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两种发展形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体现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的基础上,兼蓄西方体育文化的优点,实现在新阶段的振兴.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中国体育文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面对人类文化日益趋向世界性与民族性的21世纪,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应采取立足于本民族体育文化,向世界体育文化开放的战略.随着中国全面走向世界,中国体育文化也必将成为在当代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世界体育文化组成部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应致力于挖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民族精神,强化民族性,建设当代体育文化,并以此立于世界体育文化之中,为世界体育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尽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从未中断过传统文化的国家.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社会的发展中,中国的文化一方面大量吸取和借鉴了外来先进文化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又对世界文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但是,近代以来我们的文化不论是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都已不能再现历史中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北京奥运会主题与奥林匹克文化渊源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奥运会对中华文明整体走向的影响.在讨论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北京奥运会与中华文明核心价值重塑,奥林匹克文化对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影响的基础上,论述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以及北京奥运会与中国的对外文化应对.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舞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角度研究,探讨中西方在宗教、音乐、服饰、礼仪、审美文化的异同及其对体育舞蹈的影响.认为应该加强体育舞蹈文化的学习和建设,汲取各种有益的文化元素,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优势,形成独特的舞蹈个性,从而促进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网球文化发展方向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时代对中国当代网球文化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一定层面上讲,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是多元文化的共存.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网球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和而不同",中国网球文化的发展要与时俱进,本着"拿来主义"原则,学习世界各国的各种先进的网球文化,使中国网球文化与时代同步发展.同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网球运动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在汲取各种有益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加以磨砺、融合,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球文化.  相似文献   

7.
朱玲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128-129
北京申奥的成功,给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中国的古老文明也将为奥林匹克运动撰写新的篇章.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将由于奥林匹克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而更有生气.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学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对网球运动发展的影响,认为影响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文化根源主要有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社会文化,并就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旨在促进中西网球文化的交融,积极推进网球文化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的理论渊源就是整个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深深影响了太极拳技术,太极拳技术反过来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直观反映.练习太极拳可以更直观地体悟中国文化,是太极拳受到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喜欢的根本原因.因为它不仅集竞技、技击、健身于一体,还在技术技法中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的精髓.因此,传统文化的流失是阻碍太极拳的生存与发展对最重要的危机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和内涵两个方面,对民族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探析.民族体育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子系统,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巨大的社会价值存在,而武术又作为民族体育的代表,更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文章选择武术作为民族体育的代表进行研究,从而能够较好地阐释民族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涵关系,进而分析出武术作为民族体育中的一项,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武术的方方面面都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的孔子学院是推广、弘扬武术文化的可行模式。武术文化能为孔子学院传播提供一种具有强大传播力的文化符号,而孔子学院则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传播途径或传播方式。基于孔子学院模式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应全面地向世人展现武术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既要介绍传统成果,又要展示当代武术文化的创新成就;努力寻求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规律,建立起科学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系统;将孔子学院塑造成一个高质量、高规格、非赢利性的武术文化推广机构。  相似文献   

12.
武术与孔子学院具有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共同诉求。武术进入孔子学院具有可行性:武术与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上具有耦合性;武术进入孔子学院是对孔子理念的秉承,有助于多维度阐释"和"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生练习武术可以修养身心,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以促进武术和孔子学院的发展为基点,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目标,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策略是:由"小武术"走向"大武术",形成"大武术"发展观;文化与技术互彰,以文化为目的;传统与竞技并举,以传统为主导;技击与健身互融,以修身为旨归;武术与汉语互显,提炼"武术汉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就《论语》而言,孔子的体育思想观念突出表现为四点:一是提出了"成人"教育的体育主张;二是形成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观念;三是提出了劳逸结合的运动理念;四是提出了"仁者寿"和"食不厌精"的保健观点。这些思想观念所张扬出来的基本精神,便是以人为本,以仁为纲,以礼为准。由于孔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使得他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位置。今天看来,这些体育思想观念仍然有着突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现代体育发展提供着丰富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4.
与孔子学院一样,中国乒乓球学院办学定位的五大职能和三大目标当中都将其作为乒乓文化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作为发展我国体育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契机.从孔子学院的发展模式、办学定位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等方面为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并解读中国乒乓球学院的成立对于我国乒乓文化软实力和体育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为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健康发展与壮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首家以孔子命名的孔子学院成立,频传佳绩,数字喜人。然而知名学者汤一介先生直面“全球开花”的孔子学院坦言:“现在的孔子学院有一个问题,就是主要教汉语言,教文化的比较少”。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孔子学院发展为背景,阐述武术在国际传播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以及孔子学院教育模式下武术国际化传播与发展的可行性与对策,旨在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加快、提高武术国际化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6.
孔子养生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思想源头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世界三圣之一,在中国古代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尊崇,尤其是他的中庸思想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卫的言论由他的弟子们整理记录成《论语》一书。虽然孔子本人没有专门论述养生方面的著作,但从《论语》、《礼记》、《孔子家语》等文献所记录的孔子言行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关注生命、重视修养、崇尚健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孔子学院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有着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使命担当。太极拳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有着和合共生的理念追求,蕴含着中国哲学朴素的辩证思想,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内在需求和务实发展的项目选择,也是实现中外文化距离冲突有效管理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伦理学,积极主张人应当具备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倡导人们在道德方面不断地自我完善.武术的修身养性功能则是武术养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人们的生活也有着较深的影响.如今,武术作为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体育运动已经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在中国传统武术的修身养性的实践中可以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与武艺     
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孔子用武思想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了解到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乃至现在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的武术也从其中吸取了不少了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养料,如“文武兼备”、“德技并重”的思想都推动了武术的发展,从而更充分地展示了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孔子学院作为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强势输出提供了路径和载体.全球化背景下“民体文化”的输出是丰富文化外交,重塑大国形象,克服文化单边主义,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种策略.表现在中国“文化符号”受到世界认可,“高势能”文化态势回归,可以打破因文化交流“逆差”而导致的异化危机.体现孔子文化精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孔子学院的发展充实内涵,摆脱“民体文化”输出瓶颈需要孔子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