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怎样看待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呢?学生插嘴常常是灵感的突然显现,是智慧火花的迸发.教师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插嘴,善于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得到人格的尊重,情感的释放,就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
怎样看待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呢?学生插嘴常常是灵感的突然显现,是智慧火花的迸发.教师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插嘴,善于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得到人格的尊重,情感的释放,就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学生的插嘴是一个普遍现象,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真正获得所学知识。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插嘴是课堂生成的有利资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说下去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使他们改变这种随意的习惯,明白课堂的秩序,从而借助学生的插嘴演绎精彩纷呈的动态课堂。  相似文献   

4.
张安明 《考试周刊》2009,(39):172-172
学生的插嘴现象是当前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围绕这一现象,阐述了生物教师如何把学生的插嘴作为一种资源来为课堂服务,让生物课堂因学生的插嘴而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插嘴”是常有的事情。面对插嘴,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反应。许多教师比较反对学生在课堂上随意插嘴,他们认为这样会打乱课堂教学秩序,扰乱师生的思维。笔者认为,插嘴可以使课堂更加灵动、更加精彩。学生的插嘴中,蕴含了许多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常出现"老师,不是不是,我还有……""这样做太麻烦了,我有更简单的……""得数错了,是……"等"插嘴"现象。这种"插嘴"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课堂"插嘴"这一现象,有着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在:一是课堂插嘴,证明学生思维的灵动。插嘴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是积极参  相似文献   

7.
孟学香 《宁夏教育》2007,(10):31-32
课堂上学生不时出现"插嘴"或"接下话"现象,怎样认识这一现象,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插嘴,怎样解决插嘴现象。本期特编辑一组如何正确对待课堂"插嘴"现象的文章,供大家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有效教学的深入研究,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早已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共识.然而,一个小小的话题,引发了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争议:在追求有效教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是否可以允许学生"插嘴"? 有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插嘴"是一种无视课堂规则的表现,对"插嘴"的默许,将导致从众心理之下更多学生的插嘴,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讨论易失去焦点,不利于学生智慧的生成,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将会变得低效,甚至无效.有的教师则意见相左:"插嘴"反映的是学生思维的投入、活跃,是学生智慧的闪现,七嘴八舌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浓厚的兴趣,广泛参与中多维的对话,恰恰反映了教学的有效性,不许插嘴乃至加以批评,是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扼杀,是与有效教学理念所倡导的尊重个性、参与体验以及建设多维对话环境精神相悖的.对于,"插嘴"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9.
莫燕恩 《广西教育》2009,(19):29-29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爱在课堂上插嘴,而且这种事又常常发生在教师正讲到关键知识的时刻。“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忽然一个插嘴,常常令教师措手不及。可以说,插嘴是小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面对这一现象,许多教师是毫不留情地批评,甚至严厉斥责,生怕学生的插嘴扰乱正常的教学进度。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进度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插嘴”,通常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打断老师、同学的讲话,情不自禁地插上一句自己十分想表达的话语。在大多数教师的潜意识中,课堂“插嘴”多少有些目无师长、扰乱课堂的味道。我对课堂“插嘴”虽谈不上深恶痛绝,但也不喜欢。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思路的完整性,为了维护课堂纪律的严肃性,遇有学生“插嘴”时,  相似文献   

11.
叶澜先生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今,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有学生在下面插嘴的现象,学生插嘴难免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程序,一般情况下是令人反感的,可能多数教师都曾经或多次批评插嘴的学生。这种做法很武断,是不明智的,该文由案例出发,通过对实际课堂的体验,引出了关于"课堂上的插嘴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上,学生插嘴的现象越来越多,这让很多教师感到苦恼。对学生的"插嘴"该怎么解决呢?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开放空间,给学生一个"插嘴"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小议插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的体现,学生插嘴的现象也随之越来越多地涌现在数学课堂上。针对课堂上学生的插嘴现象,我们要做出理性的思考。首先应肯定的是学生插嘴现象是无可非议的,它是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表现,它的产生也可以说是新课改中涌现的一种正常的、合情合理的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定义为学生的恶意捣乱。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插嘴生",就是在老师上课讲解过程中自觉"插嘴"的学生。"插嘴生"历来不大为老师所容,无非因有"扰乱课堂秩序""哗众取宠""为难老师""装怪想出风头"之嫌。其实,课堂里有这样的学生,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等都是有益无害的。  相似文献   

15.
"插嘴"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随着个人的独特思考而产生的内在的学习需求,是学生学习内驱的一种外在表现。课堂"插嘴"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因为它能促进学生生发数学思考,引领课堂教学由机械、单调走向灵动和充实。  相似文献   

16.
<正>一、善待学生"插嘴"课堂上"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下的教学新景向,"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学生在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中产生的"插嘴",是学生个性的张扬,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和有意义的,它是由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为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差异,善待学生的"插嘴",让每一位学生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课堂上常会遇到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或争辩,我们通常称之为插嘴。有时这个插嘴会把教师弄得十分尴尬。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固执,特别是受旧的教育观念影响较深。所以,在过来的多年教学中,课堂上的插嘴现象是很少的。但是,学生间咬耳朵、翻白眼的现象,还是时有出现。  相似文献   

18.
曾经,我挺恼恨学生在课堂上"插嘴",因为,有时你正讲得起劲,被学生一插嘴就打乱了思路,可往往当我严令禁止学生插嘴后,课堂又会陷入死气沉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新课改更倾向于启发式、讨论式、诱导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然而,老师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却"遭遇"了新的麻烦——"插嘴"。如何看待和处理"插嘴"现象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温翠英 《江西教育》2009,(11):15-16
从内心来说,每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循规蹈矩,上课时秩序井然、一帆风顺,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上课爱插嘴的学生一般被视为扰乱纪律的顽童,插嘴行为往往被教师排斥、喝斥。然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教学是处理教材的艺术,更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对学生过多地约束和控制,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僵化,少有生气;但若视而不见.又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学生和教学造成负面影响。面对课堂插嘴的学生和插嘴现象,您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