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领导、同志们:今天,我们诚邀大家一起纪念《军事记者》出版发行500期。大家能够拨冗出席这个座谈会,是对我们的厚爱和支持!我代表解放军报社党委、社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军事记者》于1958年5月创刊。创刊之初刊名为《解放军报通讯活页》。开始是不定期地印发《解放军报通讯活页》,发至师以上宣传部门和本报特约记者、通讯员。后《解放军报通讯活页》改名为《解放军报通讯》,为16开本的月刊,1983年公开发行。1985年1月,《解放军报通讯》改名为《新闻与成才》。2001…  相似文献   

2.
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17年前,《新闻与成才》的前身──《解放军报通讯》编辑袁良同志,在乌鲁木齐市边疆宾馆给原乌鲁木齐军区新闻干部骨干培训班授课时,我结识了《解放军报通讯》,从此后,她便成为我新闻学步的唯一良师。17年来,我年年坚持自费订阅她,阅后精心保存,至今一期不少。《新闻与成才》开辟有“业务探讨”、“采写体会”、“成才足迹”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写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撰写的,是我学习的优秀教科书。经过认真学习,我逐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我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  相似文献   

3.
这是8年前的事了。这些年,我不知瞧了多少回镶在相框里现有些发黄的那张在北京前门城楼上与《新闻与成才》编辑的合影。每瞧一回,总有一种激情激励我向着人生制高点不停地攀登。第一次见到《新闻与成才》(当时叫《解放军报通讯》)是1981年。在我刚当兵的新兵连里,见一名叫刘长江的新兵班长手中有一本《解放军报通讯》,是讲如何写稿子的。后来我便经常借阅它并试着写起稿子来。不久,我就在驻地的广播站中了稿。虽是篇广播稿,我却非常珍惜她,因为她是《解放军报通讯》引我后来走上新闻干事岗位所播下的第一粒种子。后来,我当上《人…  相似文献   

4.
我是《军事记者》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三朝”老读者了。早在一九八八年,当时我在连队任文书时,指导员就给我订阅了《解放军报通讯》,他拿着杂志笑盈盈地对我说:“小王啊!这是一本好杂志,业余时间看一看,说不定能帮你什么。”我接过指导员送来的这本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开始自费订阅《解放军报通讯》,后来杂志改名为《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以后,我仍然订阅。我感到,杂志三次更名,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在首期《军事记者》出版前夕,记者走访了原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邵主席曾在解放军报工作过21年,是军报的老领导,离开军报后,仍对军报的宣传和我们的军事新闻业务刊物十分关心。这次走访,记者当面聆听了他围绕办好《军事记者》和搞好军事新闻宣传问题,所谈的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  问:请问,您对《新闻与成才》改名为《军事记者》有什么看法?  答:《新闻与成才》改为《军事记者》,是件很好的事。《新闻与成才》从1985年由《解放军报通讯》改名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当时,我还在解放军报工作,…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兖州县报,是一家复刊时间不长、仅有11名工作人员的小报。几年来,报社很重视智力投资和智力开发工作。如《新闻战线》、《新闻业务》和《解放军报通讯》、《大众日报通讯》都人手一册;凡是有关新闻方面的书籍和《辞海》、《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能买到的  相似文献   

7.
我领到了一张记者证,墨绿色的。我成了《解放军报》的一名记者。和我同屋的是一位老记者,方正的脸庞,宽阔的前额,戴一副近视镜,举止沉稳,每日里埋头写稿,十分认真。我受命采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他——邵一海。真没想到.我们的交谈.成为我踏上新闻工作岗位难忘的一课。假如你是《解放军报》的热心读者,一定对邵一海这个名字不感到陌生。因为我军三十年来一些英雄人物的报道,象安业民、王杰、麦贤德、陶绍文……他都参加了。也许读者最为熟悉的是他近几年发表的《所谓“二月逆流”的真相》《“联合舰队”的覆没》《最佳轨道的探索者》《在核科学技术的高地上》《希望之光》……他那朴实流畅的语言,简洁明快的风格,给军内外的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他从一九五○年走上新闻岗位,写了近两百万字的新闻作品,有不少佳作被收入通讯特写、报告文学集,有的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一九八四年他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8.
解放军报记者简妮曾以通讯《请你理解我的爱》一文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又出版了新闻作品选《两条眉毛一本书》。她写新闻不落陈套,勇于创新,就以她的新闻导语而论,便可见其一斑:新颖活泼,文彩斑斓,而又恰到好处,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试列举并品尝她发表在解放军报上的几条新闻的导语。一、奇句诱人,画龙点睛。如《国防大学举行首届开学典礼》(1986、3、2)的导语:  相似文献   

9.
潍河知道,像他这样1988年的新兵,想在新闻和文学界都获得承认,没有作品什么都是白搭,因此无论是顺境中的笑靥,还是逆境中的沮丧,他都不当一回事。潍河是由文学改行写新闻的,写惯了诗歌散文的他面对新闻,曾如狗咬刺猬般束手无策,愣把一个学雷锋典型的通讯写成个既不是诗歌又不是散文的“四不像”,拿到“师傅”靳士考那里,换回个“没味”的评语。潍河脖子一拧,转身跑了200公里路与那个典型呆了一个月。一个月之后,靳士考就在《解放军报》上看到那篇2500多字的通讯《父子兵》。老靳的激将法管了用,便不无得意地嘟回了一句:潍河…  相似文献   

