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云辉 《收藏》2010,(6):103-114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发达时期。同先秦时期相比,传统礼玉在汉代已人为简化,但装饰用玉却出现了不少新品种,玉质容器明显增多,特别是葬玉中新出现的玉衣、玉枕、镶丘漆棺,其用玉数量之多是相当惊人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人的足迹已至中亚和西亚,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丝绸之路的畅通,使新疆和田玉输入中原的数量较前大为增加,而汉代玉器中狮形带翼玉辟邪的造型,则是明显受到了西亚等地外求文化的影响。作为陈设之用的汉代圆雕玉器,更是率先以纯艺术的面貌出现。另外,汉代由于使用了钢铁制造的琢玉工具,使玉器工艺的雕琢水平有了空前提高。正因如此,汉代成为中国古代玉雕史上继战国之后又一个繁荣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丁子荃 《收藏界》2012,(9):22-28
自古以来,玉在所有艺术品中的地位几乎无与伦比,而近日发生的玉器真伪的论争更是所有古今艺术品无法比拟的:一件"金缕玉衣"使几位文物界的泰斗中枪倒下,一把"汉代玉凳"揭出了玉器造假洗钱的黑幕,而最近的真假玉器之争又将"齐家玉器"推到了风口浪尖——孔圣人说的"君子"玉,正在遭遇愈来愈多的"伪君子"玉的挑战。本期"藏界视点"择录了几位玉器专家和收藏者的不同观点,并配发了来自不同圈子收藏的齐家玉器的藏品,供大家"‘齐玉’共欣赏,‘真假’相与析"。  相似文献   

3.
武贞 《收藏界》2013,(11):28-31
陈设用玉 陈设玉器是专门用来观赏的玉器,是玉器品类中的佼佼者。各种陈设玉器雕琢精湛,构图变幻莫测,纹饰繁复华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工艺水平。两汉中山王墓出土的陈设玉器,采用圆雕、透雕、游丝毛雕等工艺,设计新颖活泼,纹饰超凡,整体形象充满动势和灵气,充分显示了汉代自由浪漫的时代风貌,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
喻燕姣 《收藏》2001,(1):42-44
汉代玉器以清逸脱俗、自由浪漫、恢弘大度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南出土的汉代玉器为数不少,上起王侯,下至一般中小型贵族的墓葬均有出土。从目前发表的考古资料来看,这些出土玉器主要集中在长沙地区,且大多在贵族墓地中,一般平民墓葬很少出土玉器。而且贵族级别越高,玉器随葬也就越多,  相似文献   

5.
尹钊  李颖  张继超 《收藏》2012,(13):82-87
汉代人们的灵魂升天观念浓重,并认为龙可以带着亡人的灵魂升入天庭,因而在很多汉代墓葬中常常出土有大量的龙形或雕饰有龙纹的玉器。现将徐州西汉楚王陵中出土的这类玉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孔网小编 《收藏》2012,(7):82-87
汉代人们的灵魂升天观念浓重,并认为龙可以带着亡人的灵魂升入天扈因而在很多汉代墓葬中常常出土有大量的龙形或雕饰有龙纹的玉器。现将徐州西汉楚王陵中出土的这类玉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玉刚卯、严卯,又称玉双卯、双印,是汉代特有的用于辟邪护身用的小件佩带玉器。器呈长方柱体,一般长约2厘米,上下大小一致,边长约为1厘米,中有小圆孔,可穿绳佩挂。器面刻辟邪趋吉语句,意为乞求神灵保佑,辟除不祥。因大多制作于正月卯日(据说只有在此日制作,才具有避祸趋吉之效能),且有"强刘"之意(刚与强同义),故称刚卯。玉双卯与翁仲、司南佩一起,为汉代辟邪玉器三件宝。  相似文献   

8.
董寓榕 《收藏》2009,(10):174-175
如果把中国玉器史比喻成一段五线谱的话,那么汉代玉器绝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旋律。两汉玉器上承先秦,下启唐宋,具有鲜明的时代魅力,发挥着文化过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祥云 《收藏》2010,(4):72-76
高古玉器埋于地下年代久远,经受地质、地压、地热、地气、地湿的作用,一般都有钙化或氧化灰化现象,表面出现一层或薄或厚、或白或黄的皮壳,称为鸡骨白,或鱼肚白、石灰沁、地火沁。汉代以前的高古玉器,凡出自土坑、沙土坑,大多都有钙化后的白色皮壳,也就是说,古玉的钙化或白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李永乐 《收藏》2010,(2):107-109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在汉代有重要的地位。两汉400余年间,此地先后被封为楚国、彭城国和下邳国等。西汉时期,徐州一带的诸侯王、列侯以及文武重臣、贵族豪绅等甚多。汉代重厚葬,玉类器物备受宠爱。徐州西汉墓葬出土的玉器有10余种,敛葬玉器是其大宗,有玉衣、枕、面罩、握、琀等等。玉枕是众多敛葬玉器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不仅发现数量多,而且材质、设计、制作等都堪称一流。  相似文献   

