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长时间酝酿.慕尼黑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建造纳粹档案馆的具体计划,并准备将其作为进行人文教育的基地之一.让所有的人都铭记这一段惨痛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自从1886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重新举办以来,虽说体育和政治必须分开,然而它却从来即无法划分清楚。 在奥运会史上,曾有1936年纳粹阴影下的奥运;1968年墨西哥奥运前的血腥镇压学生运动;1972年慕尼黑奥运,“黑色九月游击队”潜入选手村杀死以色列选手十一人及警察一人。游击队员则被击毙五人,  相似文献   

3.
本报布痕瓦尔德1945年4月16日电今天,有一千三百名德国平民从附近的魏玛市被领到此地,以目睹纳粹在臭名昭著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对他们的“邻居”犯下的恐怖、残忍和非人道的罪行。在目睹这一切的时候,他们都流了泪,其中几十人,包括一些德国护士,当场昏倒在地上。他们看到了二万多名其惨状已是笔墨无法形容的囚徒,不少人已是奄奄一息——他们是这座集中营八万名囚徒中的幸存者。在4月10日我军解放此地之前,德国人把别的囚犯都转移了。这座在德国政府控制下的集中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残酷的杀人中心之一,其骇人听闻,仅次于慕尼黑附近的达查集中营。  相似文献   

4.
新闻榜     
施罗德:“德国从最深的耻辱中学到东西”德国总理施罗德4月10日亲自主持了布痕瓦尔德纳粹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纪念仪式,这是德国在战后首次举行全国性的集中纪念纳粹集中营获得解放的仪式。参加这次纪念集会的有德国政要、当年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幸存者、解放者以及来自欧洲各国的年轻人,“我们不能改变历史,德国可以从国家最深的耻辱中学到很多东西。”施罗德在演说中这样说。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设立于1937年,曾有超过25万人先后被关押在这里,其中5.6 万人死亡。1945年4月11日,盟军解放了这个集中营,2.1万人重获自由。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我到德国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后,东道主安排来自各国的学者参观两个“景点”,其中之一即是位于魏玛附近的布切沃尔特(Buchenwald)集中营。虽然大家从历史著作、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对纳粹“集中营”的了解已相当详细,但身临其境,还是给每个人以强烈的震撼。向“客人”展示本国一段罪恶史、展示自己的“疮疤”,说明了德国对那段历史反思的深刻,对“历史记忆”认识的深刻。  相似文献   

6.
纳粹的历史不会被忘记,而新一代的德国人正在走出历史的阴影:这一步,他们整整走了60年。  相似文献   

7.
保罗·策兰,犹太后裔,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诗人,父母都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而他自己也是大屠杀的幸存者和流亡者。英格褒·巴赫曼,二战后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父亲曾是纳粹军入,她自童年起,就对纳粹历史深怀厌恶和恐惧,并对犹太人有着原罪般的"负罪感",这种复杂的情感持续了巴赫曼的一生。1948年,  相似文献   

