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诸多变化,物质丰富了,百姓生活改善了,但我们媒体在报道百姓日益丰富的经济生活的同时,不能忘记揭露隐藏在经济生活下的暗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维护,商家的不法行为应予披露。对于这一点,我国大多数媒体都十分重视,特别是在"3·15"前后,各地媒体都加大消费领域的问题报道,形成强大的维权舆论氛围,但这一媒体"维权战"大多集中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有偿享用有线电视服务、订阅或者购买报刊、对推销大众媒体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性广告作出承诺等媒介消费活动,都将使媒介消费者与大众媒体形成一定的合同关系。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一旦公民作为媒介消费者与大众媒体形成了某种媒介消费合同关系,这种关系便受到法律的调整和保护。作者就合同法的条款适用于媒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永远不能得罪。特别是在中国的传播环境下,媒体蓬勃发展和碎片化基本上不是划等号的。而在过去,每一个消费者都固定在一个媒体,渠道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比较集中。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媒体接触行为的改变异常迅猛,转向速度非常快。所以,一是对个别媒体角度来看形成了比较碎片的段落。过去可能有三十分钟和消  相似文献   

4.
房价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面对调控之下的房地产市场,媒体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以报道事实为已任的新闻媒体值得反思的问题。拷问新闻的真实性近几年来,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消费者,都在探讨影响房价上涨的各种因素,诸如宏观政策、供求关系、炒作投资等,但却忽略了另一种因素,即通过媒体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媒体发布的虚假广告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合法竞争秩序,对虚假广告的整治,需要明确媒体在虚假广告中的法律责任。当前我国广告媒体法律责任规定中存在不承认个人作为广告发布者的资格,媒体承担责任的过错责任原则和赔偿标准过低的问题,这不利于对虚假广告的遏制。  相似文献   

6.
品牌理念在企业中早就深入人心,而媒体这几年才引起重视。国内的媒体中,南方报业是比较早引进品牌理念的。媒体品牌是媒体消费者对该品牌的持续的忠诚度,平面媒体消费者包括读者和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花钱在报上登广告也是一种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7.
陈晓庆 《声屏世界》2012,(6):154-155
2012年的电视媒体江湖暗潮涌动,面对新政策带来的节目内容"急刹车",消费者对网络媒体的不断依赖,广告主也由观望态度开始加强网络媒体的传播,这所有的一切不得不让电视媒体经营者都多了几分压力,也正如在2012杭州电视年会上,CTR田涛副总裁严肃  相似文献   

8.
Public Interest一词可译为“公共利益”,也可译为“公众兴趣”.在媒体市场化环境中,这两个概念实际上都存在,如何平衡这两种利益也一直是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区分这两个概念与对受众的认识有关,受众是公众还是个人不仅决定了Public,同时也决定了interests的性质.在消费者权利得到充分肯定的市场社会中,媒体很容易陷入公共利益与公众兴趣的纠缠之中,因此,对这两个概念的厘清在目前中国传媒市场化的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市场机制的进入已使得电视等媒体以宣传媒介与经营实体的双重身份而存在。但毕竟媒体与企业不同,在二者肩负的使命、对经营的认识、经营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有区别。其中,媒体在对市场的认识和把握方面可能与企业相比差距更大,所以,在媒体的经营管理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方面,以市场(消费者)为核心的市场营销学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所以本文就主要从营销的角度来分析探讨电视媒体的经营问题。一、从营销理念看电视媒体的经营思路市场营销学上的营销理念是指一个企业以什么为核心、为导向来指导自己的营销活动与经营活动,其…  相似文献   

10.
肖明超 《声屏世界》2012,(12):210-211
在中国的媒体日益碎片化,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分散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下,所有的广告主都在寻找更高效、更能有效击中目标消费者的媒体,单一的大众化粗放式传播时代早已经结束,通过对目标消费者进行细分定位,并实施多样化的传播区隔的分众化整合传播成为这几年企业营销策略的重大变革。但是,这种区隔化的传播模式经历了一定的周期,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传播费用的日益高涨,消费者在信息爆炸时代对于信息的过滤和筛选的精明智慧在不断成长,让企业不得不去  相似文献   

