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王家臣 《考试周刊》2012,(75):39-39
背诵,曾是我国旧时私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许多人对背诵颇有微词,但在现实教学中明显可以感到背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力、思维力,更可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因此,让背诵回归语文课堂很有必要。然而,让“人”始终在场,是背诵的理想追求。一、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看课文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才更会有心地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师心中必须有学生,这样学生的愿望、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才会在教师的心中。如果总是以成人的目光看孩子.那么孩子的一些新颖、奇特的想法就会被否定,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教师对学生更多的应该是平视。只有真正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才能够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是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如何落实背诵任务呢?如下是背诵教学的片断,从中可以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2.
孙俊华 《考试周刊》2014,(83):189-189
"亲其师,信其道",唯有心理距离接近,才能看到孩子天真无邪的脸、清澈透明的眼眸,听到孩子银铃般的话语,感受扑面而来的童真、童趣和童心。站在不同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教学要体现出人文化关怀,要真正教育好孩子,老师就要学着"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相似文献   

3.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也就是说教师教学时,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会有心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下面就以一道思考题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音乐课程的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在新时期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究: 一、改变观念和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我非常欣赏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这个世界绝非成  相似文献   

5.
张欣玲 《山东教育》2002,(27):62-62
一、平等当孩子从远处欢欢喜喜跑来,轻轻拽住你的衣角,说:“教师,告诉你个秘密”时,你做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一个智慧型教师会做的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别小看一个小小的“蹲”字,它折射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平等。师幼之间全方位的平等是智慧型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石。智慧型教师总用平等的观念来对待幼儿,允许他们自由表达自己、阐述自己,允许他们探索、提问、置疑甚至反驳;他还总用一种平等的行为与幼儿交流,如:蹲下来、拉起幼儿的手,用商量的语气与幼儿说话等。所有这些会传递给幼儿一个积极的信息:老师是喜爱我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感悟901:尊重孩子应该成为成年人的习惯。如何与孩子平等交流呢?请记住电影《辛德勒名单》主角原型、波兰教育家雅努什·科扎克(1878—1942)的忠告:我们应该屈膝,蹲下来,跟他一样高。他的生死选择令人类动容:他毅然放弃自己能够活下去的机会,陪伴着200名孩子一起走向纳粹制造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苗星 《宁夏教育》2014,(1):77-77
我女儿三岁多了,天真活泼、好观察,也喜欢追逐新奇事物、探寻未知领域。每逢与她在一起时,我总会惊奇地发现她身上新的变化与成长;总能更多地体验到为人父母的幸福与不易;总能更深刻地体味到孩子与成人看世界的截然不同。曾几何时,我也因为爱而懵懵懂懂地走入几多教育的误区。我作为家长又是一位教师,这种双重角色让我不得不去重新审视我与孩子一同走过的路程。通过反思,我深深体会到:一旦因为爱而走入教育的误区,就会产生诸多问题,使教育越来越困难。为此,家长必须走出爱的误区,孩子的成长才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激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们更应该注意评价方法多样化,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这是让学生走进生态课堂,走进数学知识的催化剂,如果运用得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数学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在我们倡导生态课堂的理念下,更应该关注课堂评价,让每个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价值和幸福,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走进孩子的内心,才会激发他们全省的热能,让我们一起在教育评价的智慧里感受孩子们的成长吧。  相似文献   

9.
<正>一、前言有句话说得好:"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这个世界决非成年人眼中的世界,在孩子的眼中,它另有一片广阔天地。教师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应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以换位的方式站在他们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设计出科学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音乐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应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来开展教学活动。二、激发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注意水平  相似文献   

10.
教师应对教育和孩子有兴趣,并且要有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孩子的优点才会被及时发现,孩子才会有更多创造,其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教育也才会产生奇迹。也只由这样,孩子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所存在的深刻体会与感受。  相似文献   

11.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也就是说教师教学时,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会有心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下面就以一道思考题为例谈谈我的体会。有一次,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要求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的结果。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在计算过程中你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之后,我让他们说说各自的想法。生1:我一个个加起来最后得数是13…  相似文献   

12.
李木 《辽宁教育》2002,(12):26-27
我国的一些学者到美国的学校考察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在低年级的教室中,教师常常是蹲下来同学生交流。问其缘由,美国同行解释:因学生个子矮,在与身高高他许多的老师交流时,会产生压迫、局促的感觉,这对于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为了表达对学生的尊重,要求教师降低高度———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由此可见,“蹲下来”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平等。我们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能否掌握教育民主的真谛,真正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我…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平等 老师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教师不仅要做到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心全意融入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交流,共同建立一个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沟通、体验才能感到轻松快乐成长,而师生关系的平等,师生、生生间资源的互动,才是快乐成长的源泉所在.在课堂中才有可能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性思维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育》2011,(12):39-39
儿子今年换了个幼儿园,刚入园,老师就给每位家长发了一份备忘录,以孩子的口气提醒父母对待孩子时的注意事项,让为人父母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要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首先要蹲下来,从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  相似文献   

15.
课堂活动中,我们教师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爱心呵护他们,和他们一起快乐的成长;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是将习惯养成时时刻刻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当然,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厌其烦的唠叨,苦口婆心的说教,实实在在的付出。  相似文献   

16.
我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信奉“和谐教育”理念,致力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渐形成了“蹲下来和孩子对话”的教育风格。学校2002年成立“对话式教学”研究项目,通过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和大量的课例分析,探索如何建设“和谐课堂”“温馨教室”,将“蹲下来和孩子对话”的精神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建构兼顾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对话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教你有商量     
一位访澳归来的同志,著文介绍澳大利亚一个传统的家教方法,就是“蹲下来同孩子说话”。澳国的朋友告诉他:“我们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同我们讲话的。孩子也是人,也是独立的人,只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当蹲下来同他们说话。”该同志认为:在同一个高度上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的事情或问题的认真关切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尊的人格云云。我想,这方法虽然简单有效,但我们未必能够学到。这并非我们缺乏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一种平等的意识。只看老祖宗留下的“教育”二字便知。…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朋友。教师应以平等、真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当我们蹲下来跟孩子平等对话时,我们才能很好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一、认识上的平等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只有承认学生身心潜能的差异性,我们才能真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合适的教育。学校与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由、自在的发展,扬长避短,让所有学生都获得尊重、成长。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切实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必须首先"蹲下来".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蹲下来"的理解是,当与孩子进行个别交流的时候才需要蹲下来,当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才蹲下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却使我对此的理解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