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燕文化     
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燕赵文化是河北历史文化的精髓,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要透彻的了解燕赵文化的特点、价值及影响,就要对其源头有所认识。论文着重论述燕赵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燕文化,从燕国的历史出发,运用文献、考古等多方面资料,阐述燕国历史,梳理燕国从始封到灭国800年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探究燕文化的形成、演变及特质,理清燕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概括其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燕下都作为西周燕国的都城之一,在燕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燕下都发生过很多重要事件,对燕国历史的发展有重大作用。燕下都发掘的大量遗物有重要价值,推动了对燕国历史和燕文化的研究。随着燕下都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对燕下都和燕文化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3.
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由于燕国史料的缺乏,使燕文化的研究非常困难。燕国历史和燕文化研究得益于近几十年考古的新成绩。燕文化考古和研究的成绩主要表现在:燕地的考古和研究;燕下都的发掘和研究;琉璃河商周遗址的发掘和研究;燕国青铜器、燕币等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由燕赵文化区的性格特点决定的。燕赵文化,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燕赵是古燕国和赵国的合称。常说的燕赵之地,主要指河北全部和山西东部地区。从地貌看,地形多样,而以高原、平原为主。因此,燕赵之地便成为古老的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叉地带,这两种文化相互撞击、交融为燕赵地区文化性格的形成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条件。从社会关系看,游牧人和农耕人的对峙和  相似文献   

5.
燕赵文化是燕赵地域文化遗产的全部积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燕赵文化源于黄色农耕文化、绿色游牧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燕赵文化以其富有历史意义的内涵和精神特质,积累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燕赵文化是“河北精神”的文化底色,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对燕赵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能够增强燕赵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河北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地属燕国和赵国,故有“燕赵”之称。巍巍太行山,悠悠乡土情,绵延千年的厚重历史让河北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积淀下了浓重的文化底蕴。燕赵儿女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唱响了一首首——  相似文献   

7.
燕赵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这种文化以好气任侠、慷慨悲歌的主曲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燕赵人。燕文化是一种苦寒文化,有一种坚韧的追求;赵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高扬着进取的旗帜。二者虽有不同,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燕赵文化的迁延发展,如今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展现出了不同时代的风采。特别是在今天燕赵大地上建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河北人民前进的巨大动力。因此,解析燕赵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燕赵大地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燕赵文化及其人文精神。时至今日,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仍深受其影响。文化及人文精神必然有其历史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对传统燕赵文化发挥作用的利弊梳理,使河北民众更好的继承传统,发挥其积极作用,剔除其消极因素,在利弊博弈中实现河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燕赵大地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燕赵文化及其人文精神。时至今日,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仍深受其影响。文化及人文精神必然有其历史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对传统燕赵文化发挥作用的利弊梳理,使河北民众更好的继承传统,发挥其积极作用,剔除其消极因素,在利弊博弈中实现河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想  杨齐 《求学》2004,(6):27-28
河北省内环京津,东临渤海,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地属燕国和赵国,故有“燕赵大地”之称。元、明、清三朝,河北为京师的畿辅之地,这使河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物古迹。河北又是全国惟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种类齐全的地形地貌和温和宜人的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文化专制制度也逐渐形成。汉武帝则通过"独尊儒术"的文化手段,强化了文化的封建专制。在这种大一统的封建专制文化背景下,促进了燕国和赵国的文化从战国时期相对独立的诸侯文化,向相互融合的区域文化发展。语言文字、服饰、城垣、庙祠建筑等文化载体,逐步融入大一统的文化之中,而地域性的人文精神、文化信仰和民风、民俗,在统一中保留着地方文化的特色。同时,大一统的文化专制体制,促进了燕、赵、中山等诸侯文化的融合,加快了燕赵文化的整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2.
燕赵文化既是河北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丰厚资源,也是河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元素,但是在国内针对燕赵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理论和实践研究很零散,对外文本翻译存在诸多问题,河北省在燕赵文化对外传播路径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大数据的发展应用为燕赵文化高效、精准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燕赵大地上孕育出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河北红色文化,河北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为了解河北红色文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使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河北红色文化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红色文化研究始于2005年,可分为三个阶段:2005—2009年是缓慢起步阶段,2010—2017年是波动发展阶段,2018—2022年是高速发展阶段。在研究内容上,以河北地域性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开发、高校思政教育及传播为主,研究热点多随着政策不断拓展深化,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但研究之间存在各自为政、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未来可以从河北红色文化新时代精神物质内涵、数字化沉浸教育模式及实证、红色文旅等方面进一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学术史上,对于燕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若以成果之数量论,或逊于对中原其他一些地区的研究,但在整个中国古史研究中仍然有重要地位,受学者们高度重视。如本书《绪论》已指出的,王国维先生1921年发表《北伯鼎跋》一文,提出“邶即燕”的著名论点,便可看作是近代燕国史研究之滥觞。而在王国维之后,一代又一代古史学者,在对整个古代文献研究和对地下资料发掘与整理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基础上,对于燕国史研究也有全面和重要的推进。现在应该说燕国史研究已开始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其标志便是已有一些具有较高水准的燕国史著作问世。其中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江晓雨 《成才之路》2011,(25):94-I0023
战国时期,燕王哙将王位禅让与燕相子之,燕太子平与子之争夺王位,致使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则趁火打劫,借口平定燕国内乱,出兵伐燕,仅用50天就攻下了燕都蓟城,杀死了燕王哙与子之,企图灭亡燕国。这不仅引起燕国人民强烈的反抗,也招致中原各国的干涉。之后,齐国被迫从燕国撤兵,赵武灵王便把作为人质的燕公子职护送回国继位,是为燕昭王。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时候,应将地方特色文化有机融入。文章以河北省为例,探讨了燕赵文化融入河北高职院校育人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路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的特点,学习实质上也是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燕赵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且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但河北高职院校燕赵文化融入的并不充分。建议河北高职院校建构融入燕赵文化的课程体系,建设融入燕赵文化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论先燕文化     
先燕文化是召公封燕前,在燕地区域内由商人子姓燕国创立的文化。商族和燕都是以鸟为图腾的部族。燕国的燕氏一族在商人各宗族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燕赵文化研究是年轻而古老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回顾燕赵文化研究的概况,以2006年为例,对燕赵文化研究的论文、著述、培养新生力量、学术会议、著述出版、获奖成果进行举例式综述,对燕文化、赵文化专题研究分别综述,对各市县的燕赵文化研究进行概略性综述,力求展现燕赵文化现状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英勇抗争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印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伟大革命实践,是中华儿女在艰苦卓绝斗争中积淀和传承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形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燕赵大地革命先烈舐砺前行,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以河北红色文化为例,结合红色文化的内涵,对其源头、底色、表征进行探寻和探讨,明确了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给出了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路径,希望借此夯实教育基础、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变迁中。“大洼”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记忆与特点,同时也就孕育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的富有特色的朴茂粗犷的“大洼文化”。置于燕赵文化圈内的大洼文化深受燕赵之风熏染,形成与燕赵文化内核同质同构的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和人生价值取向,同时也鲜明的体现着燕赵风骨。独特的“大洼文化”是“大洼文学”形成的生活源泉,“大洼文化”滋养了作家们的诗性品格。“大洼文学”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成为继“荷花淀派”文学和“大运河文学”之后,沦州文学板块乃至整个河北文学板块中的重要一支。随着黄骅经济的发展,作家作品的不断成熟,“大洼文学”在逐步走向繁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