11.
梁永灿 《声屏世界》2011,(2):129-131
这是一个媒体融合的年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传统媒体推到变革的风口浪尖。优酷在美国上市,SMG、CCTV、湖南卫视都先后推出网络电视,建立起了立体多元的互联网媒体格局。这也是一个注意力分散的年代,新媒体浪潮下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而被瓜分抢夺,时间越来越不够分配。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最好的时代:如汉威士媒体集团(HAVAS Media)Meaningful brand的调研,只有30%的品牌在消费者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在科技驱动下,与消费者接触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消费者不再盲从,消费者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消费者可以与品牌有更多的直接对话。对于任何一个心怀诚意的品牌,在这个时代,都有更好的机会让自己变成消费者信赖,依赖的生活组成,成为那不可替代的30%。这是最坏的时代: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各种智能设备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媒体营销大战看似混乱、复杂的局面下,有一点是清楚的、不变的——消费者洞察。不管是传播的内容还是传播的媒介,其所有的传播都是针对消费者设计的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更新变革、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单凭传统媒体而获得营销传播的成功已经失去肥沃的土壤。就连向来大手笔投放电视广告的宝洁公司,近期也动作频频开始加大在数字媒体营销方面的投入。数字媒体营销已经成为各大品牌广告投放选择的竞技场。其在品牌整合度、媒体选择和组合、媒体行程设定及排期等方面的复杂度、竞争激烈度,都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范畴。在数字媒体营销大战看似混乱、复杂的局面下,有一点是清楚的、不变的——消费者洞察。不管是传播的内容,还是传播的媒介,其所有的传播都是针对消费者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徐亮 《新闻世界》2009,(2):96-97
中国的媒体现在几乎都不同程度被推向了市场,受众的身份变成了媒体产品的消费者,媒体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市场机制在媒体经营活动中开始运作,可以说中国的媒体市场已经形成。媒体市场的形成对于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中国的媒体市场目前存在的不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即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  相似文献   

15.
黄尉 《声屏世界》2014,(5):47-47
研究消费者,了解品牌诉求,为品牌与消费者构筑沟通的桥梁。今年很多人都在感叹,传统广告公司生存艰难,客户都去哪儿了?实际上大众传媒受到新媒体的挤占,客户媒介预算倾向于强势媒体和点对点推送,数字媒体广告公司开始风起云涌,传统广告公司必须要寻找新的生存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6.
有人将不良广告与低俗新闻、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称之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舆论纷纷扰扰,把因明星代言某产品广告出现质量问题,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对消费者人身财产造成伤害所引发的丑闻事件,称之为"广告门"。时下,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成灾,许多明星身陷"广告门"。其中,房地产、医院、药品三类广告可谓重灾区……不良广告的频繁出现大大降低了广告的可信度,导致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危机,而这必将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冲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对于媒体而言,必将对其媒体公信力产生莫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其生存。  相似文献   

17.
鲍猛升 《声屏世界》2013,(3):158-159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媒介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不再是以往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到传播环境中来。媒介的碎片化,消费者时间的碎片化已然成为事实,但这也成为了广告公司和客户最棘手的问题。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抓住消费者?如何才能提高客户的广告投资回报率?如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媒体数字化趋势已不可阻挡。消费者通过多渠道、主动接触信息,更加频繁的网购行为以及个性化、碎片化发展等,不断彰显着媒体数字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同时,消费者的行为变化又反作用于媒体,进一步推动媒体的数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2000年 4月份,读者桂运波以《知音》杂志刊登虚假报道,损害了他作为消费者的权益为由提出诉讼,要求《知音》赔偿 89元的损失。 8月,受理此案的法院以桂运波不具备当事人的条件而驳回诉讼。  以往针对媒体的诉讼案件原告都是“直接的受害方”,牵涉到的无非是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著作权等。桂运波诉《知音》一案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层面,这可能是国内首次以消费者身份对媒体提出的侵权诉讼,是读者维权意识增强的一个标志,与消费者权益有关的新闻诉讼之门随之开启,读者的消费者权益应该受到保护。  提出读者的消费者权益还…  相似文献   

20.
陈都  赵士林 《今传媒》2010,(5):76-78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2001年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以来,我国媒体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能够起到风险传递、舆论监督等作用,但不恰当的报道方式往往引发消费者的恐慌,给无辜企业和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媒体在食品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