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全书以20年代的北京为背景,通过小女孩英子的自述,描写知识分子、城市平民、农民等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种种生活。《爸》文通过“我”(即英子)对成长历程的回忆和感受表现爸爸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所取得的成效,揭示  相似文献   

2.
前情提要:妈妈去世了,姗姗和作家爸爸徐天平以及小姨依玲在一起生活。姗姗和爸爸之间似乎有一堵看不见的围墙;依玲对姗姗极尽爱护照顾,却想搬出这个家。姗姗的满怀心事无人可以诉说。当父女关系陷入僵局,一个与姗姗同样大的女孩赖惠贞带着她的小说《七里香》走进了徐天平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图画书中有各种各样的父亲形象,为父亲思考如何和孩子相处提供了切入点。本文重点分析《我的爸爸叫焦尼》《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我爸爸》《朱家故事》这几本图画书中的父亲形象,总结父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最后,期望父亲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能够积极表达父爱,并注重培养孩子的双性化性别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09,(5):46-47
【成长语录】爸爸的另类教育让我从一个曾经的差生变成了优等生。【成长故事】一个孩子的教育是一棵树的话,家庭教育就是这棵树的根,如果不能给树根足够的养分,树也很难健康成长。家长作为孩子的  相似文献   

5.
<正>在儿时的我眼里,爸爸无所不能,《月亮碎了,但爸爸能补好它》。慢慢成长的我与爸爸渐渐疏远,不愿与他倾吐秘密。直到后来,我发现,原来爸爸的爱一直都在,深沉而包容……  相似文献   

6.
前些天,爸爸为我做了一本我的《成长录》。每当我翻开那本精致漂亮的《成长录》,那一张张动人的照片都会令我回想起过去的好时光和那些有趣的往事。忽然,一张照片,像磁铁般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是我在东方电视台《欢乐蹦蹦跳》节目中的靓照。小小的我坐在中间,手里拿着一面五星红旗,小荷姐姐拿着话筒正站在我的身边微笑着。看着这张照片,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年的国庆节,回到了东方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那是国庆50周年特别节目,那时,我才6岁,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东方电视台《欢乐蹦蹦跳》演播厅。那里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安排我们小朋友坐在台阶上,家…  相似文献   

7.
好的主干式提问基本特征是问题少而容量大,而且本身就是在为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我设置了两个主干式问题:①从全文看,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有哪些含义?②联系课文和你的生活体验,你体会到这句话有哪几种思想感情?要求学生用文本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讨论得出:“爸爸的花儿落了”实指爸爸的花儿凋零了,爸爸生命的结束,还指“我”在爸爸呵护下的童年的逝去。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第二题结合学生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严父对我”的爱“,我”对父亲的爱,与童年告别的伤感,成长的痛与责任感等等。这样,课文所蕴涵的父…  相似文献   

8.
孩子们,路老师要和你们比一比,看看谁读书认真,谁读的书多哦!放暑假以后,我读了“我在这儿”成长阅读丛书的9本绘本,分别是《狗仔》《妞妞和爸爸同岁》《晚上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介     
《我不是你的冤家》当单亲女生居然的爸爸爱上单亲男生管沙的妈妈,这对毫无准备的少年开始别别扭扭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成了一对冤家兄妹。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性格情趣使得两个孩子在生活中磕磕碰碰,吵闹不休,然而在网上,他们却不知不觉地成为QQ好友。同时,在校园和家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也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了彼此关爱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少年儿童研究》2011,(9):58-58
我朋友的孩子6岁,每天在爸爸的要求下背诵“国学”,已经背完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背了一部分,开始背《道德经》。这个爸爸的做法家人都反对,觉得孩子太累了。这个爸爸向我求助,希望我支持他。而我自己一直不知道给他什么样的答案,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在某次亲子关系调查中,班里55名孩子中,有52.7%选择了妈妈,30%选择了爸妈一起,仅有17.3%选择了爸爸.尽管不少孩子并不否认自己的爸爸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满足了他们的合理需求,但的确也有不少爸爸说自己平时很忙,很少参与家庭教育,也不擅长向孩子表达爱,而且很多时候,他们总以成人的视角和思维去管制和约束孩子,没能真切考虑孩子的感受,使得父子父女关系逐渐变得疏离.  相似文献   

