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蔚华  王长启 《收藏》2007,(4):150-158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从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象耳云龙纹瓶入手,提出元代青花器分期及其特征理论,世人从此开始了对元青花的系统研究,并掀起元青花热。近几十年来,从窑藏与墓葬中出土了数批元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2.
1992年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苏木西白音嘎查(村)的村民在嘎查南面的一座方形土城遗址东侧发现了一处元代窖藏,闻讯而至的文物管理人员立刻依法将这批文物追缴。此窖藏出土铜釜1件、碧玉盘1件、瓷器9件瓷器中有2件山西霍窑白釉盘,余为景德镇窑制品,有卵白釉堆花五彩描金、青花、卵白釉印花、青白釉刻划花等品种,器型为高足杯及碗。  相似文献   

3.
尹建光  谢玲  刘小放  李铁军 《收藏》2014,(19):72-77
1992年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苏木西白音嘎查(村)的村民在嘎查南面的一座方形土城遗址东侧发现了一处元代窖藏,闻讯而至的文物管理人员立刻依法将这批文物追缴。此窖藏出土铜釜1件、碧玉盘1件、瓷器9件瓷器中有2件山西霍窑白釉盘,余为景德镇窑制品,有卵白釉堆花五彩描金、青花、卵白釉印花、青白釉刻划花等品种,器型为高足杯及碗。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07,(9)
青花瓷器,是我国富有民族传统和艺术特色的优秀产品。由于青花瓷器具有色调明快、纹样生动和历久不变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元代青花瓷器的烧造成功,在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多处窑场中,能代表制瓷水平的是景德镇窑。安徽省出土的"青花花卉执壶"和"青花菱花口盘",都是元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21)
正1998年安徽省繁昌县新港镇发现元瓷窖藏,一次就出土了15件典型的元青花瓷,此外还出土有霁蓝釉瓷、卵白釉瓷、龙泉窑瓷,都是元代瓷器的精品力作。而出土的一对宋代官窑瓷则堪称稀世珍宝,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繁昌窖藏共出土瓷器25件(图1),其中包括储酒器3件:青花云龙纹兽耳大罐1件,青花孔雀纹兽耳盖罐1件,龙泉窑青釉荷叶盖罐1件。饮酒器14件:青花  相似文献   

6.
耿志潮 《收藏》2007,(2):50-50
洪武青瓷概念的生产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20世纪80年代初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和1984年北京四中基建工地原皇宫库房遗址出土了明初瓷器残片,才引起了一些古陶瓷研究者的关注。真正开始较系统地研究是在1994年景德镇珠山明初官司窑遗址的科学发掘之后。随着大量洪武青花瓷器残片的出土,研究者才得以将一些传世的洪武青花器与元青花和永乐青花区分开来,由是,人们才开始了解大明洪武朝青花器物。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搜寻中国象棋古棋具中,偶然结识陶瓷研究家浙江陈先生,陈先生家藏一副元代青花、釉里红棋子(蓝方青花、红方釉里红,全副完整,见照片1)。经我们共同研究认为该棋子在国内乃是首例,对于研究元代象棋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说一说元代青花瓷。众所周知,元代青花研究的奠基人是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助理波普先生(JOHN ALEXANDER POPE)。 1952年,他发表的《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把传世的中国早期青花瓷器中的14世纪青花(即元青花)辨认了出来,从此元…  相似文献   

8.
杨得鸿 《收藏界》2014,(3):49-54
2012年10月,上海博物馆为纪念建馆六十周年,举办了“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大型展览,展览几乎集中了各国博物馆及著名私人收藏家有代表性的元青花瓷器。这次展览的国家及藏品有:中国44件、英国12件、伊朗10件、美国3件、日本5件、俄罗斯1件、土耳其2件,共79件藏品。借展单位分别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蚌埠市博物馆、崇阳县博物馆、繁昌县博物馆、高安市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海南省文物局、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临洮县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萍乡市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上饶市信州区博物馆、首都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马起来 《收藏》2006,(5):60-60
珍贵的元青花双兽耳大罐,又称“僧帽盖钮青花缺勤”(如图)。高47.5厘米,口径16.6厘米,1973年在安徽蚌埠市东郊曹山明初大将汤和墓出土,是景德镇窑元青花瓷中一件难得的大器。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3,(3):9
胎釉的区别:景德镇元代至正期青花亮丽滋润,胎釉白中泛青,被收藏界认知。据胎釉观察与考证:以上手察看江西九江市博物馆藏元代元祐期青花兽头塔式盖罐、江西高安县博物馆藏元代至正期青花龙纹梅瓶、晚期青花缠枝花卉高足杯等代表元青花三个时期的典型实物标本,以及景德镇出土元青花瓷片的研究发现,不是仅有胎釉白中泛青  相似文献   

