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投掷教材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由于它存在着安全性差、练习方法单调、兴趣性低、场地要求高等不利因素,给投掷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近年来笔者经过不断尝试,总结了三种新的投掷辅助练习教材,通过在教学中的运用,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较快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头上甩鞭法(主要适用于掷垒球和标枪)练习目的:帮助学生体会投掷时用力的顺序并提高出手速度。动作方法:以右手为例,侧身对投掷方向,左脚在前,两脚左右开立,成右弓步为好,右手持一自制鞭子(鞭把长30厘米,鞭长3~4米),眼看投掷…  相似文献   

2.
朱剑明 《中华武术》2008,(12):24-24
原地推铅球是体育高考的必考项目,提高专项力量是提高成绩的有力保证,笔者结合自身训练高考体育生的实践,总结出一些原地推铅球的专项力量练习方法,仅供大家参考(所有的练习均以右手为投掷臂,左手为非投掷臂)。  相似文献   

3.
标枪运动员的常用专门力量训练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右手投掷为例)一、鞭打小竹条(一)图示 (二)目的 1.发展腿、髋、躯干和肩带的专门快速力量。 2.建立大环节带动小环节的用力顺序感觉。 3.提高专门协调能力和改进技术。 (三)方法与要求 1.手持小竹条(或树枝),进行原地、短助跑和全程助跑鞭打练习。 2.发力动作以右腿、右髋的转动为主,充分翻肩快速向前上方鞭打。 3.动作结束时身体左侧形成稳固支撑。 二、反弹球 (-)图示 (二)目的 1.发展躯干、肩带和投掷臂的速度力量。 2.培养快速用力节奏。 (三)方法与要求 1.投掷臂手持带球,非投掷臂手扶墙面…  相似文献   

4.
一、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 (以右手投掷为例)侧对投掷方向站立,右脚站在投掷圈中心附近,与投掷方向约成100°~135°角,右膝角弯曲控制在130°~150°之间,左脚站位略靠左,左脚尖和右脚跟大约在一条线上,并与投掷方向约成45°夹角,躯干右转使腰腹间的肌群能在用力开始前预先拉长或扭紧,身体大部分体重落在右腿上。  相似文献   

5.
掷铁饼是田径运动中较为复杂的投掷项目之一。它是由握饼、预备姿势和预摆、旋转、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几个技术环节所组成。其每一个技术环节的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铁饼成绩的好坏,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旦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以后就很难改正。在铁饼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常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如下(以右手投掷为例)。  相似文献   

6.
一、滑步推铅球 (一)原地拉胶带 1.目的:发展下肢、髓部和躯干的专门力量,建立大环节带动小环节的用力顺序,以及体会出手动作中上体、肩带和投掷臂的直线肌肉用力感觉。 2.方法:将2~3米长胶带一端固定于地面位置,面对胶带,两脚前后开立(右前左后)约一肩半宽,右手握住另一端。降低重心,体重压在弯曲的右腿上,左肩和右膝大约在同一垂直线上。右腿和右髋发力带动躯干和右臂向投掷方向转动,以胸带臂拉引胶带模仿推球动作。恢复开始姿势进行重复练习。 3.要求:开始姿势体重充分压在右腿上,下肢用力以转动为主,投掷臂充…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标枪技术教学一直遵循着“最后用力到助跑”的教学顺序。其中最后用力的技术教学占去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这样的教学顺序有时会造成教学过程的周期过长,标枪的投掷节奏也掌握不好,从而严重影响了标枪完整技术的掌握。为了克服以上的教学不足,就标枪技术教学,我们重新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练习1:持枪助跑教学要求:(1)助跑距离15米,跑速中等,先不做步数要求。随着助跑技术的掌握,要求用10-12步跑完。(2)在跑动中投掷臂随着跑的节奏做前后摆动。(3)在跑动中把标枪控制好。练习2:走动投掷步练习教学要求:(1)引枪…  相似文献   

8.
发球绵软无力?别着急,有6个简单妙招能提升你的发球威力,赶紧来学吧。妙招1投掷投掷能力的增强,对发球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掌握了正确的投掷技巧,便能很容易地把投掷动作转化为正确的发球动作。练习中需要使用所有的肌肉群,令腿部动作协调,顺利完成重心转换。方法:分腿直立,与髋同宽。右手持球(以右手持拍者为例),向后伸展手臂,左腿向  相似文献   

9.
我是县城小学的体育教师, 在实践中,克服了人数多、场地小的条件,自创“三多一注意”方法来提高小学生投掷兴趣,现介绍如下: 一、三多 (一)自制小器材多 教师自制器材有竹条、彩带球(系有彩带的垒球或其他小球); 学生自备器材有纸飞机。纸板、沙包、橡皮球、(旧)羽毛球。 (二)投掷方法多 对地练习:打纸板游戏、对地掷橡皮球反弹比高。 对空练习:掷纸飞机、沙包、橡皮球、羽毛球、彩带球,甩竹条。 对墙练习:根据学生身高,在墙上画不同高度的图案,让学生对着图案掷。 击悬挂物:在投掷区上空悬挂球、花环或其他标志物,让…  相似文献   