10.
2008年2月12日,新华社播发了我和武警水电指挥部新闻干事史志强采写的通讯《风雪中,我们在行动——武警水电官兵抗冰抢险纪实》,又被《解放军报》等数十家报纸和网站刊登。这是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以来,取得的又一份成绩。  相似文献   

11.
历时44年的《军事记者》今年第9期出版发行500期,这是一个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日子。《军事记者》1958年5月创刊,最初刊名为《解放军报通讯活页》,内部发行;1959年5月第一次改刊名为《解放军报通讯》;1985年1月第二次改刊名为《新闻与成才》;2001年1月第三次改刊名组织,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新的国际国内传播形势,肩负着宣传党的新闻方针政策、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媒体发展、回答媒体在新闻宣传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等重任的新闻专业期刊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正确导向,服务于全党全军的工作大局。  相似文献   

12.
我是连续4届的老学员。本来参加3届新闻函授学习之后,我基本上掌握了新闻的写作规律和技巧。但每参加一届函授,都使我感觉到:投入中心,受益无穷。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第六届新闻函授,开始了函授生活的第4个年头。新年伊始,随着新春的到来,我却进入采撷新闻成果的季节:被省军区、军分区、吕梁地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工作者,而且收到《解放军报》、中国民兵《钦州杯改革大潮中的民兵先进典型通讯征文》三等奖证书,《战友报》社“大同杯”后备军风采征文二、三等两个获奖证书,以及《山西日报》通讯征文一等奖、《国防时报》…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一名军人妻子。曾几何时.我对我那口子很不理解。他是《解放军报》的一位作,更是《解放军报》的一位忠实读。他对《解放军报》的感情就像大海一样深沉.成天没完没了地翻、没完没了地剪《解放军报》,枕头边、书柜里、餐桌旁,随处可见报纸,有时夜已经很深了,他还抱着《解放军报》啃个不停。为此,我没少和他闹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有新闻而写出来却平平淡淡”或“总感到没什么新闻可写”,这是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常遇到的问题。本期我们请解放军报记者部副主任王文杰同志回答河南战士黄增瑞提出的有关新闻敏感性的问题。王文杰同志是解放军报主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当记者18年,发表多篇文学和新闻作品。出版过《军中好男儿》、《蛛网》等五本报告文学和散文集子。《飞向南太平洋》、《冰峰哨卡》等10多篇消息通讯获全国、全军多种新闻奖。  相似文献   

15.
我是新闻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也是贵报的一个热心的通讯员。在我刚刚跨进新闻门槛的时候,赶上了举世瞩目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斗。半年来,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炮火轰鸣的猫耳洞里,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评论等一百五十多篇,被《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台等全国二十多家省以上报刊、电台采用八十七篇。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龙君、熊忠辉报道:11月8日,解放军报高级记者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由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主办,解放军报、军区军兵种报社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高校新闻院系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江永红现任解放军报副总编辑,曾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从一个炊事员到高级记者,江永红奋斗在军事新闻战线,不断创新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采写特色。他或他与同行合作采写的《“蓝军司令”越练越狡猾“红军司令”越练越过硬》、《老山有个孙干事》、《孙铁锤传…  相似文献   

17.
我是在党的长期培养教育下经过实践锻炼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1950年,当我还是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时候,就担任了《进步日报》、《天津青年报》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通讯员。抗美援朝参军后,先后成为《华北解放军》(后改为《战友报》、《空军报》和《解放军报》通讯员。1964年正式开始了新闻生涯,在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任新闻干事,被聘为《空军报》和《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8.
通讯《透视盛赞》(载《解放军报》2000年12月4日头条)刊登后,受到同仁和读的赞誉。一些朋友很希望我从新闻业务角度介绍点东西。其实。写这篇报道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最深的体会就是以平常心写典型。这里我把采写经过如实记录下来,读或许能够从中体悟到采写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9.
陆小华 《军事记者》2002,(10):14-14
我们该如何评价一本杂志的贡献与成就?有时候很难找到恰当的词语。但作为《军事记》杂志的读和同行,也许可以说,一本杂志的影响就是她为自己造就的最好的纪念碑。这样的纪念碑已经远远不是人们经常说的口碑,实在是深藏在人们的心底。许多人说过,他走上新闻工作岗位,是从阅读像《军事记》这样的新闻专业期刊开始起步的。虽然时隔20年,我至今仍然记得一本翻得很旧的小开本的《解放军报通讯》传到我手里的样子,虽然,那是在一所学校而不是军营。  相似文献   

20.
郭峰 《军事记者》2006,(3):72-72
说起我喜欢写新闻稿子的事,全是老函授学员——爸爸带动的。记得入伍前,我从爸爸保存完好,而且纸张有点发黄的数十期《新闻与成才》杂志和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结业证书中可以看得出,爸爸曾是解放军报连续三期的新闻函授学员。有一次我与爸爸闲聊时听他说,那些年仅焦作军分区系统每年就有百余名人武、专武干部参加解放军报的新闻函授,而且有位编辑老师还亲自来焦作为这些学员上辅导课。我还知道爸爸就是在这位老师的直接辅导下写作水平提高很快,时常有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民兵、法制日报等媒体上发表。其中,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艰苦奋斗铸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