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万历三十四年刊行的《六朝诗乘》,是反映明代六朝诗学深化的集成之作。具体而言,在六朝诗歌史述讨论中,"晋宋并论""齐单论""梁陈延论",深入揭示了六朝诗歌发展的传统性、变异性及特质性;在六朝诗歌时代特色分析中,对"六朝诗人‘分路扬镳、殊林奋响’中形成的‘缘情绮靡’特质"的探讨,准确揭示了六朝诗歌发展的时代特质;在六朝诗体演变探讨中,对六朝优秀诗人在"古今诗体演变"中意义的凸现,部分还原了六朝诗歌演进的真实状况。毋庸置疑,梅鼎祚《六朝诗乘序》及《六朝诗乘》的编纂,及时地反映了明代六朝诗学在探讨"诗史分期""时代特质""诗体演变"等理论问题上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严羽诗歌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沧浪诗话》一书中。《沧浪诗话》是宋代一部最系统、最有价值的诗话。全书共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其中《诗辨》最重要,是全书的纲领。作者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诗人从素质的培养到进行诗歌创作的全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明清两代诗歌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诗里诗外     
《光芒涌入》和《一千只膜拜的蝴蝶),两本待集一厚一薄,却不约而同地沉甸甸的。前者是六位来自海内外的“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获奖者的诗歌合集;后者则收录了目前国内最优秀和最活跃的一部分诗人的作品.点评者更是从诗人的角度来审视诗歌,心有灵犀,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4.
格则勒诗是维吾尔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直传承至今的诗歌种类之一。维吾尔族古典诗人全都写过格则勒诗,他们诗集的主要部分也由格则勒诗组成。尽管格则勒诗有如此之长的发展史,但维吾尔文学中对格则勒诗的研究却不太多。伊敏·图尔逊先生编入文集《塔里木河的水滴》的文章《论诗的艺术性》、阿布来提·吾买尔先生编写的《文学理论》、阿吉·艾台买提撰写的《论维吾尔族的诗歌》以及其他文献中提供了有关这个问题的资料,成为诗歇爱好者和教师与学生的重要参考材料,但尚未对这一诗体做出更加全面的论述,未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解说,深入的研究工作尚未进行。因此我们写出有关这个诗体的初步探索心得,以期对学习和研究工作订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由于20世纪,特别是世纪初中国处在一个革命的浪漫时代,新诗诗人又是以年轻人为主体,很容易与浪漫主义精神产生共鸣,因此浪漫主义思潮流行中国,浪漫主义诗歌成为对新诗产生了最大影响的外国诗歌流派。这种影响不仅来自浪漫主义诗歌本身,也源于新诗诗人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误读”。新诗诗人夸大了浪漫主义诗歌从抒情内容到体形式上对传统的颠覆作用,特别是夸大了诗人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和诗体方式的“自由性”,助长了新诗诗人在做人方式和作诗方式上对“自由”的过度追求,特别是误以为诗体的大解放是浪漫主义最显的一个特点,严重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节奏是诗歌的原始要素,在创作中,它既有诗人的快感,又赋予读者期待和愉悦。这是因为诗歌的节奏富于变化,它的运动与诗人情感相融合,体现了诗歌的内在生命。而诗歌节奏通常表现在诗人对语言的运用中,其抑扬顿挫、一气流转以及停顿、复沓都使节奏产生美的效果。同时,不同的诗体及其表现也对诗美的表现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楚辞是以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一种诗体。在中国诗歌史上,楚辞曾以其特有的异彩照亮了《诗经》之后沉寂了若干年的诗坛,从而使我国的诗歌艺术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楚辞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单就诗体演变来说,它的贡献就很值得重视。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  相似文献   

8.
何其芳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极为重要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作为30年代“现代派”的重镇,他早期诗歌的体式经历了从“新月”体到“现代”体的转变,可以说这一变化典型地代表了“现代派”大部分诗人和这一诗歌流派诗体上的变化和发展。从何其芳诗歌体式的演变中亦可见出,30年代中国新诗体式的流变方向。  相似文献   

9.
微型诗略论     
微型诗是从短诗、小诗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诗体,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意识的创作实践,并逐步以微型诗的名称取代和统一了原先的小小诗、超短诗等。经过近年的创作实践,微型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已成为一种新的独立的诗体。  相似文献   

10.
微型诗是白话诗中小诗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诗歌新时期对古典诗歌“尚短”传统的承继。微型诗在90年代中期以来,从原来偏重于抒情和哲理发展到微型儿童诗、寓言诗、讽刺诗等等。对于创作和欣赏而言。各种题材的探索创新,使微型诗成为色彩缤纷的百花园,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1.
该文总揽微型诗,陈述了微型诗的来龙去脉,论述了微型诗的概念、意义与价值.提出微型诗是应时代转轨需要而诞生的诗体,是新诗走出困境的有益探索与有效实验,是生命力旺盛的一朵诗葩.  相似文献   