10.
李建国 《中华武术》2007,(12):41-44
投掷铁饼的技术,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通过人体的旋转和位移将铁饼投掷出去。笔者认为铁饼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以右手投掷为例):  相似文献   

11.
一般情况下,与投掷臂相比非投掷臂不太引人注意,但实际上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正确理解非投掷臂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形成爆发式的投掷动作。下面以右手投掷为例,对左臂的作用进行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应 《体育教学》2008,(2):54-54
练习一:自抛自接 方法:学生将球置于左手掌心,在身体前垂直向上抛起80~100cm左右高度,然后伸右手接住球。在球被抛起到被接住的这段时间内,练习者可以做连续击掌动作来丰富此练习内容(图1、2)。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铅球在我们诸多训练项目中最枯燥,最单调,同时它的投掷技术也比较复杂。先后经历了原地推技术,侧向垫步式推技术,背向滑步式推技术和背向旋转式推技术。因而在铅球训练方面就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我们知道影响铅球投掷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器械出手时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所以我们在技术训练中一定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下面我就从技术训练的角度来谈一下如何提高和改进铅球出手瞬间的速度,角度和高度(注:在下面分析中均以背向滑步式右手推铅球为例)。旨在为铅球技术训练,尤其是给我们基层训练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推铅球教学进度。我经常被问到怎样决定你的队员采用旋转式,还是滑步式的投掷方法呢?我听取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观点。我认为这很简单,我把旋转式和滑步式都教给他们,看哪个动作队员做得好就用哪个。以下的材料是我以右手男投掷队员为例整理的,并把投掷圈想象为一个刻有时间的表盘。(见图1)  相似文献   

15.
邢宝忠 《武当》2024,(2):21-24
<正>(接上期)二十八、左右分脚1、问题:弓步摩转时,手慢,弓步到位后,手还在抹转。后果:不符合太极拳“一到无有不到原则”。纠正:脚前出,脚跟落地后,随着脚前掌下落的同时,右手前出,右手速度稍快些,弓步的距离短,速度稍慢些,弓步到位的同时,手也到位。(右分脚与左分脚同理)2、问题:弓步摩转时,身体左右扭摆。  相似文献   

16.
<正>一、本技术教学的目的任务建立正确的投标枪的助跑,交叉步,最后用力和缓冲等基本技术模式。二、教学步骤(以右手投掷为例) 1.学习鞭打技术练习1:使用轻器械(如垒球、小铁球等)进行单臂投掷练习  相似文献   

17.
一、器械上进行改变 进行投掷项目教学时,采用代用器材(如羽毛球、乒乓球、小皮球、小沙包等)和实行器材(垒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种做法有以下几种好处:(1)解决了场地器材的不足;(2)使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得到了提高;(3)给组织教学带来了便利并增加了练习密度;(4)能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 二、抓准投掷项目的重点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观察,我发现小学生投掷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是力量素质差(特别是速度性力量)。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生理机能发育还不全,适于多做速度性…  相似文献   

18.
体育运动中抛物体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抛物体运动规律对两类典型的抛物体运动(投掷项目、篮球投篮)进行了分析。在投掷项目中,投掷器械的飞行远度作为目标函数,在Excel中计算了不同的出手速度(V0)、出手角度(θ)及出手高度(H)对器械飞行远度的影响;在篮球运动中,以投篮的最小速度角和最小进篮误差作为目标函数,计算了不同的投篮距离、出手高度的情况下,投篮的最佳出手角度,寻找出篮球投篮最佳出手角的变化规律以便于运动员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19.
戴媛  罗昱华 《体育教学》2011,(10):69-70
案例背景: 原地投掷是小学里学生必须掌握的运动技能之一,它由预备、转体、挥臂三个动作组合而成。学生学习时的重点是:投掷时动作正确(转身后肘关节向前)和最后的快速挥臂;难点是整个动作的连贯,全身协调用力将球投出(图1)。  相似文献   

20.
<正> 初学推铅球的学生常常只用手臂力量推铅球,这种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对推铅球的发力概念不清。2.身体素质差,掌握不了正确的技术。3.思想过度紧张导致动作失调。笔者就投掷过程中存在的上、下肢和腰、背用力不协调,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具体方法如下: 一、做最后用力预备姿势的练习练习者左右分腿站立,身体左侧对投掷方向。右手置球于颈部,左臂在体前上方微微弯屈。接着,上体扭转90°,以背对投掷方向。右腿弯屈,使全身重量落在右腿上。二、做原地推铅球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