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视角,从顺应英语语言现实、顺应译入语读者的精神世界,以及顺应译入语读者的社交社会等方面,探讨顺应论在汉语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汉英旅游介绍语篇平行文本之间的语用对比分析(包括语言语用对比和社交语用对比)为基础,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指导,对温州地区景点介绍语篇的英译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顺应语言结构、顺应文化语境、顺应读者心理的翻译语用顺应策略,以求达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从译前的文本选择和译中文本意义及操作方式的选择等不同层面分析和鉴赏朱纯深英译的散文《读画》.文章指出散文翻译由于操作层面的不确定性,缺乏系统的翻译理论指导,语言顺应论则可以为散文翻译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蔡乐平 《亚太教育》2019,(11):100-100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顺应作者的心理世界、文本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结构,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5.
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泉州旅游资料的翻译过程,指出泉州旅游资料的翻译因为缺乏对海外游客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交际语境的顺应,忽视对译语语言语境的顺应,所以导致旅游资料英译的失误.认为可综合采用意译、增译、省译和改译等策略和方法,使泉州旅游资料的英文翻译在形式、内容、风格上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6.
Verschueren提出的语用综观论和适应性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实现交际目的而连续做出选择的过程。用该理论来分析文学文本可以为文本分析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本文旨在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进行文本分析。作者认为,顺应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篇章中王熙凤对语言的选择和动态顺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伴随经济全球化,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也带动了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更多外国游客选择来中国旅游,由此,旅游资源文本翻译日益重要。基于语言模因论视角,当前国内旅游资源文本英译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寻找民族化、多元化、积极的翻译策略,实现精准旅游资源文本翻译,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更好发展。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笔者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特别关注旅游资源文本翻译,该文主要是基于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旅游资源文本英译偏差与翻译策略展开分析,以益阳市作为例子,希望为益阳市旅游文本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韦娟 《海外英语》2013,(7X):132-134
翻译与传播的目的都在于信息的传播,将传播学的理论运用到翻译活动中可以为完成翻译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并进而提供实践指导。文章围绕传播学的传播主体论与传播客体论,结合旅游文本的功能和特点,探讨了旅游文本汉英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勒菲弗尔的“操纵论”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改写,改写就是一种操纵。所有的改写,无论其意图,都反映了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旅游文本的翻译也难免受到译者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纵。文章依据勒菲弗尔的“操纵论”,通过对甘肃景点介绍翻译案例的分析,探讨并总结归纳出基于“操纵论”的甘肃景点介绍旅游文本英译翻译策略,以期提高甘肃旅游文本的译文质量,为甘肃旅游文本翻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进而推动甘肃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是关于文化之间传承、进化与变异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模仿。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活动,因而翻译理论遵循着模因论的发展轨迹。翻译模因论为中国旅游文本的英译引入了信息复制的模式,打破了不同译论之间的壁垒,为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翻译模因论为基础,从基因型翻译模因和表现型翻译模因两个方面研究了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旨在忠实、地道地译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文本的翻译至为重要,为中国游客提供了旅行指导,为旅客提供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基本信息。顺应论强调语言选择与交际环境、交际对象和交际目标的一致性,因此,其能解决翻译中采用完全直译所造成文章晦涩难懂的问题,使译文能尽量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摆脱句型结构等方面的桎梏,从而达到准确性、专业性、灵活性及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徐桂英  万少琨 《海外英语》2011,(14):191-193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旅游广告语的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旅游资料的英译中大多存在一些问题。该文首先简单探讨海南旅游广告语翻译存在的问题,然后再针对海南旅游广告语翻译中所出现的问题,分析语用学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顺应论在旅游广告语翻译中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依据节目定位、特点和主旨进行准确恰切的话语表达,使观众在和谐统一的传播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激发强烈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本文以Jef·Verschueren(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为基础,以《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的语言表达作为研究文本,从顺应论的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性四个表现维度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为主持人优化语言表达效果,增强语言表达艺术性,丰富语言内涵,提高主持水准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使主持人在节目中通过对语言的顺应展现出恰切的表达方式,在有序而灵动地驾驭节目的同时,大放异彩,彰显主持人在节目中“Ancho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顺应论的核心观点为顺应的动态性,即语境与语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为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旅游翻译的译语选择也应与语境相适应,因而其翻译策略就不应限于某单一策略,而应注重动态性,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5.
旅游文本的功能是信息性、情感性和诱导性,文化翻译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至关重要.旅游文本的翻译原则,即适宜原则与对等原则.通过翻译实例说明以上原则,对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更好地传播中国的独特文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顺应论为理论视角探讨了红色旅游英译策略。在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中,译者必须在准确把握原文信息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对各种相关的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因素进行动态的顺应,从而决定原文的取舍和翻译策略,使译语文本能被外国游客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影视作品的国际化传播离不开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语言顺应论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字幕译者的理念和策略.为探究该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疯狂原始人2》的官方译本为例,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结构顺应和语境顺应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在语言顺应论指导下,译者可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两方面的顺应中,采取音译、归化、转换、语序调整、增译等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使影片对目标语观众的顺应达到最佳程度.  相似文献   

18.
冲突话语是言语行为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借助《来来往往》这部小说,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冲突话语进行分析,具体有分析冲突性话语的语言形式;并借助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发现冲突性话语是交际者在顺应语境的条件下,为实现交际意图而对语言进行自主选择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冲突性话语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顺应论视角下,语言使用的语境分为交际语境与语言语境,其中语言语境包含篇际制约、篇内衔接和线性结构三个因素。金融文本中的隐喻构成其文本语用风格,也是文本重要衔接词项,因此金融文本中英汉隐喻翻译的特点更多地体现在语言语境中的篇际制约与篇内衔接两方面。本人通过对现实中的案例分析发现,如果译者对这两方面顺应的意识程度较低,则会导致该领域的一些翻译问题。译者在从事金融文本的英汉隐喻翻译时,应该高度意识顺应金融文本的语言语境,使译文更显专业、流畅。  相似文献   

20.
按照顺应论的观点,翻译是一种动态的选择过程,即文本与译者之间的顺应和交流过程,当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时,应选择与译语语境和语言结构相适应的表达形式,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功能意义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