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小团圆》首先复现的是一个大家族的团圆。作者写大家庭的大而闹,实际是写大家庭中透人心骨的枯寂与人情的荒凉。在此背景上展开的九莉最热烈奔放的青春故事最能代表作者"爱情主义"的观念。在女性写作的立场上,《小团圆》批判的是男权社会的"二美三美团圆"现象,对男人见异思迁给予了无情的暴露。"小团圆"也表达了作者对坚贞爱情的向往,其价值就在于它真诚地记录了一个沉溺于爱情难以自拔的女人的爱情历程,让读者从中读出自己的感慨。作为一部精彩的情色小说,《小团圆》必将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张公善 《职大学报》2012,(5):32-34,7
如果说《小团圆》向我们展示了张爱玲的爱情主义,那么《雷峰塔》和《易经》则向我们揭示了张爱玲的另一个信仰,即生活主义。《雷峰塔》、《易经》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张爱玲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也为我们阅读张爱玲作品尤其是其小说提供了解读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作为早期话剧运动中出现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社,春柳社上演的剧目具有浓厚的悲剧特征,表现在为非常注重悲剧情境的渲染,以突出全剧的悲剧情调;重视悲剧冲突的设置,以展现人物命运的离合悲欢;在结局的处理方式上,打破了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采用西方悲剧中“一悲到底”的结构方式,以追求悲剧效果的惨烈性。春柳悲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戏剧已经初步确立起了现代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4.
与张爱玲的早期作品不同,《小团圆》在叙事上所表现出的“杂乱无章”、“结构松散”,其实是张爱玲有意识坚持的一种“反时间”、“反因果”和“反情节”的“反传统”叙事.从小说叙事的技术层面上看,《小团圆》出现了两个叙事者,体现了张爱玲“穿插藏闪”和“平淡而近自然”的晚期风格变化.  相似文献   

5.
圆满的结局是大众普遍的追求,然而《再生缘》就其本质来说是悲剧性的——悲剧性的结局、悲剧性的爱情、平等意识与现实的悲剧性冲突,这也是时代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正是这种悲剧性使作品愈加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也愈加凸显出它的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6.
对西方悲剧理论进行研究,梳理西方悲剧性结局理论形态形成、发展、演变的脉络,并提出西方悲剧性结局经过演变逐渐确定为三种主要形态,即“由逆转顺”型单一结局,“善无善报、恶有惩罚”型结局,“善与善对立、善无善果”型双重结局。  相似文献   

7.
作为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代表作,《热帖皮屋顶上的猫》向来是其所有作品中最备受争论的一部。其中一大重要原因是,威廉姆斯由于内心坚持或者外界压力而创作了三个不同版本的结局。而正是这三个不同结局,直接导致该剧男主人公Brick性身份不确定。由于不同版本的结局中Brick对妻子Maggie性要求的反应或不置可否,或模棱两可,以至于关于他究竟是异性恋还是自我厌恶的同性恋,莫衷一是。换言之,多数批评家认为是由于多个版本的结局,导致主人公性身份的不确定。此文试图跳出版本说的框架,基于酷儿理论研究的视角,旨在论述性身份的不确定是由性身份本身性质所决定,而非因为剧本结局的不确定所导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符际互补理论为理论框架,选取中国本土儿童绘本《团圆》为研究语料,研究中国本土儿童绘本中的语言符号系统和视觉符号系统是如何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来构建概念意义,实现中国传统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9.
《废都》中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意识社会"的附庸玩物,还是作为作品中完成知识分子迷茫困境中突围的不可或缺的拼图,文坛历来广有争议。我们可以借助西蒙.德.波伏瓦的理论,从"废都"社会背景、女性自主意识迷失原因、作者关于女性形象的思考、女性形象抗争的结局四方面分析,对《废都》中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有个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路遥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童话色彩,主人公出身贫寒,却有着帅气的外表,出众的才华,以及幸运的经历,给了读者一个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大多数作品中死亡和分手常是最终的结局。笔者认为,这种悲剧童话的构成有着深刻的根源,它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有较为深刻的文学意义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纤维创作的总结和思考,论述了纤维艺术中理性与情感的辩证关系.这相反相成的两部分存在纤维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并指导纤维创作者如何更好的思考和创作,在创作者、作品和观赏者之间形成理性与感性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宫崎骏是世界一流的动画大师,作品风靡全球。其作品蕴含了深刻的寓意,有对环境的保护、成长的感悟、亲情的向往、和平的热爱,同时又弘扬东方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具有较强的导向意义。作品中突显了环保意识的树立,家庭价值的彰显,友情的重视,世界和平的关注,亦对当代青少年思想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独创性是作品得受著作权法保护之实质要件。两大法系由于历史和价值理念差异,对独创性界定有别,我国立法中对独创性亦未有明释。在版权经济的繁荣背景下,宜厘清作品商品化的历史脉络,科学界定独创性标准,在实践认定中,将抽象的概括式判断原则与具体的作品分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总有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结局,犹如百米赛跑将近终点时,必须全力以赴,进行最后的冲刺,以最大努力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来。 结局是整体艺术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艺术血肉之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作者思想的升华与感情的凝聚点,是伸延文意与扩展情思的良机,是欣赏者领悟作品内涵的一把钥匙,是衡量创作意图与艺术功力的一个标尺。结局是人物性格的完成、故事的收场、矛盾冲突的解决以及主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现代小说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悲剧理论家。将鲁迅小说置于他的人生悲剧理论之下考察,可以发现鲁迅小说集中有部分作品能够称为悲剧性小说。从悲剧人物、悲剧结局、悲剧根源和悲剧取材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可以加深对鲁迅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理念、艺术手法、制作技术上不断践行探索、转型与创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蕴含了充沛的民族情感,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艺术创新亦得到长足发展,主要体现于:题材内容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人物塑造上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年轻化转码,在建构“中国动画宇宙”上形成跨媒介叙事形态,视听语言上打造顶级技术视听奇观。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文学时期,"平民文学"的理论价值导向使童养媳成为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是典型的童养媳。在封建传统文化中,长者本位与男尊女卑的伦理思想观念造成小团圆媳妇家庭地位低下,生存处境艰难。而在这无处遁逃的悲剧人生的背后,传达出的是萧红对待生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钢琴作品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港台地区对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视,和我国钢琴音乐作品教学的发展现状,对如何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意义、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实践探索进行了论述。因此,如何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传承钢琴文化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麦琪的礼物》艺术手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琪的礼物>通过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偶然的事件反映出必然的结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运用了巧合和细节,使不复杂的情节充满变化,引人入胜;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了作品所有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小说家欧·亨利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本文将以此文为视角,从题材选择、语言特点、情节安排和结局设计四个方面探析欧·亨利先生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