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孙武所做,成书时为十三篇,传播过程中,由孙武后世门人、弟子记述孙武言行、思想的篇章不断汇入。西汉政府先后三次从民间大规模收集、整理典籍,《孙子兵法》遂扩充至八十二篇,其中十三篇为内篇,六十九篇为外篇,藏于中央府库。汉末动乱,八十二篇尽毁,曹操据民间传本重新删定十三篇,对后世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8,(1)
银雀山汉简与《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校略文/褚良才(博士)汉简乃文物,兵法乃文献,二者有无关联,当以校考为先。参读银雀山汉简(下简称:汉简本)与《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下简称:82篇本)及传世之《孙子兵法》十三篇本,则各具长短。例如:汉简本为长者:〔□□□...  相似文献   

3.
关于孙武与《孙子兵法》一书的关系,学界一致认同"司马迁肯定孙武著《孙子兵法》说",但是从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提供的线索仔细分析,却存在若干疑问,利用这一内证,结合司马迁的史料观、书法以及其传记原则等外证,可以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8,(3)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析评文/浙江·褚良才(博士)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今于《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下简称82篇)之研究,亦当循此。“愚也闻见孤陋,...  相似文献   

5.
中国著名的“兵学宝典”《孙子兵法》已由法国专门研究国际关系和远东战略问题的妮凯女士译为法文。她将《十一家注孙子》直接由中文原文译为法文。译文分为两部分,各成170余页的单行本。一本是1988年出版的《孙子兵法十三章》,另一本是1994年出版的《曹操和李荃的解说二篇》,均由经济研究出版社出版,每本售价125法郎。 以前,法文本的《孙子兵法》均转译自英文。妮凯的译本则填补了从中文原著翻译的一个空白。该法文本的“序”和“前言”占了全书较大的篇幅,其中颇多精辟独到之语。法国国防研究基金会研究主任普雷斯达将军在“序”中,由战略观点回溯西方  相似文献   

6.
火攻"三篇     
《今传媒》1998,(2)
「火攻」三篇【编者按】民藏《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手抄本中有《火攻》篇,武经七书本和银雀山汉墓竹简本也有《火攻》篇。现将三篇《火攻》一并刊出,供读者相参考辨一、张藏本《孙武兵法》第六十四篇《火攻》【孙武兵法·第六十四篇火攻】见敌难服,动火也。故火攻有五:...  相似文献   

7.
(四) 孙武春秋时兵家。字长卿,齐国人。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间,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他主张改革图强,认为当时晋国六卿所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其中亩大而税轻者可以成功(见山东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孙子兵法·吴问》)。认为“兵者国之大事”(《计篇》)。提出“知彼知  相似文献   

8.
孙子(前545—前470),名武,春秋末年著名的军事家。刘向《新序》说“:孙武、乐毅之徒,兼前世之贤将也,久将深奥,其事难知。”(引见《太平御览》卷二百七十六引)根据宋人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孙武的先祖姓陈,本为陈国贵族,后因陈国内乱逃到齐国,至齐后为田氏,成为齐国的一大世族。由此可见,目前学术界关于孙子其人、其事、其书的研究,由于史料有限,有许多谜团并未解开,所以研究中尚有很多的分歧。本篇主要探讨《孙子》古版本、引文、相关的论文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一、古版本和引文银雀山汉墓竹简简本: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7,(12)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答问文/褚良才(博士)或问一:您能否用一个字直截了当地说:“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究竟是真是假?答曰:考。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字来回答,只能是这个字。因为“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的披露现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研究现状则为“雄兔脚扑朔,雌兔眼...  相似文献   

10.
在海军报的宣传中,外事活动的消息是常见的。这种报道,必须严肃、严谨,但在表现形式上,容易造成程式化、呆板。《美海军陆战队司令来访》(《人民海军报》3月17日),改变了常用的写法,虽然只是一篇200多字的短文,却显得充实、丰满而有文彩。一是比较自然地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海军仪仗队和着雄壮的军乐,用脚步掀起有节奏的‘涛声’”,不但描绘了海军仪仗队的雄姿,而且联想到海洋。二是巧妙使用背景材料。在“海军仪仗队向……将军致意”的一句中,加进了这位将军的历史,这比在消息末尾再介绍人物的历史情况显得自然。三是尽量避免套用常见的象“奏两国国歌”这样的句子,虽也简明、扼要,但读来总觉平淡。这次写为“海军机关办公大楼前先后响起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05年度全球亿万富翁榜,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虽然财产略微缩水,但仍以465亿美元的身价连续第11年蝉联全球最富。而瑞典家具巨头、“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以230亿美元身价排名第六。这则消息也为2004年的一桩新闻“公案”画上一个句号。2004年4月初,瑞典《商业周刊》率先报道了“全球首富易主”的消息,报道称:由于美元汇率下降,瑞典宜家公司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以4000亿瑞典克朗(约合53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将盖茨挤下世界首富的宝座。这条消息很快被路透社等多家媒体引用。然而,两天后宜家公司发…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8,(2)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有了研究本本刊讯最近,曾因真假之争而扑朔迷离的《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已有研究本在西安出版,为各界人士提供了考辨资料。自1996年9月西安发现民藏《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手抄本的消息报道以后,由此引发真假之争至今悬而未决。由于种种原因,收...  相似文献   

