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华云 《成才之路》2010,(30):48-48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要合理用好现存的教材,找准"想象生长点",也即补充教材的文字"空白",补充、扩展教材的情节"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空白",放飞学生的梦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2.
方志美 《学子》2012,(8):34-35
绘画讲究"留白",通过"留白",给观赏者留下视觉延伸的空间,丰富画面的意境,提升画面的美感。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课文常常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意"的空白,这些留白往往最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背景下,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丁秀英 《考试周刊》2011,(87):24-25
新课程带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语文教材给予教师和学生广阔的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文本包含很多空白,更有利于师生探索、学习,这些是极其珍贵、有营养的"可炊之米"。只有认真挖掘、钻研教材这些闪光点、空白点及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灵活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辐射",为这些空白点的韵外之意、弦外之音补白,才能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合理地挖掘文本的空白处,积极地实现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引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超越文本,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吃得饱"、"吃得好"。  相似文献   

4.
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空白”是关于艺术作品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空白”效应。  相似文献   

6.
文本中的“空白”就是指作者未写出来的部分,但写出来的部分却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暗示或提示”。在教学中,如能不失时机地抓住文本的空白,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达到个性化的理解,为课堂教学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8.
《诗品》有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文学作品的"空白",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参与完形想象的思维活动,并营造出模糊、朦胧的意境。然而,一个人想象水平的高低与其生活阅历的多少和知识涵养的高下是密不可分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明确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9.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字、词、句、段、篇,甚至是标点符号中,往往留有许多空白点,这些空白点总称为"文本空白"。"唯此窅窅摇摇之中,有一切真情在内,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明代哲学家王船山的这一句话道出了文本的"空白美"。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巧妙挖掘其中的"空白点",利用这些"空白点"让"思维定格"的孩子们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利用这些"空白点"引领学生的个性化独特体验,从而不断丰富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中职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职高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面对越来越多的职高学生不知道语文课学什么,教师不知道该怎样上语文课的尴尬局面,本文从"有用"、"有神"、"有趣""有闲"这四个中职语文课堂的关键因素入手,提出语文课堂应该回归本真,为中职学生的"学以致用"和"精神濡养"而教,从而让学生从容面对"生活",让学生真切获得"精神",使中职语文课堂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12.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开心果",学生乐在其中;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创造坊",学生能够生动探索;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助推器",学生能获得全面发展。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老师,就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快乐的语文课堂,真正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和谐变革。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中的"空白",是为读者进行再创造留下的空间。解读文学作品,要善于选取文本中的"空白",创造性地让学生填补文本的空白之处。补白要选择合适的"空白"点,可以选择写景空灵而又满含作者情思的画面,可以选择情节空白处,还可以选择作者表达情感含蓄、欲言又止而没有言明之处。补白,让学生走进作品,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巧妙利用行文中的空白处,根据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想象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有选择有重点地填补"空白",引导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既能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认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教学中,我以课文为突破口,做到读写结合,加强课堂练笔,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教材的空白处进行合理而丰富的想象,该激昂处激昂,该委婉处委婉,品得个中妙谛,利用这些意味隽永的空白,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进行拓展和延  相似文献   

16.
李华 《时代教育》2012,(22):81-82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则在于思考、联想和想象。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和联想的时空,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借用"空白"这一艺术手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则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思维,又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无"比"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们往往通过"空白"给读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文学上空白语言,是对本可以直接表述的意思却有意进行省略处理的文学手法。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鲁迅先生更是以其如椽之笔创设了作品中独到的"空白妙境",启人心智,发人深省。下面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分析教材中"空白"语言的特点,以更好地体会鲁迅作品中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主要有:表示人物描写的"空白"、表示说明对象的"空白"、表示思想感情的"空白"、表示文章线索的"空白"、表示文学效果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正> “空白”是关于艺术作品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空白”效应。1 导入留“空白”“课开始,情趣生”,就是指一种引人入胜的导入美。就生物教学而言,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语言结  相似文献   

19.
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往往只勾勒传神的几笔,留下大片空白任人想象。文学作品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抓住这空白处,化虚为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1.“留白”处想象文学作品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含蓄性,文中往往留有许多“空白”之处。教师应该引导...  相似文献   

20.
周月佳 《考试周刊》2012,(65):36-37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善于抓住细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作者就该怎样抓住细节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做了几点尝试:(1)把握人物,再造想象;(2)抓住意象,情感共鸣;(3)抓住结尾,延伸感悟;(4)再现情节,角色表演;(5)利用"留白",延展精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善于抓住作品的想象点,在结尾处延伸,在空白处巧补,在精妙处着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他们就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在语言魅力的蓝天下,感受作者的情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