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王菘舟老师也说过:“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应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情。  相似文献   

2.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离不开“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诗意是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的新鲜血液,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才能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杨厚军 《陕西教育》2011,(12):37-37
语文.它充满灵气.洋溢着诗般的气息。诗中画,画中诗.尽在语文的课堂中酝酿。诗意是生活的灵魂,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美学的追求。是语文本色的回归。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意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4.
彭丽萍 《文教资料》2013,(24):44-45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写道:“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更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课堂,更应该是诗意的课堂.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用生命意识活化课堂诗意,用激情感染课堂诗意,用人文唤醒课堂诗意,用精巧设计探寻课堂诗意,以此构建技工院校诗意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5.
高宇兰 《考试周刊》2012,(46):60-61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诗灌溉出了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诗一般的情感氛围,让课堂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韵。  相似文献   

6.
何国香 《考试周刊》2011,(74):53-54
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而言,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充满灵气。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在诗意氛围中营造课堂诗境.在文本对话中激发课堂诗情.在人文评价中谱写课堂诗意.在自我创作中提升课堂诗趣,最终让学习成为享受,让课堂成为家园。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通过美感的语言熏陶学生的诗情,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体验文本的情感。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诗意地栖息。  相似文献   

8.
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充满浓浓的诗情。这是因为:首先,语文本身就是一首诗,它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它纵横千古,绵延万里。既有多姿多彩的山水风景,又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既有启迪智慧的喻理故事,又有感人肺腑的情感题材……每一篇文章经过专家的精心筛选和编排,富有意境,随处流淌着诗情画意。其次,儿童纯真无邪,好奇心强,朝气蓬勃,充满灵气。他们最具想象力,喜欢异想天开,他们是天生的幻想家和诗人。这样的语文,这样的儿童,构成的课堂当然应该是诗意盎然的。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用诗一般的语言,营造诗一般的意境,促进孩子独特而富有情趣的想象,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怎样创设富有诗意的课堂呢?我想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和教学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陈茜 《文教资料》2011,(27):38-39
语文就是一首诗.师生应该诗意地栖居于课堂之中。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在诗意中,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应是一首诗,师生应该诗意地栖居于课堂。诗意的语文课堂,应当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境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以语言为依托,在其中尽情地畅游、感受,让学生学会思想,让学生感悟诗意,让语文之关静静地在每个学生心头流淌,这便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语文应该是富有诗意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让语文课堂远离诗意,应创设诗意的课堂情境,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回归学生的诗意生活。  相似文献   

12.
王晓伟 《河南教育》2005,(12):20-20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家园.而语文课堂更是让生命充满灵气、智慧、活力、激情的地方。正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在大语文观的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行为等,更应该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来演绎。  相似文献   

13.
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能使师生在对话的互动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使课堂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个性。本文从“创设诗意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营造诗意的氖围,培养学生的诗意语言”和“享受诗意的感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三方面入手,来建构精彩的语文“诗意”课堂。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积累,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的主要栖息地,就应该是这样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芬芳,洋溢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相似文献   

15.
俞敏 《考试周刊》2012,(8):34-36
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成为一种技巧性的训练,缺乏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诗意世界的构建。诗性是人性的完美形式。因而我们呼唤回归诗性和人性的语文教育。通过诗性的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应当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努力让诗的精神进入课堂,让诗的美感萦绕学生。课堂教学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上重在“向善”的要求。本文从重视文学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融摄诗情教育。追求课堂的诗意和植入诗性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等方面探讨了语文的诗意和诗意的语文。  相似文献   

16.
“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课更是这样,如果将课上得起伏曲折,声情并茂,就会使学生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这样语文课才能上出诗意来。犹如一杯清茶,浓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整节课充满了诗意。语文是诗意的语文,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17.
让课堂充满诗意,不只是一种教学操作的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的境界.它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扫除一切语文课堂的程式化和窒闷,高扬人文的旗帜,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让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充满想象和创造.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生命.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在每一个课堂中孕育出诗意的心境,进行诗意教学的设计,让学生带着诗意的心境走进教材,在与教材的对话中获得美的情操,培育美的心境,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诗意的语文呼唤诗意的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18.
当今语文课堂或沉闷无生气,或形式花哨、内容空洞。这样的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没有生命力,长此以往让人堪忧。语文原本是一门充满诗意的人文学科,而如今的语文课堂诗意荡然无存。推翻语文课堂无形的藩篱,还原语文课堂的本真,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激活语文课堂的活力,用诗意来唤醒语文课堂的生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而“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是最具人文性和诗意的一门学科,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让语文课堂飞扬激情、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笔者崇尚“语文课堂是灵魂陶冶的艺术境地”这样的教学理念。因为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