13.
《拚搏报》3月8日报道说:“最近,阿根廷足坛又出现一颗新星,这就是著名球星迭戈·马拉多纳的弟弟——乌戈·马拉多纳。目前,小马拉多纳已入选阿根廷少年队,这个队是为参加将在中国举行的第一届柯达杯而组建的。”《安徽体育报》3月16日在一则报道中说:“据行家预测,世界上最有可能突破二米四一大关的将是朱建华、默根堡……其次才是帕克林……”这两篇报道如果登在去年8月以前的报刊上,想必会引起大家的兴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出现在今年的报纸上,而且是专业体育报纸。  相似文献   

14.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15.
    
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产生得颇早的一种文体。它创始于周末,特别发达于汉代,经过历代作家的创作实践,在体制上不断有所变化。它一直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重要的文体之一,所谓“诗词歌赋”,“赋”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在中国文学史上,赋体作品的最早写作者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学者荀况。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荀况有赋十篇,现存五篇(或称六篇,即《礼》、《知》、《云》、《蚕》、《针》,外加《佹诗》),收在《荀子》一书中。赋这一文体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从字上讲,“赋”是“铺陈”的意思。汉代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正义·关睢传·疏)))梁代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所谓“铺”  相似文献   

16.
张晓丰 《新闻传播》2006,(2):32-32,33
前不久,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05年度全球亿万富翁榜,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虽然财产略微缩水,但仍以465亿美元的身价连续第11年蝉联全球最富。而瑞典家具巨头“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以230亿美元身价排名第六。这则消息也为2004年的一桩新闻“公案”画上一个句号。2004年4月初,瑞典商业周刊率先报道了“全球首富易主”的消息,报道称由于美元汇率下降,瑞典宜家公司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以4000亿瑞典克朗(约合53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  相似文献   

17.
《北美日报》5月15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开放·放松·信心》,说我“不回避、而且充满信心地处理敏感问题,报喜也报忧,表明中国的开放、改革正在深入,领导人胸襟开阔,放松,自信,令人鼓舞”。摘要如下: 北京《人民日报》11日起开辟专栏,议论人们关切的物价问题。新华社9日连续发布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百余人死亡和南通客轮翻覆近百人罹难的重大灾祸消息。同日英文《中国日报》报道广东工厂氰化物污染梅江,毒死50吨鱼。三项消息一并为《纽约时报》转载。不回避、而且充满信心地处理敏感问题,报喜也报忧,表明中国的开放、改革正在深入,领导人胸襟开阔,放松,自信,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定义及其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中“文化”这个词,本是对拉丁文culture一词的意译。那么,为什么用“文化”二字来翻译那个拉丁词呢?这就因为中国古籍中本来就有“文”“化”二字的关连使用,而其含义又与现在所说的“文化”有一些关系。 例如《易经·贲卦·彖传》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正义》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又如刘向《说苑·指武》篇更把“文”“化”二宇连在一起:“凡武之为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以上《易传》把“文”“化”二字关连使  相似文献   

19.
解放军报二版的《军营之声》专栏,作为署名新闻评论园地,开办10多年来已编发稿件千余篇。由于文章出自广大官兵之手,贴近实际,贴近“中心”,贴近群众,寓事于理,小中见大,集新闻性、思想性、说理性、指导性于一体,加之现在的解放军报二版是“军事·后勤·科教”版,该专栏的文章自然也更具“军味”,因而颇受部队官兵欢迎。作为该专栏的责任编辑,我从多年来接触大量来稿及其编辑实践中感到,给该言论专栏写稿,需要在新些、深些、准些上下点功夫。先说新些一篇署名新闻言论的成功或失败,关键在选题和立论,核心是一个“新”字。“文求一点新”。我…  相似文献   

20.
消息探源     
“消息”是一个很常用的词,一般指音讯的意思,如,“消息全无”,即没有任何音讯。作为新闻专业的一个术语,消息则专指最常用、最简练、最直接、最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然而消息最早的含义却不尽如此。在我国,“消息”一词的出现比“新闻”早得多。虽然“新”和“闻”两字早就散见于殷墟甲骨文中,但联成一词使用却在秦汉以后,据考最早见于《新唐书》中,唐初孙处玄曾感叹当时很少有记录新鲜事的书,而云:“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这里的“新闻”主要指奇闻异事、街谈巷议、新鲜见识等,恐怕类似《汉书·艺文志》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