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金香 《河北教育》2005,(12):29-30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通过情绪调节和情感体验,来达到心灵的沟通和理念认同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心理实际,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具体情境和事例,寓教于乐,感染学生,使之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学生自信、自省、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的控制力,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是以教师为开发主体,体现学校的特色,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课程.我所在的江苏省苏州立达中学,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是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生涯规划理论、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学生课程中心论为基础,以完善学生积极人格、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提升学生内在积极动机和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社会适应性和领袖素质.  相似文献   

3.
李静 《甘肃教育》2000,(2):16-16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要任务。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真诚的气氛中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在轻松、无虑的活动中发现自我、了解自我,了解他人;让学生通过对活动情况的感知、体验,进而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并且影响自身行为的改进,自觉地提高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积极快乐的情绪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方式,快乐的情绪可以使人充满自信、敢于接受挑战,从事新目标、建立新资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积极乐观等健康情绪的培养:个别辅导中帮助学生调整不良认知、建立积极的认知态度;小组辅导和团体辅导中通过活动设计等,帮助学生理解积极情绪的意义、学会调控自身情绪等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愉悦、乐观等积极健康的性格,同时挫折教育理应成为快乐教育的重要构成,使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层次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积极快乐的情绪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方式,快乐的情绪可以使人充满自信、敢于接受挑战,从事新目标、建立新资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积极乐观等健康情绪的培养:个别辅导中帮助学生调整不良认知、建立积极的认知态度;小组辅导和团体辅导中通过活动设计等,帮助学生理解积极情绪的意义、学会调控自身情绪等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愉悦、乐观等积极健康的性格,同时挫折教育理应成为快乐教育的重要构成,使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层次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解决心理问题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分析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其途径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包括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等。在学校中,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交流或活动等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心理为出发点,对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问题进行积极教育与辅导,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健康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捷 《考试周刊》2010,(33):178-178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走出重知识教育、轻学生心理健康的误区,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他们自信、自省、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本文对山东省某市32所学校3 584名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心理素质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社会能力水平最高,其次是学习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有待加强,自信心水平亟待提高。同时受到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家庭情况、学业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另外,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开展状况、父母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对学生的四项心理素质具有显著的积极预测效应。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多元需求,关爱学生身心健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丰富的心理课程,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自信心;开展家校合作,密切关注学生情绪波动,共同维护和提升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与势在必行的工作。学校应开展以“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学生个体应关注自我心理健康,以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2.
姜松梅 《培训与研究》2008,25(10):95-97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与势在必行的工作。学校应开展以“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学生个体应关注自我心理健康,以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我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学习质量、心理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1.开设心理健康课,追求真善美。心理健康课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学校各班间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使心理健康课正式纳入了课程,并且每位班主任都是兼职的心理辅导员,使心理健康教育走上了正…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青少年心理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们达成了共识,即开设专业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其他教学学科以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为目标,而旨在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自我、悦纳自我,学会交往和情绪调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作用1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要任务。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 ,可以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真诚的气氛中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 ;在轻松、无虑的活动中发现自我、了解自我 ,了解他人 ;让学生通过对活动情况的感知、体验 ,进而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并且影响自身行为的改进 ,自觉地提高心理素质。2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心理辅导活动课根据一定的辅导目标 ,进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设计和活动设计 ,可以使他们在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下…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如果单纯地介绍心理学知识、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帮助甚微.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去学科化,要将学生心灵的成长,增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作为重点,课程传授内容要能够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生活幸福奠定基础.所以,中学的心理课不需要学生掌握和记忆心理学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使"去学科化"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导向.  相似文献   

17.
一、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有两项任务:(1)发展性教育,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个体发展成熟.(2)补救性教育,即对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给予专门的帮助和矫正,使个体得到正常发展.学校心理教育,应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补救性教育为辅.结合心理学科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选修课、课外活动,以及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四种途径,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杨霞 《家长》2023,(12):4-6
<正>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学生现在已经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干预,通过科学的方法消除学生心理问题,结合心理防控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教育活动,其作用在于消除学生的负面心理、压抑情绪,使其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成长中的得失,能够自觉进行心理调适。对此,城乡结合部小学学校应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切实优化学生的心理感受与素质。本文将从五个角度,即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优化学生的心理感受、通过精准的心理诊断设计具体的辅导计划、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家校双方的合作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通过人文关怀的感染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阐述城乡结合部的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设计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基础,以学生活动、心理训练为主线,以心理环境为保证,以学生获得成长体验和人格发展、最终形成健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操作方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原则和模式。  相似文献   

20.
满强 《学周刊C版》2024,(13):142-145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教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和措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干预和支持的过程,涵盖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压力管理、心理健康问题预防等方面的关注和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该文以创新视角探索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首先,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培养积极心态和自我认知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等方面考量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审视了个性化、科学性、全员参与和预防为主的原则,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最后,提出了构建多元教育形式、利用科技手段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以及加强家校协作的创新策略,实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