢 《今日科苑》2009,(24):48-48
油田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形成了固定的注采模式和对应关系,最终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多层开采,导致油层动用不均,降低了油田的采收率。通过实施调整注采井网、强化注水、封卡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油田的潜力,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孤东油田七区馆下是典型的边底水油藏,经过20多年的天然能量开采,现在已经进入"三高阶段"。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快,递减速度快,单元稳产难度大。通过深化油藏动态分析,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制定合理的调整挖潜技术,实现空水稳油技术,有效解决了制约油田稳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素梅 《内江科技》2006,27(9):134-134
孤东油田七区西54-6注聚区于2002年11月转入后续水驱,综合应用注聚剖面和吸水剖面资料,通过分析注水井各层2的吸水状况、油水井连通关系、油井受效和油层水淹状况,指导了油水井配产配注、调剖、补孔等调整措施,保证了区块转水驱期间产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强化注水,提高复杂断块注采完善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盘油区所开发的三个油田,都是具有陆相沉积特点的复杂断块油田,本身天然能量不足,多属低饱和油藏,大多数断块边水不活跃。在天然能量开采下产能下降快,采收率低。因此,通过加强注水,提高复杂断块注采完善程度来保持地层能量。提高水驱油效率是实现本厂复杂断块油田长期稳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乔驰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282-282
A油田由于断层较为发育,而且“十—五”以来含水较高,老井含水达到94%以上,常规注水方案调整效果逐年变差,进一步提高高含水期油田的采收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重要闷题,因此近几年主要通过周期注水挖掘A油田老区剩余油。“十一五”以来在A油田实施后取得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周期注水是提高高含水期油田采收率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6,(7)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时,"稳油控水"是开发的技术关键之一,"稳油控水"的途径主要通过分层开采技术和聚合物驱油技术来实现。本文结合油田的实际应用,对这两方面的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新滩油田的原油物性、油藏特征,总结了新滩油田自投入开发以来的开采技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从常规冷采和蒸汽吞吐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新滩油田独有的开发开采模式,为油田后续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外围低渗透油层得不断动用,自95年以来,敖包塔油田和陆续投产得各外围油田以及葡萄花油田的加密新井,全部为环状流程,集油间代替了计量间。现场采取软件单井量油方式,本文讨论影响软件单井量油得因素以及修正方法,使软件量油在现场得到一个较为准确得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7.
1941年我从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5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祖国的石油勘探与开发战线上.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我由玉门油田赴美国,在几个大石油公司进修石油开采工程,开始探索一门较新的学科——油藏内部水驱油的运动规律,并在以后努力应用于我国油田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18.
特高含水后期经济极限含水率和采收率的确定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梅 《内江科技》2006,27(4):160-160
油田部分区块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大部分油井含水已经超过石油行业中默认的98%的经济极限含水值,含水的增加,水油比上升,开采成本增加,因此,对油田的经济开发进行调查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以孤东七区西6~(?)“三高”开发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盈亏平衡原理预测经济极限含水值,在此务件下,利用童氏图版及水驱特征曲线法预测经济极限采收率,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动态资料提出经济可行的调整意见。该方法对高含水油田开发整体方案的部署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昌利 《金秋科苑》2010,(20):104-104
套管损坏一直是困扰油田开发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油田的开发水平及其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孤东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情况,从套管损坏的影响因素、形态、规律和套变机理等分析研究中,提出了一些经济可行的套管损坏预防方法。即制定合理开采方式减少油水井套损的发生,严格施工质量,减少人为诱发套损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莉  孙波 《内江科技》2015,(2):130-131,121
红山嘴油田红60井区克上组油藏储层致密,孔喉半径小,连续性差,渗流阻力大,属于被多断裂复杂化的特低渗透储层,作为难动用、中低产的Ⅲ类储量。自1992年4月投产之后很快就体现出稳产期短,含水上升快等低渗透复杂断块的开发特点。该油田在十几年的开采过程中,通过进行温和注水,合理控制注采比,对地层进行压裂改造等措施控制了含水上升势头,保证了油井的稳产,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开发的调整措施,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