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记者不仅要把握住现实的宏观全局,而且对微观局部也要有独到、细致的了解。只有把宏观与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能够表现主题的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实,就是新闻细节。捕捉细节,写好细节,是搞好新闻报道的一个关键。 一、新闻细节的特点 新闻中的细节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细节。新闻将真实性置于第一位,新闻细节作为现实生活细节在新闻中的反映,它们必须是真实的事实。而文学作品的细节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它首先是要服从于艺术形象的塑造。真实性是新闻细节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发现,是记者的知识、思想、观察、技巧的综合表现。新闻,说到底是发现的艺术。那么,怎样才能发现新闻呢?依据两次获奖新闻的采写,我体会到“点面结合”是发现新闻的诀窍之一。“点”和“面”它包括多种意思,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等等。记者发现新闻的技巧,首先在于他善长把个别事实和一般事实联系起来,即:“由点到面”。1990年底,洛阳市林业局对9县6区报上来的  相似文献   

3.
彭朝丞研究员撰文讲,概括,系指新闻写作者按新闻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的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对某一新闻事实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分析综合与提炼归纳,省去情节、细节,写成的言简意赅,恰如其分的简明的事实材料。概括方法因文而异,灵活多样。点面概括。点面结合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笔法之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都有个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样,在新闻写作中点面结合的表现方法是不少的。所谓"点",即对新闻事实中,人与物富有个性特征或场景、情节特征的细节再现;所谓"面",即是针对多个同类事…  相似文献   

4.
主题报道,一直以来都是主流媒体的优势。时政新闻报道作为主题报道的"重头戏",其所承载的信息,代表了党和国家对重大问题的看法、主张和方针、政策,从普通百姓的生活到整个国际社会,无不受到影响,从而集重要性、时效性和广泛性于一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对于时政新闻而言,如何出彩出新?  相似文献   

5.
文霞平 《新闻窗》2005,(6):55-55
新闻写作主题的深化贯穿于记者、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主题就是新闻的中心思想,它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从事实中提炼,却又不能“拔高”。  相似文献   

6.
刘莉 《新闻传播》2005,(6):35-35
深度报道最鲜明的特征,在于题材重大、主题深刻、结构广阔、富于理性色彩四个方面。题材重大,要求报道的是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现实针对性强,典型性强,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主题深刻,要求从宏观和全局的高度揭示新闻事件或重大问题深层内涵与本质:结构广阔,要求报道时空跨度大,完整地、有始有终地追踪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宏观事物,既回顾过去,又透视现在,还前瞻未来,纵横剖析,有明确的结论,使新闻报道立体化;  相似文献   

7.
谈深度报道     
一、什么叫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来龙去脉、揭示实质意义的报道方式。其内容具备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即阐明新闻事实本质内涵的客观规律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唯物论的世界观不过是对自然本来面目的了解,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份”。坚持唯物论世界观的新闻工作者反对对新闻事实作主观、唯心、随心所欲的分析和解释。当记者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揭示新闻事实背后的客观规律时,当然离不开分析、综合及归纳、推理,但是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而归…  相似文献   

8.
冯焰 《新闻实践》2010,(5):52-52
预测性经济新闻是在充分把握经济活动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前提下,预测经济发展、产业走向,并同时将深层次的含义以通俗的语言告知社会公众的报道形式。其往往既剖析经济新闻事实的内部,又展示经济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向,对经济活动立体性报道,使社会公众从总体联系上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知识林     
新闻作品从落墨到成稿,一般都要经过写作、修改、润色等谋篇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都有那些具体要求和作法呢?我体会以下十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求旨。但凡撰文必先立意。我们在新闻写作中首先要考虑主题,从新近发生的真人真事中提炼出一种思想来,这个思想又要有指导性、典型性和启发性。这种考虑和连择主题思想的谋篇过程,就是求旨。二、求实。事实是新闻的基础。但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客观存在而又绝对真实的。从微观上看,要事实准确,情节真实;从宏观上看,要选材得当、人事  相似文献   

10.
新闻作品从落墨到成稿,一般要经过立意、写作、修改、润色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有十个字不可忽视,即旨、实、异、快、动、形、曲、情、朴、简。一曰旨。但凡撰文必先立意。我们在新闻写作中,首先要考虑主题,从新近发生的真人真事中提炼出一种思想来,这个思想又要有指导性、典型性和启发性。一曰实。事实是新闻的基础。但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客观存在而又绝对真实的。从微观上看,要事实准确,情节真实;从宏观上看,要选材得当,人事相符。  相似文献   

