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的学是有选择的 ,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活动 ,经过内在的矛盾斗争才能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 ,积极性调动起来 ,他们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小学生的学习、行动要依赖于对事物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 ,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知识 ,发展新能力。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先天具有的 ,是在教师的“导演”下发展起来的。因此 ,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也…  相似文献   

2.
王春雷 《考试周刊》2013,(25):119-119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认识水平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的需要,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动"起来呢?一、点燃兴趣的火花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兴趣,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才会积极地认识和探索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激发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历史学科故事性较强,所以我根据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能够活泼、主动地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创新之门的金钥匙.要想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就必须要让学生对面前所呈现的历史知识感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习感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与学习行为,才会充分调动一切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进行主动而积极的学习,有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观意愿,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完全忽视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感受,只是把语文学科简单地当作识字与分析课来对待,认为学生只要能够识字、会阅读、会写作就可以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根本就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与主观感受,这是造成学生主体参与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兴趣是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5.
<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无明确目标,惰性强、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混日子"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大都因为没有兴趣所致,所以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技能、心理及个性的发展.下面就这方面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我曾在淮安听了李刚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揠苗助长》,上这节课之前,师生互不相识,然而课上师生却配合得相当默契,主要是李老师使学生把"兴趣"当作老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兴趣有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常带有很多的无意性,所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们学习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进行探索学习;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只有满怀兴趣的学习,才能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学习语文就是这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当作培养学生成才的起点,把兴趣当作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7.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庭 《科学教育》2006,12(3):10-10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过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从学的方面看,指的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而从教的方面来看,实质上就是使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主体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各种行之有效手段,激发课堂教学活力,能使教学过程优化,提高教学效果。1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的,只有学学生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积极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心理学上讲,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说:"自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9月开始,我们开展了高中化学"主体探究"教学的探索.这里所指的化学"主体探究"教学,是指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主动地探索化学的知识和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领悟科学本质、发展人的天性并得到有效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探究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把教与学融为一体的一种方法.那么,如何在生物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首先,重视学习兴趣的开发和利用. "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动力长生的源泉".只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兴趣时,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才能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有了兴趣,学生愿意学,才能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