12.
父女关系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备受作家关注的题材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和陈染的《私人生活》都集中描写了父女之间的矛盾关系,小说情节的发展也表明这种矛盾的父女关系是女性生存困境存在的缘由之一,只有推翻父权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放女性。  相似文献   

13.
《英格力士》是近年出版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它通过孩子的眼光对边地的文革进行了另类描述,在成长的主题下包含了“我”审视一切、追求“优雅”的少年心态,而“优雅”正是那个年代所缺失的东西,也是这个年代我们正在拼命追求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许松华 《师道》2008,(11):20-20
教学蒲松龄的《狼》,我曾经作过另类解读。我说:屠户是人的化身,而狼是潜藏在人性深处的恐惧。屠户杀死了狼,即等同于战胜了生命的恐惧感。屠户因此得以“归家”,屠户在战胜自我的途中成长了。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们,路老师要和你们比一比,看看谁读书认真.谁读的书多哦! 放暑假以后.我读了“我在这儿”成长阅读丛书的9本绘本,分别是《狗仔》《妞妞和爸爸同岁》《晚上浩浩荡荡的童话》《我喜欢你》《会跳舞的摇摇》《力力不喜欢女孩》《鱼灯》《甜橙树》《睡蟒边的雪兔》。这9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狗仔》,因为小女孩狗仔和她的妈妈、爸爸实在是太可爱了,他们一家三口甜蜜而不乏“斗争”的日子真是令我感动,现在我多了个口头禅“啊——呦——”(一定要拖长“啊”的音,然后把“呦”拐好几个弯才逗呢),就是里面的狗仔妈常说的话。  相似文献   

16.
我朋友的孩子6岁,每天在爸爸的要求下背诵国学,已经背完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背了一部分,开始背《道德经》。这个爸爸的做法家人都反对,觉得孩子太累了。  相似文献   

17.
陈思雨 《作文》2023,(10):8-9
<正>看了央视总台2023网络春晚,“海嘎少年”演唱的《倔强》惊艳了我。他们追逐梦想的故事,让我深受鼓舞和启发。作为“海嘎少年”的同龄人,我也有自己的成长故事。我们家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妹妹,还有我。我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爸爸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工作,妈妈在家照看我和妹妹。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变得懂事和自立。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新增的基本阅读篇目,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它是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文章利用插叙,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回忆中有欢乐,也有伤感,有爸爸  相似文献   

19.
我看过许多电影,让我最感动的还是《海底总动员》。 《海底总动员》讲的是一个关于小丑鱼的故事。小丑鱼尼莫的妈妈和它的兄弟姐妹不幸被鲸吃了,尼莫的爸爸伤心极了,因此在抚养尼莫的过程中,更加珍爱它,甚至不乐意让它去上学。尼莫第一天去上学就被人类抓走了,它的爸爸苦苦找它,不论是遇见鲸还是海蛰,它都挺过去了。而小尼莫也在与爸爸失散的日子里勇敢地成长起来。当再次遇到危险时,小尼莫急中生智、成功地解救了爸爸的朋友多莉女士。  相似文献   

20.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节选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集《城南旧事》。原书中还有另外四篇小说:《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这五篇小说在内容上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成篇。它们通过女孩儿小英子的观察和遭遇,追忆了女作家童年时在北京度过的时光,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生活,笔墨中充溢着浓浓的乡愁。《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反映出有关儿童心灵成长的主题,对于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学习来说,是再恰切不过的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选编者独具的慧眼和匠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