12.
申惠颖  潘静玲 《双语学习》2007,(10M):203-205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身为20世纪的诗人,却与其他现代诗人不同。他既有二十世纪的“音调”,又有接近于传统诗歌的诗体。为了说明弗罗斯特诗歌的文体特征,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他的诗歌《纯金难留》进行探讨:诗歌的选词、句法结构和语音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该文总揽微型诗,陈述了微型诗的来龙去脉,论述了微型诗的概念、意义与价值。提出微型诗是应时代转轨需要而诞生的诗体,是寺走出困境的有益探索与有效实验,是生命力旺盛的一朵诗葩。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诗人罗伯特·李·弗洛斯特(RobertLFrost1874—1963)在《诗歌构成的形象》①一文中指出:音韵是含于矿石中的金子,我们需要借助语境一意义一主题,这对诗体的多样化极为有利。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力图从韵律与主题、音韵与意义方面使诗歌在整体上达到和谐一致,以表达内涵于诗中的深刻哲理和美感。本文试对弗洛斯特著名的叙事抒情诗《补墙》(MendingWall1914)②在结构方面的特点作一讨论,以期阐明诗人怎样以传统的诗歌形式,和对词汇、节奏创造性的使用,寓深刻的诗意于通俗浅显的语言之中,表现出独具新意的现实主义内容,从而创…  相似文献   

15.
邱易东以他诗作开阔宏大的审美意象和不凡的气势显现了他少年诗歌创作的独特之处,在当代少年诗歌的创作中探索着一条新的路子。本以邱易东的诗集《中国的少男少女》为例,论述了邱易东少年诗的特点,并从诗歌欣赏的角度提出诗人应怎样在诗歌创作的艺术探索中,用更易为广大少年儿童接受的诗的艺术美去提升少年读的学接受和学鉴赏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试论许浑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浑是我国晚唐有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对仗工切、词句清丽见长。其诗在他生前,就受到杜牧、殷尧藩、韦庄等著名诗人的称赞。从晚唐到北宋,他的诗歌曾经风靡一时。宋元以后,他的诗歌声誉有所下降。但赞佩他诗歌的,仍然是代不乏人。这样一位有较高艺术成就并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诗人,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试图对他的诗歌作一概括评述。 一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大和六年(832)进士,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历睦、郢二州剌史。他的生卒年不详。闻一多先生在《唐诗大系》  相似文献   

17.
崔庆昌是朝鲜朝时期著名的“三唐诗人”之一。他所创作的近三十首边塞题材的诗歌,不管是从创作主题、诗体还是艺术手法来看,都接近于包括贞元、元和等时期在内的中唐诗风。崔庆昌还效仿初唐的陈子昂作有《感遇十首,寄郑季涵》,在诗体、题材内容等方面都明显体现出对后者的继承关系,但也存在一些差别,具有创新之处。其《白云洞》、《题听松堂》等诗则具有盛唐、中唐诗歌的风韵。崔庆昌并不仅仅局限于宗唐,也向陶渊明等魏晋诗人学习,其《到庐》、《古意二首》等诗深得魏晋诗歌的精髓。崔庆昌的诗歌除了部分诗作具有模拟太甚的缺点,朝鲜朝李眸光、柳梦寅等诗话家对此也从各个不同角度指出了其不足。  相似文献   

18.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身为20世纪的诗人,却与其他现代诗人不同。他既有二十世纪的"音调",又有接近于传统诗歌的诗体。为了说明弗罗斯特诗歌的文体特征,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他的诗歌《纯金难留》进行探讨:诗歌的选词、句法结构和语音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英诗歌中存在许多怨诗,中国怨诗闺怨为首,英国怨诗男怨为主。两种怨诗对比可发现,相同的男性诗人中英诗歌采取不同性别的叙说主体。该文探索中国女怨诗和英国男怨诗背后中英诗人对怨诗叙述主体性别选择之差异的溯源与原因,对于怨诗这种诗体的发展得到认识,以及中西诗歌创作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维克拉姆·赛思(VikramSeth)(1952-)创作的诗体小说《金门》在1986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获得了英联邦国家诗歌奖。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大胆并且成功的尝试。很长时间以来对诗体形式有很多争论,不少人对完全散文化、散漫无序、没有诗体的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很多诗歌都忽略韵律和节奏,而赛思的作品是采用抑扬格四音步十四行诗的诗句,美国诗人和评论家里曼指出:“用讲故事的方式使诗体小说得以恢复了生机,赛思的作品符合一流小说的所有要求,他用散文式的流利和直接方式,用诗歌的节奏把内容的深刻和力度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