11.
彭朝丞研究员撰文认为,新闻写作中常见的概括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点面概括。点面结合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笔法之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都有个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样,在新闻写作中点面结合的表现方法是不可少的。所谓“点”,即对新闻事实中,人与物富有个性特征或场景、情节特征的细节再现;所谓“面”,即是针对多个同类事实用概述方法写成的有总结性、概括性的事实材料。在新闻写作中,如果有“面”无“点”,固然会因缺乏深度与生动感人的细节,而显得肤浅、乏味;如果有“点”无“面”,就会缺…  相似文献   

12.
揭示点·交会点沟通点·契合点新闻精品主题提炼探析劲松一篇新闻能否成为精品佳作,题材选择固然重要,但从一定意义上讲,精心提炼主题则更为重要。如果说,题材犹如人的身躯的话,那么,主题便是人的脑袋和灵魂了。它是衡量文章思想性、指导性和新闻价值的标尺,也是支...  相似文献   

13.
郭建义 《记者摇篮》2004,(11):14-14
通讯写作的要求要比消息写作的要求高一些。因为通讯员不仅要准确地记述事实,还要有一定的描写、议论和抒情;通讯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要有提炼主题、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特别是主题的提炼,对于通讯员来说,更显得重要,因为通讯的写作一般要求符合宣传的主旋律,并非发现人物或事情较为重大就可以写成通讯见报的。然而,从通讯员的来稿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是主题确定太大,刻意要跟“形势”,不注意提炼自己所写的人物或事实的特色,模仿已经发表的大通讯结构的现象较多。其次是对于事实的描述主次不分、详略不当,喧宾夺主的情况也较多,这与通讯员缺乏新闻写作的功底有关。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微观与宏观的概念在不同的科学领域有着不同的解释,从新闻学角度来看,我认为微观的概念应是指组成新闻的单一的具体事实;宏观的概念应是指构成新闻的具体事实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研究新闻的微观事实与宏观真实的统一问题,是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课题。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新闻的真实性“就是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把新闻的真实性提到了思想路线的高度,在党的新闻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就要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入手,掌握唯物辩证法,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客观事物。存在决定意识。微观事实是宏观真实的基础,宏  相似文献   

15.
边缘新闻写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工具普及与应用,报纸上出现了一大批别开蹊径、生动活泼的新闻作品。这些新闻,在忠实干事实的基础上,用清新的笔调,优美的文字。灵活准确地报道了五彩缤纷的大于世界,颇受读者们的欢迎。这些新闻从体裁的角度来分析,具有独特的边缘性特点,它既不同于一般消息、通讯的写作,又游移于消息与通讯的形骸之中;既严格区别于小说、散文、小品文等纯文学性的作品,又借用了文学性的语言和叙事手法来反映客观的现实。这种新闻体裁的出现,使我国报业由单一的报道样式向复合型报道样式…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微观和宏观的关系问题。所谓微观,就是记者或编辑手中的一个或多个新闻素材;所谓宏观,就是方针政策观念及其所要体现的宣传意图。新闻大都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凝化和升华。因此,一切采访活动和编辑活动,都不仅应该注意微观,更应该注意宏观。经常见到这样的记者:面对同一事实,如果采访对象的思想水平高,分析能力强,他写的稿子就相对地论点鲜明些,逻辑清楚些;如果采访对象就事论事,不得要领,他写的稿子也便是一笔糊涂账,甚至芜菁不分,有闻必录。也经常见到这样的编辑;如果记者…  相似文献   

17.
一、提炼概括之功。在报道新闻事实时,不能有闻必录,而要梳理轻重大小,归纳事例与观点,分清主次,做到既弄清新闻事实的意义,又凝炼和升华新  相似文献   

18.
导语和背景均是新闻学范畴,且均为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语,指消息中具有可读性、启发性或某种富有吸引力的开头。它是吸引读者阅读消息的媒介,在消息中占有突出地位。消息背景,指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的说明,它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表现主题服务。它重在揭示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物或一般现象之间的关系;重在揭示单个新闻事实与系列事实或系列现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帮助人们从中透视一则新闻内在  相似文献   

19.
尚书权 《传媒》2007,(3):54-55
在办报过程中,我们经常要求编采人员在宏观报道中从微观入手,既高屋建瓴又笔触入微、既有全景又有局部、既要策划又要变化、既要有成熟风格还需一定创新等等,这些都是辩证法在新闻宣传中的运用.也就是说在新闻宣传的主题、采编、写作等各个环节不走极端,不能"过"又不能"不及",要努力把握好"度",把"度"和平衡点作为新闻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20.
主题是一篇稿件的灵魂和统帅,也就是作者通过新闻事实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和核心。主题好比项链的丝线,有了它,才能串起素材的宝珠;主题好比车轮的轴心,有了它,才能撑起事实的辐条。这就是说,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本文着重从新闻主题的“新、尖、小”入手,谈谈如何选择和提炼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