11.
古玉辨真伪     
胡焕英 《收藏》2011,(7):86-89
玉器的年代是指玉材经人工雕琢成器(包括半成品)的年代,中国的玉器专家们一般都约定俗成认为汉代及其以前雕刻的玉叫做古玉。物理、化学的分析方法只能确定玉材的岩性(矿物组成)和成矿年代,以及成色(形成颜色)、产地、钙化等的原因,而不能测定玉器雕琢的年代,亦即无助于玉器年代的判断。判别真假古玉主要从玉器的表面情况、形制、纹饰、雕工等几方面进行观察,然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李维翰 《收藏》2014,(2):84-85
玉剑饰,是古代镶嵌在剑上的装饰玉器。在徐州博物馆陈列的众多汉代玉器中,精美的玉剑饰显得尤为突出,人们在观赏时往往对其华美的神采和精工的雕琢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3.
展讯     
《收藏》2012,(12):16-17
时空穿越——红山文化出土玉器精品展2012年4月18日,"红山文化出土玉器精品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展出104套(107件)展品,由"闪石为主,兼及其他"、"仿生突出,动物崇拜"、"几何造型,抽象莫测"、"玉以通神,器以载礼""玉器传统,继承创新"等六个部分组成,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红山文化玉器独特的文化内涵。本展览包括迄今所能见到的玉人、  相似文献   

14.
白描 《收藏》2012,(22):138-139
写作这篇文章,适从英国归来。在英期间,去大英博物馆参观,在中国馆,同行的中国作家们让我讲讲展示在眼前的那些玉器。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玉器,相对于其它浩博的中国藏品,数量不算太多,等次参差不一,但却涵盖了从史前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富有特色的器物,勾画出中国玉器和中华玉文化发展的脉络。神秘玄幻可做多义诠释的良渚文化玉琮,以拉丝工艺精细镂雕的商代玉鹿、西周玉人,代表封建礼制显示品秩地位的汉代玉组佩,敬天礼地、奉神事鬼的璧璜管勒、窍塞覆面,装点威仪  相似文献   

15.
礼仪、祭祀用玉在中国很早就使用,《周礼》中最早记载了玉器使用的规章制度。周代的玉器向礼仪性玉器方向发展,开辟了玉器"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的新时代。古代玉器的研究、兴起较早,始于汉碑上的《六玉图》,宋人聂宗义的《三礼图集注》,其后的《宣和博古图》以及吴大徵的《古玉图考》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发掘数量众多的西周墓葬,大量玉器出土加上国  相似文献   

16.
杨玉彬 《收藏界》2013,(8):30-36
1991年冬季,安徽天长市东郊三角圩水利工地施工时发现一古墓群,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长文物管理所组织考古队对该墓群进行了清理发掘,共清理战国墓1座、汉代墓葬24座,出土珍贵文物数百件,被评为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中仅"桓平"墓就出土玉器90件,现择其精要介绍如下。利物对为仅介  相似文献   

17.
西汉帝陵汉阳陵陪葬墓出土玉器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阳陵考古队在对西汉帝陵汉阳陵的陪葬墓发掘中,在一些被盗严重的西汉墓葬中发掘出一些玉器,其中玉剑格、玉璏、玉蝉、玉塞最具特点,且最为精美。汉代人对玉石温润的内质和悦目的外观有深刻的认识,以此体现拥有者的身份和地位,表现人的品德,社会形成用玉热潮。丧葬用玉最为发达,也是中国玉器神异化的巅蜂时期。  相似文献   

18.
玉器专家杨伯达先生在谈到史前玉器时说:"北系玉器没有或少有平面的,器表均有不同程度的凹凸或有意磨出瓦垅状。"北京刘学贤先生说:"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仿制者极想做到玉器的仿真程度,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6,(9)
正中国玉器的发展,从史前的古朴稚拙到战国秦汉的雄浑豪放,再到明清、当代的玲珑剔透、博大精深,经历了一个由"物——神——人——物"的发展历程,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思想观念下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明内涵,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与探索。玉器为历代所珍视,而古玉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更是被收藏家所青睐。对于古玉器收藏者来说,不能不了解一些有关玉器的知识。一、了解玉器发展的历史玉器是中华文明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丁子荃 《收藏界》2012,(3):22-28
近日,多方媒体质疑,在北京举办的一场“2011年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以1.8亿元起的,2.2亿元成交的“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为赝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