11.
沈晨光 《收藏》2008,(10):53-53
2001年初春笔者受托鉴定几件瓷器,碰巧看见一件残破的青花斗彩缠枝莲大圆盘,底书“政”字款。据介绍,瓷盘系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所赠,是盛装主席最爱吃的红烧肉用盘,顿时想起了自己家藏一件完整的青花斗彩缠枝莲椭圆形鱼盘(如图),没想到这件珍爱30多年的藏品,竟然会有不同寻常的来历。  相似文献   

12.
高雪 《收藏》2015,(1):48-56
明代,青花瓷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主要产品,工艺已非常成熟,可以说明代是青花的明代。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础上不断创新,成为当时瓷业生产的主流。明代青花瓷器的一大特点是青花料有很大变化,一般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苏泥勃青(又称苏麻离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淡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的是回青料,色彩蓝中泛紫。  相似文献   

13.
宋代以来景德镇的瓷器以青白釉刻、印、捏塑、点褐彩等装饰为主。元代中后期景德镇陶工们真正掌握了用钴料在瓷胎上进行彩绘,成功地创烧了青花瓷,从此翻开了彩绘装饰瓷器的辉煌一页。元代延祐时期的青花瓷烧成后青花呈蓝褐色。九江博物馆藏缠枝牡丹纹塔式盖  相似文献   

14.
正元青花平底盘多出土于元代的遗址、窖藏、窑址、墓葬和沉船等,其中以墓葬出土数量最多。除江西景德镇为瓷器的烧造产地外,其他均处于元代漕运、海运的航线上或邻近地带。总体而言,元青花平底盘以国内收藏为主。出土典型器物除博物馆旧藏外,出土的典型元青花平底盘有以下9例。1.1970年北京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中出土元青  相似文献   

15.
青花瓷和釉里红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杰出创造,两者在工艺制作、纹饰图案等方面极为相似,都是釉下彩器。"青花釉里红"就是由这两个瓷器种类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瓷器,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绘纹饰,也属于"釉下彩"的一种。"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已经烧出,清朝乾隆以后俗称"青花加紫",以色彩绚美著称。蓝色雅致,红色绚丽,两者相互  相似文献   

16.
吴若明 《收藏》2007,(4):42-44
元青花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学者约翰·波普以大维德基金会的至十一年(1351年)青花龙纹象耳大瓶为依据,从土耳其,伊朗所收藏的青花瓷器中发现了数十件元青花并撰文公之于世,从而引起陶瓷界对元青花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李一平 《收藏》2007,(5):52-56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留下的瓷窑遗址可谓星罗棋布。在历代瓷窑遗址中,元代窑址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当我们在元代窑址考察时就会发现,其装烧瓷器的垫饼比宋代的大了、薄了,可知其装烧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遗物上的釉色增多了,它宣告了单一色釉的结束;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型,如折腰碗,形形色色的高足杯,直径近40厘米的大盘,高度超过40厘米的大瓶、大罐等;出现了崭新的装饰工艺,如青花、釉里红、釉上彩等,其丰富的题材、精美的花纹在以往的窑址中都不曾有过。这一切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元代是景德镇瓷器变化最大、进步最为显著的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8.
王永彪 《收藏》2006,(10):90-93
建国以来,常德境内先后发现了一批元代窖藏和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元代金银器。金银器多为杯,碗等器具和饰件,其中22件(套)颜具特色,出土地点明确,并于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确认定级,现与藏友共赏。  相似文献   

19.
周方清 《收藏》2006,(10):69-70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经走向成熟,制瓷原料已由传统的瓷土“一元配方”改为采用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并在青花器烧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在胎体上用钴料描绘纹饰,然后施影青釉、白釉、卵白釉等釉料,在高温1200℃左右一次烧成。元青花瓷以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纹饰风格,为收藏界所珍重。  相似文献   

20.
杨静荣 《收藏》2007,(11):46-52
元代景德镇制瓷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至明清两代该镇更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并役有御窑厂专烧宫廷御用瓷器。青花、彩瓷、颜色釉是元、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三大主流产品,其中尤以颜色釉瓷器深受宫廷厚爱,许多品种甚至为皇家所垄断,渗透着浓郁的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愈显其华丽富贵。与青花、彩瓷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