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使我明白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抓住两个“转变”:一个是学生观的转变;一个是教师行为的转变。 学生观历来都围绕两个字来体现,就是“严”和“爱”。正确的学生观不是把“严”和“爱”截然分开,而是“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我听说过这旬名言:“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  相似文献   

2.
本从一名新教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两点体会:“爱”字当头,即爱班级、爱学生,“严”字为主,从“严”的原则性,迅速性、灵活性三个方面来阐述“严”字。  相似文献   

3.
我觉得一些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往往是教师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学生失礼。老师应反躬自省,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何过失。有的学生见了老师如老鼠见猫。这种畏惧感可能源于教师平时对学生严格过头了。一些老师将“严”字写在脸上,表现在言语里,体现在行动中。学生一见这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最崇尚的是“严”字,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只有“严”才能教育出好孩子,这就是我的信条。但由于我“严”字当头,时时想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却是国家的一桩大事,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知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高于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爱。爱学生。但不是盲目地爱,而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关注学生的言行.既重视对其优点、成绩和进步的适时赏识、表扬.又重视对其缺点、不足和错误明察秋毫,从不放过,及时指出、批评、纠正和引导。这就是对学生教育的严。缺少了“严”,爱便会流于不负责任,教师之爱应包括并表现出对学生的严。  相似文献   

6.
热爱学生就要严格要求学生。热爱学生不是迁就、放任学生.也不是溺爱学生,而是坚定不移地要求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只许他们学好,不许他们学坏。严格要求和热爱学生似乎矛盾,其实并不互相排斥。“爱”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严”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如果爱而不严,那是放纵学生,不是爱而是害;如果严而不爱,这种严就会成为学生的“耳旁风”,使严落空。当然严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度,不能严得过分而成为苛求,使学生望而生畏;也不能降低要求,任何学生不经过努力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那就丧失了教育的意义。那么,怎样的严法才叫合理、适度呢?有人把它归纳为以下四个字,我认为很到位。  相似文献   

7.
郑三银 《班主任》2009,(1):15-16
汉字“严”有七笔,班主任工作的“严”也有“七笔”。请听我一笔笔细细道来:第一笔。严而有理当班级出现学生违纪现象时,教师首先要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拟出几种教育措施,经过反复思考,最后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教育措施。譬如,有一次,我班里有几位学生下河逮鱼,我知道后,拟出了三种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冉乃彦 《班主任》2010,(4):8-11
究竟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最彻底:“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其中“激发”二字,把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任务以及教师的教育方法表述得十分准确。  相似文献   

9.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不少教师未能真正地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而是在“爱”的大旗下,以自己为中心,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做的还是“严”字文章,不知不觉中拉开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对学生实施管理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通过课堂任务的不断完成,实现着整体教学计划的最终完成。在体育实践课的课堂上,如何对学生实施管理教育,以确保高质量、高水准的完成教学计划,是我们应该不断深入探索的课题。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古时如此,现今亦然。只有把“严”字放在思想道德高水准的天平上,教师才会发挥出其应有的客观效应;又只有把“严”字放在学生可塑性强的基点上,才会收到其应有的可靠效果。下面就实施强化管理教育,提高专业排球实施课教学效果的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教育有师道尊严的传统,有“教不严,师之惰”的警语,教师的“严”是大家都认同的文化观念,根深蒂固,至今在学校教育中还是主流观念。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严师出高徒的个例,而很少关注因为“严”失去学习兴趣,失去自尊自信的学生,很少关注因为“严”受到压抑,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耽误终身的孩子。在教育走向大众的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严”要做观念上的解构和更新。  相似文献   

12.
无论去哪所学校,进哪个教师办公室,你可能经常会听到如是抱怨: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真是难教。这样的说法可能有点偏激,但不无道理。随着时代的进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和离异家庭的增多,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等,学生的个性越来越鲜明,没有了以前的农村孩子的那份单纯朴实。却多了一份娇气、自私和小孩子不应有的“成熟”。在以前的教育中,推崇“严师出高徒”。但在现今的教育中,面对诸如此类的学生,这不一定行得通。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跟着变。以前的那种“严师”,更恰当的应表达为“凶师”,只会疏远与现代学生之间的距离,甚至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叛逆行为,也怪不得有那么多教育悲剧发生。那现今的教师是不是还要“严”呢?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严”必须要被学生心灵所接受,也就是说,先要在“严”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交个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缩小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教学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不断发展的保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要紧紧围绕“管理”“教师”“学生”这六个字开展工作。管理,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保证;学生,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要实现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强化绘图能力五字诀河北王文学一、贯彻一个“严”字为培养出能适应经济建设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人才,要把“严”字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黑板上示范做图、做习题,还是指导学生练习、批改学生作业,教师都...  相似文献   

15.
时下,由于教师的批评不当,引发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对抗的事例比比皆是;它不仅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恶化了师生关系。因此人们对传统的以“严”字当头的管理模式产生了怀疑,在教育中对学生的批评也越来越不被认可,许多教师感觉这个尺度很难把握,甚至提出了“我们能不能批评学生?”。“该怎样批评学生?”的疑问。其实批评作为教师运用语言手段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方法。只要得当,学生会乐于接受,并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谈对批评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现代教育环境下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师的"严"字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严"字教育的内涵,并对"严师出高徒"提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爱护学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严”与“爱”是一对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作为一个教师只有正确了解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内因与外因,做到“严中有爱,爱中寓严”,不断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自尊心,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严格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中有爱,严就是爱。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细微举止。即教育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判断教育理念的先进与否。离不开“爱”这把尺子。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一个“爱”字。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它体现在教师的举手头足之间,表现于教师的一颦一笑之中,因此,师爱应该倾注于每一个教育细节中。  相似文献   

20.
马展 《宁夏教育》2002,(12):47-47
常听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挂一句口头禅:“严师出高徒。”似乎实施教育就宽容不得,中小学也要一律以严待生,宽容就不是一种教育原则。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颇有经验的班主任,不无调侃地谈到他曾经“鼓励”过一个学生“犯错误”:“这个学生太正统太规范太标准化了,不大像正常青春期的学生。有一次工作中出了错儿,很难过地向我检讨,痛心于扣了班级评优的分数。我告诉他:工作中难免犯错误,但重要的是应该大胆工作,不要过分拘谨。你这个年龄不敢出点错儿,你就缺少生活乐趣,你就缺少与同伴交流沟通,你就缺少开拓进取的精神,你也就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