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收入和能力贫困是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认识基础,事实上,权利意识匮乏导致的权利贫困是诱发我国农村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因此,今后我国的反贫困战略应该切实投资于穷人的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教育的意识观念和知识技能提升的双重功能,促进穷人自我持续的脱贫。  相似文献   

2.
收入和能力贫困是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认识基础,事实上,权利意识匮乏导致的权利贫困是诱发我国农村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因此,今后我国的反贫困战略应该切实投资于穷人的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教育的意识观念和知识技能提升的双重功能,促进穷人自我持续的脱贫。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其中较难攻克的一个堡垒。受历史的封建传统的思想、制度的影响,再加上现当代重工轻农的政策影响,农村成为中国社会最贫困的地区,农民成为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权利贫困,如政治参与权利、公共事务决策权利、受教育权利、享受社会保障权利等等的弱势和缺失,既是广泛的社会现象,也是农村、农民难以走出贫困得以快速发展的本质因素。因此,根除农民这一政治主体的权利贫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推进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所急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发挥农村社团组织的媒介和组织作用,有利于清除农村的宗法势力对农村法治进程的影响,以及培育农民群众的公民意识。同时,还可以将广大农民培育为合格的村民自治的参选人,促使广大农民群众团结起来,利用集体的力量来争取自己的权益,从而消除农民的权利贫困现象,并最终建立起富强、民主、文明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权利贫困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贫困是指权利享受不足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由于制度因素所造成的对社会上的部分人群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的限制和歧视所导致的生活贫困。我国社会权利贫困不仅"面"大,而且程度也比较深。造成个人或群体权利受损、权利贫困的真正原因,在于制度安排、制度缺失、制度的不完善等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6.
朱穗鹰 《文教资料》2009,(8):122-123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很多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孩子不能享受均等的教育条件与教育机会,贫困孩子受教育权利并没有完全得到保障.是否存在教育不公正现象?是谁限制了贫困孩子的受教育权利?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村人文贫困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人文贫困更甚于经济贫困。人文贫困限制了农民综合素质和自主脱贫能力的提高,使其不能充分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失去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人文精神对贫困农民具有内在的价值功能,中国农村反贫困应从经济转向人文。  相似文献   

8.
"知识贫困"是导致农民贫困,制约农村致富发展的重要根源。因此,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增强农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途径,提高农民自身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就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贫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利益集团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一涛 《教育科学》2005,21(3):14-16
农村教育贫困的直接原因在于高层政府没有建立起规范、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农民作为一个弱势利益集团无法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是规范、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迟迟未建的原因,也是农村教育贫困的根本性原因。从利益集团角度解决农村教育贫困问题,要求畅通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使政府的决策更好地反映农民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0.
所谓权利的内容,即权利人的权利所涉及的作为或不作用。农村贫困个体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和消费权。知情权可以通过信息公开取得,选择权可以通过学分制设定,消费权可以通过服务质量评价制度设定。这些权利通过制度来设定,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来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11.
全面脱贫时间节点的到来为教育扶贫开启了新的思维起点,向教育扶贫提出了过程性挑战。基于后扶贫时代贫困现象的主要特征,教育扶贫质量的可持续提升有赖于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教育扶贫、扶智与扶志、农村教育贫困与城市教育贫困、扶贫主体与贫困主体、教育扶贫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等关系。后扶贫时代的教育扶贫应诉诸多维关系视域的系统化行动,在扶贫实践中需进一步凸显教育发展的功能建设、精神扶贫的价值指向,关注特殊贫困人群的主体特征、倾听教育贫困者的主体诉求,探索国际教育扶贫经验的在地化实践,推动实现我国教育扶贫经验的国际社会贡献力。  相似文献   

12.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是党和政府为实现农村脱贫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全国推广实施以来,“第一书记”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从建好基层党组织、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发展主导产业、筑牢脱贫致富根基,激发内生动力、塑造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方式变革等四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扶贫模式.“第一书记”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做法,为今后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在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浙江省江山市创建了“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积极发挥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农民教育上的作用,不拘泥成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以发挥教育培训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江山市农村成人教育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呼唤农村高等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尧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9):50-54
从解决农村贫困的核心战略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呼唤农村教育改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呼唤农村高等教育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必由之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教育策略清晰描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阶段人们脱离贫困代际传递时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解释治理贫困代际传递长效性问题,可将该策略研究由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转向认知资本理论,并分析人力资本视角下教育策略治理贫困代际传递的三个逻辑困境: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低认知意识驱动导致的价值困境,贫困群体教育水平与认知能力"脱嵌"所致的实践困境,教育策略难以形成可持续政策的结果困境。政府官员要真正通过教育策略治理贫困代际传递,必须基于认知资本理论,引导价值回归,提升教育脱贫政策输入过程的认知意识;重塑实践路径,促进贫困群体教育策略与认知能力的精准对接;重新进行结果评估,实现贫困群体教育认知资本策略的精准评价。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而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是农村普遍存在着贫困代际传递。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举措,要完善职业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与评估工作,旨在通过人力资本投入的提高、教育环境的改善、教育行为的改进等,提升社会中个人自身素质、生存能力,并提高社会流动的可能性,实现个人在社会中的向上流动和社会层次的跃升。文章提出教育政策应具有个体主义、结构主义和关系主义三种取向,并提出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需要从人力资本投入、社会关系重建等方面提高贫困群体的学习意愿、教育质量和就业质量,增强主流社会对于贫困群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子女教育是影响农村家庭贫困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14省区609户农村家庭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子女教育有加深父代家庭贫困状况的迹象,子女接受教育程度越高,自身一代家庭摆脱贫困的比例越高,并且能传承下代家庭使其免受贫困;家庭贫困代际变动的断裂点为15年(大专教育)。  相似文献   

18.
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高等教育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认为,农村贫困不仅仅是收入贫困,还有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三类贫困是相互作用的。新世纪要消除农村贫困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农村知识贫困。为此,本文提出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让女性接受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农村女性继续教育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基于扎根理论,以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为辅助工具,对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编的《“巾帼脱贫行动”典型案例选编》和“学习强国”平台“巾帼脱贫”专栏所提供的24位农村女性的相关脱贫事迹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可将继续教育阻断农村女性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理概括为:职业技能教育增强农村女性脱贫能力、身心健康教育改善农村女性健康状况、思想文化教育转变农村女性脱贫观念以及家庭亲子教育提升农村女性养育水平。为通过继续教育切实阻断农村女性贫困代际传递,需要注重诊断农村女性教育需求,填补自我发展能力欠缺;把握精神扶贫教育内核,促进农村女性意识觉醒;建构农村女性社会网络,扩展家庭场域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