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帕纳休克于1958年将《红楼梦》翻译成为俄文,这是《红楼梦》首次在欧洲出版的外译本。帕纳休克在这部鸿篇巨著中,对多达950个人名的翻译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有些翻译精彩之极,但同时对人名也有误读、误译的地方。其中的精彩之处值得赏析,误读、误译之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白晶 《海外英语》2011,(8):180-181,187
从杨译本《红楼梦》中几个具体实例出发,分析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时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及他在翻译中关于文化内容处理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现象普遍存在且具有必然性。本文借用Andrew Chesterman的翻译伦理分类模式,结合例证,分析霍译《红楼梦》中的几种文化误读,从而探究其误读产生的原因。霍译本中误读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译者自身的伦理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对《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的一些翻译微观问题的对比和探讨,展现《红楼梦》翻译之难,激发后人在学习鉴赏的同时,勇于挑战困难,推出更多更精彩的复译本,使《红楼梦》的翻译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节选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一些精彩的明喻和暗喻句的翻译,并分析了其翻译的技巧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黄敏慧 《海外英语》2012,(3):123-125
小说《红楼梦》人物对话中存在着大量仿拟修辞。但是仿拟的翻译却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因为有的词句在汉语中能够制造出仿拟效果,但英语中不一定存在着与它们对等的词句。该文以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中仿拟辞格的翻译,归纳出两位译者在处理仿拟时使用的翻译方法,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巧妙之处。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使用了大量的体态语来塑造人物形象,不仅推动了故事发展,也反射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杨译、霍译和乔译《红楼梦》体态语翻译的差异,从体态语翻译策略角度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译者对体态语所传达的精彩‘无声’信息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大量出现的颜色词使得这部巨著具有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其中“红”系颜色词作为分化最为细致的词群,其所体现的颜色范畴与构词方式十分多样。文章拟将“红”系颜色词分为修饰服饰·织物、自然物·器物·建筑、人体三类,通过分析崔溶澈、高旼喜《红楼梦》韩译本中的“红”系颜色词翻译,探究译者在翻译时使用的翻译策略,指出误译之处并提出修改方案,或对《红楼梦》韩译本的修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的一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中包含了许多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中国古诗词的丰富内涵,文化语境成为了《红楼梦》特别是其古诗词翻译的棘手问题。该文从文化语境的一个分支,地域文化语境的角度出发,对诗词中翻译中西方地域差异之处进行研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拙见。  相似文献   

10.
方志丹 《海外英语》2014,(17):192-194,197
作为中国的一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中包含了许多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中国古诗词的丰富内涵,文化语境成为了《红楼梦》特别是其古诗词翻译的棘手问题。该文从文化语境的一个分支,地域文化语境的角度出发,对诗词中翻译中西方地域差异之处进行研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拙见。  相似文献   

11.
月亮意象的文化内涵--从时空合一思维的角度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合一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思维特点。月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表现时空合一思维的重要意象,往往揭示了深邃的宇宙生命之道。月亮意象又是永恒的时空意象,常用来抒发深沉的历史人生悲慨,传达出中国化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2.
阿利亚对以色列建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 8年以色列建国前 ,散居世界的犹太人共掀起了 6次大规模的阿利亚。阿利亚对以色列建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阿利亚后 ,以色列工人运动建立了一个由犹太人自己履行一切经济职能和组织职能的社会 ;犹太工总成为移民发展的动力之一 ;希伯来语的复活 ,希伯来语报纸的发行及各类犹太学校的建立 ,培养了大批犹太专业技术人员 ,为以色列国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础。犹太工总创立的哈加纳 ,成为建国后以色列国防军的主干力量。  相似文献   

13.
徽州本土衣食匮乏导致当地之人寄命于钱,从而对开办货币借贷业有旺盛的需求,而典当业因其简便易行更为社会所需;徽州地狭田少的状况,导致土地难以容纳徽人经商所获得的丰厚利润,将其转用于放贷生利,这和徽州社会旺盛的货币需求正好契合,遂催生出徽商中的典当业;典当业质押借贷的特点又使之适宜于众多身处异乡的徽商开办。所以,徽典兴起,遍布四方实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福州市某高校排球队运动员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男排运动员人际关系网络的结构比较均匀,适合于教学和训练信息的传播;成员间有较多的互动,网络中有两个核心人物,团队比较团结;网络有1个小团体的存在,但不会出现大团体内部的小派系斗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明清时期早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子的人生境遇与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映射于新兴的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世情小说中,表现为市民视野中的士子境界世俗化,行为市民化,已失去了传统的理想精神,但士子名分的荣耀犹在。  相似文献   

16.
明初无名氏所编《诗渊》(残本),今天所存为手稿本,卷帙浩繁,十分珍贵。这是一部规模相当巨大的、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它保存了从汉魏六朝到明朝初年约一千六百多年间大量散佚了的诗歌,丰富了我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汉魏六朝文学和宋代文学的宝库。《诗渊》收诗约五万多首,其中十分之二三不见于过去刊印的和新印的古籍。收词近一千首,其中大部分不见于《全宋词》、《全金元词》。  相似文献   

17.
中苏同盟破裂根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标志着中苏同盟关系确立,从此,两国进入了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但自苏共二十大起,中苏分歧产生并不断加剧,使两国走向对抗,导致同盟名存实亡,本文认为,苏联的大国大党主义与中国追求平等的冲突是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中苏各自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所导致的内政趋同与背离是同盟破裂的主要原因;国家利益和战略思想的冲突和对立是同盟破裂的直接原因;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是同盟破裂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论初盛唐文人干谒之风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盛唐文人干谒蔚然成风,其中初盛唐重视举荐的选官制度是这种风气的直接成因;自信进取的时代精神是它的内在动力;荐贤为公的社会观念则是它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广汉三星堆文明来自中原羌夏文明的携带和传播,由史前氐羌大族有缗·蜀族携带入蜀,出土的近千件器物构成一组庞大的傩祭组器,它们是夏文化中的核心神明祭祀文明。令“岷山羌人”就是正宗的有缗·蜀族即三星堆文明开创者的后裔,他们一直承继着汉民族的先祖文明即羌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