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末著名藏书家丁丙,藏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的图书达八万卷之多;他先后编制图书目录,刊印图书,撰写图书;创办浙江官书局,制定章程;积极组织主持重修文澜阁;更为重要的是咸丰十一年冬,他不顾生命危险,抢救补抄散佚<四库全书>,为图书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智汪 《历史档案》2008,(2):130-133
《四库全书》编纂成书后,分抄七部,藏于七阁,即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盛京(今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以及镇江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和杭州的文澜阁。此七阁《四库全书》,历经种种劫乱,今存世者四:曰文渊、曰文溯、曰文津、曰文澜1。本文即对文溯  相似文献   

3.
文澜阁《四库全书》搬迁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七阁《四库全书》,历时二百余载,中经种种劫乱,今存世者四:日文渊、日文溯、日文津、日文澜。所存者又以江南文澜阁《四库全书》之经历最为艰辛,护书之事迹最为动人。然岁月流逝,物换星移,世之知之者日见稀少。为追怀先德,不使其事湮没无闻,今笔者掇拾旧闻,援稽史料,将文澜阁《四库全书》所历十二次搬迁之经过,接时间先后述次如下:一日收存于西溪文澜阁《四库全书》本栖于杭州西湖孤山圣因寺之文澜阁,然七十年后,即发生所谓太平军陷抗之“庚辛之乱”(860),文澜阁毁而书散。丁申于1861年在杭之留下镇见有市人裂《四库…  相似文献   

4.
文澜阁《四库全书》劫后四分之三是重新补抄,其中大半为丁氏据民间藏书家藏本补抄,文澜本的特点与价值主要在此。文章就丁氏补抄的经过及与四库本进行了优劣比勘研究,得出丁抄本许多书内容上较四库本完整,尤其是忠实原书,不加删改,在文献价值上要胜过四库本;同时,也有其漏抄、版本不及四库本、抄写校勘不精等缺陷。  相似文献   

5.
《当代图书馆》2005,(3):75-75
据光明日报报道,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投入5000余万元、历时2年修建的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最近在兰州建成。此次新修的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位于兰州市黄河以北的九州台上,继承了四库七阁的传统风格,为外二内三的园林式仿清建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200多年来,历经战乱,原7套《四库全书》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3套,目前分藏于台北、北京、甘肃省图书馆。甘肃收藏的这套溯阁《四库全书》原藏于沈阳,上世纪60年代中央决定拨交甘肃收藏。  相似文献   

6.
清乾隆四十二年,四库馆臣以内府所藏明万历五年张之象刻本《史通》为底本,抄校而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史通》,整体承袭张之象本之文本内容,改正了张之象本诸多讹误,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独有讹误。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史通》对张之象本亦有改动、纠谬,虽然亦有新的独有讹误,但较之文渊阁本,在更大程度上承袭了张之象本之文本内容,并部分纠正了各本之误,具有更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它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古代文献资料。"南三阁"《四库全书》历经太平天国战争,仅文澜阁《四库全书》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源于浙江士人发起的补钞。也正因补钞,文澜阁《四库全书》具有现存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四库全书》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纂修的一部庞大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由于卷帙浩繁,最终清廷组织人员缮写了七套分置各地,即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也称为北四阁和江南三阁。现在七阁藏书中仅存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和文澜阁,四阁中又以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经历最为坎坷,其间出现的众多护书英雄至今令人感慨万千,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小资料     
八千卷楼 :清浙江钱塘 (今浙江杭州 )丁国典藏书楼名。因藏书有 80 0 0卷 ,故名。梁山舟为其楼题额。其子洛耆 ,孙丁申、丁丙沿用之 ,因藏书增加 ,后再辟书室 ,名为“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小八千卷楼”。八千卷楼藏有宋元刻本 14 0余种 ,明刻精本、旧抄善本及著述稿本、校雠秘册约 2 0 0 0余种 ,另有原藏于文澜阁的书 35 0 0余部。其藏书特色有四 :1.多为《四库》修书之底本 ;2 .多为日本、高丽刊本 ;3.多为名儒宿学校本 ;4 .近代校勘、收藏家所藏之书 ,多转为藏之。 190 7年江南图书馆成立 ,曾收购丁氏藏书。其书现存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是清代编篡的一部巨型丛书,为保存这部丛书,乾隆下令修建内廷四阁和江浙三阁庋藏。文章介绍了《四库全书》贮书阁的建置、《四库全书》的贮藏及其防火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