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爱玲的童年时代失爱于父母,青年时代失意于爱情,正是这种缺失性的人生体验使得她作品中的家庭总是残缺不全的。这些人生体验不仅对张爱玲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奠定了张爱玲一生的悲观情绪,使她的作品始终弥漫着浓郁的孤独气氛。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缺爱的成长历程造成了她孤独自闭的缺失性心理阴影,并深深影响了她的小说创作。她所写的故事均来自她的生命体验的最深刻最悲凉的部分。自传体小说《小团圆》正是以小说的形式曲折的道出了她充满缺憾的内心苍凉的体验。正如张爱玲,女主人公九莉似一个在荒原般的世界中失落了希望的孤独者,一点一点地沉入巨大的心灵黑洞,摆脱不了缺憾的宿命。  相似文献   

3.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形态及其人生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玲的小说以婚恋现象为主要题材,多写经济婚姻、病态情爱、家庭的不和谐、爱情的不圆满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生不幸。相应地,人的意志力量的脆弱、命运的深不可测构成了张爱玲悲观的人生观。她对爱情、婚姻、家庭、人生抱有广大的悲悯,只有苍凉,绝无讽刺。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失落者的心灵,描述了40年代孤岛时期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表现的是市民的思想情趣;展示了世道的冷暖、人生的艰辛以及人们孤独自私的心态;同时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无奈和讽刺。其所以产生这种独特的审美倾向,是因为她从衰落的封建贵族家庭的生活中体验出来的艺术化的生活的反映,是她非常熟悉的上海旧家庭的折射。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小说以"家庭失落者"的心态,以"人世挑剔者"的眼光,无情地剖析人性的丑恶。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冷漠、残缺,母亲形象阴狠、毒辣、病态,婚姻充满现实和功利,或为物欲,或为情欲,是一片感情的荒漠。父爱和母爱的双重缺失给张爱玲带来一生的不幸。使她的作品充满着荒凉的家园意识和浓重的世纪末日情感。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一位有其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家。她的小说在专门描述男女之情基础上表现永远悲观的主题,然而她在似乎很标准的言情体中总给人以许多“意外”,诸如她的小说竟能做意象研究以及我们还会意外于文学崇高感在她创作中的失落等。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和失落者的心态,对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母亲、父亲形象进行解构与嘲讽,同时用“巫女”般的恶毒“诅咒”爱情,把它解构得只剩自私、冷漠、恐惧。她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挖苦、嘲讽了亲情、爱情、友情。张爱玲极其冷静而残酷地撕下了蒙在情感上面温存的面纱,让那些猥琐、畸形、变态毫无保留地晒在阳光下,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无奈和讽刺。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悲剧性生命体验是形成她悲剧意识的基础,同时时代也为她的文化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她的悲剧意识是个人和时代的偶然与必然的结合。然而,对她悲剧意识形成有更直接、更深远影响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张爱玲承传了中国文人传统的文化人格和审美意识,表现出对普通人特别是乱世中的普通女性的生存境遇与前景的忧虑与关怀,使她的文本呈现出一种苍凉的东方审美情调。  相似文献   

9.
在张爱玲的接受史上,由封杀到误读再到接受,张爱玲对人性的关注和写作逐渐被人们所承认。她背离时代主潮书写人性之痛,以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来关注人生的大多数,从而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超越了自己的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一个悲观气质很重的作家,这种悲观气质与她的经历相联系。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婚姻关系及其它方面寻找小说中的荒凉底色,以窥视作家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宋惠莲从小在蔡通判家受到淫荡风气的熏染,所恪守的情感原则与传统化中对贞节观的“正宗”诠释有着不同的内涵。孙雪娥一直冷观旁观这个污浊的家庭,在好的身上带有一定的主体亮色和情爱追求的微光。韩爱姐悲观厌世,甘愿自绝于命而恪守贞节,实际上是她人生幻灭心态的一种非本质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爱情与亲情是温馨甜蜜的,但在张爱玲的笔下,它们全被拆解还原成真实冷漠的人性,它们的本质是自私、虚伪和冷酷.就连一直被视为人类最高尚、最无私的母爱,也被她描写得千疮百孔.在张爱玲小说的苍凉世界中,爱情与帝情均黯淡无光,甚至被扭曲和异化.她通过对人生独到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解剖、对心理的深层分析,以颠倒的姿态塑造了一系列的情人和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3.
特有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文学修养和天赋才能,形成了张爱玲独特的创作基调:冷漠、傲然、悲惨、苍凉,她创造性的通过特定时代、特定背景和特定人物,揭示了人性潜在的悲观意识,形成了她典雅的伤感文学。  相似文献   

14.
石评梅笔下的弃妇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评梅作为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坛的女作家,与当时的冰心、庐隐、白薇、冯沅君、陆晶清等齐名,但由于自身的爱情悲剧和诸多社会原因,也最终未能出悲剧的人生。本分析了石评梅小说中的弃妇形象以及作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社会化背景,剖析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心理及其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力避一般的传记范式,依然采用她一贯的立足平凡人生、顺应天性自然的写作姿态,用适情任性而又优雅练达的散文笔调,娓娓诉说人生中最平常也最悠长的亲情体验和甘苦滋味,从中却展示出丰富深刻的人生大境界,传递给读者睿智丰厚的思想与情感。这部朴素真挚的作品体现了传记文学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6.
美国女诗人爱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了1800首诗。她生前恬谈,默默无闻,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她终身未嫁,外表宁静,内心却隐藏着一个丰富、深邃、炽热的情感世界。本文主要剖析诗人的情感世界,并着重分析其爱情诗。从而,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诗人及其诗歌构筑的世界。①  相似文献   

17.
冰心作品的主题贯串着“爱”和“美”,这取决于她幼年时期情感模式的形成,生活经历、生活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平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对大海的一片痴爱、父母的挚情至爱,形成了其情感模式的基础.这种“冰心式的爱的情结”,使她对生命、对母亲、对童真、对自然、对祖国、对人类、对和平怀有温雅真纯的感情,影响了她一生的创作.她以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爱的内蕴和自己高洁的人格,完善了作品主题,形成了独特的“冰心体”.  相似文献   

18.
《心经》里,张爱玲就以少女的恋父情结为触发点,演绎了一段父女间的不伦之恋。许小寒,她执着而又不顾一切的爱着自己的父亲,象情敌一样嫉妒和排斥着自己的母亲,一个中国的厄勒克特拉在张爱玲的笔下跃然而出。  相似文献   

19.
张曼娟是台湾女作家,她在二十多年的文坛生活中辛勤写作,用唯美清新的文字记录着现代都市的悲喜生活。文字清雅优美,写作模式多样化,善于书写女性生活。作品虽以爱情小说为包装,但也由"少女情怀总是诗"的浪漫与纯雅慢慢变成从写实的观点去看这个时代女性所面临的新困境。文章通过对张曼娟部分作品的导读,从写作模式、写作内容、女性形象塑造,作品所体现出的写实观几个方面来感受张曼娟的作品世界。  相似文献   

20.
艾米莉·狄拿森,是美国最富传奇性的女诗人。她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作。艾米莉·狄金森终身未嫁,其爱情生活的失意,带给她巨大的痛苦,但诗人追求爱的永恒信念始终不渝,对爱的专注与真诚在其诗作中处处可见。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描绘各种爱情生活体验,细致入微,蕴涵丰富,激情澎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