8.
阿伦特两论     
汉娜·阿伦特有好几重角色,她试图从这些角色中摆脱出来,或与之保持一种本雅明所说的“批评的距离”,而这就决定了其思想的一般特征,即作为局外人的局内人的反思。这赋予了其思想以非同一般的洞见。她曾是没有犹太人意识的犹太人,也一度是曾没有种族意识的海德格尔的情人(海德格尔有不少犹太人朋友和弟子,如雅斯贝尔斯的夫人、马尔库塞和阿伦特)。实际上,在纳粹将已淡忘的反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动员策略重新提出来之前,德国的日尔曼人和犹太人大多都把自己看作德国人。尽管在纳粹反犹主义浪潮中阿伦特被迫流亡美国,但这种经历并没有使她变成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作为纳粹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她并没有在思想上认同受害者的哲学。她太清楚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的角色转换。纳粹当初不也正是以西方受害者(巴黎和会对战败的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剥夺)自居,以唤起受害者的道德优势并进而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施害的正当理由吗?阿伦特追求的是公正。她既分析专制主义的起源神话,又批评以色列的政策,这就使她既见斥于施害者,又见斥于当初的受害者。她两面都不讨好,也无意于讨好什么人。她站立在中间,而这个位置,恰恰是使一切真正的批评成为可能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前期的“是在法兰克福,还是在慕尼黑办书展”问题,现在将要有结果了。不过,从书展管理层以外传出了许多消息。组织者发表了题为“倾向慕尼黑的呼声日趋高涨”的声明,并表示管理层有关部门已经向书展委员会主席纽曼提交了一封信,内含许多参展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人们通常把传播学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归因为战争、经济、社会等客观原因。的确,美国本土远离战火、经济发达,使得学者能够潜心研究创造,而欧洲战争动荡、纳粹迫害导致一大批欧洲学者逃避战火来到美国这个当时算是“宁静的港湾”。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先驱”中的两个人——拉扎斯菲尔德和勒温均是逃亡到美国的犹太人。  相似文献   

11.
1941年5月27日,英国海军击沉纳粹“俾斯麦”级首艘战列舰“俾斯麦”后,开始收拾“俾斯麦”级第二搜巨型战舰“梯比兹”号。  相似文献   

12.
王琳 《档案学研究》2019,33(4):84-90
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创伤,而关于大屠杀见证者的口述历史是否可以纳入历史书写中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认为,口述历史不仅可以对文献史料进行翔实的补充和细致的阐述,同时更具备完整性和生动性,因而应该成为大屠杀历史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口述历史还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大屠杀的真相,并帮助人们从关注单纯的历史事件转向关注见证者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一知 《湖北档案》2005,(1):67-68
希特勒是个种族狂人,极力鼓吹“日耳曼种族优越论”,而纳粹的“理论家”们也不遗余力地为之摇旗呐喊。他们编造了这样一个弥天大谎:说古代的雅利安人是一个法力无边的神族,在地球万物被洪水淹没前,这个神族的一批祭司躲过劫难来到西藏,后来远涉北欧成了日耳曼人。可见,日耳曼人的祖先就是神族的雅利安人,而雅利安人的祖先就在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海因里希&;#183;希姆莱作为纳粹党的第三号人物,是“日耳曼种族优越论”的坚定信徒,  相似文献   

14.
民族的骄傲:郎朗代表中国人来了 2006年6月7日.德国世界杯开幕式上.在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东道主为世人奉献了一场世界顶级音乐会。登台献艺的都是与世界杯相匹配的世界顶级音乐家.其中包括世界三大指挥家、德国三大乐团、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还有中国钢琴王子郎朗。柏林报纸当天刊登了消息:“德国世界杯,中国队没有来,而‘文化大使’郎朗代表中国人来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电视电影     
■ ■ ■ 【关于犹太人的影片】 ★《辛德勒的名单》 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斯皮 尔伯格的经典之作。德国企 业家辛德勒利用自己的纳粹 身份与党卫军的头目保持良 好的关系,拟出了一份保证 工厂正常运作所必须的“名 单”,1200名被雇佣的犹太工 人得以在二战中存活。 ★《何处为家》 2003年奥斯卡金像奖影片。片中主人公“德籍 犹太人”面临着双重尴尬。作为犹太人,他们遭 到纳粹的仇视和迫害,不能立足;作为德国人, 背负着侵略者的罪名,天下之大,竟无容身之 处,只好举家迁至非洲。 ★《钢琴师》 看不到正面的残酷,也没…  相似文献   

16.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研究工作和档案馆工作,原本属于同宗的。在我国古代,“史”这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历史”与“档案”,“历史研究者”与“档案工作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代的“史官”既是历史研究者,同时又是国家典籍(包括档案)的管理者。相传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德经》的编修者老子李耳,就曾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负责管理档  相似文献   

17.
李毅 《大观周刊》2011,(28):122-122
“历史是一面镜子”。古今中外大多有远见的人都非常重视历史教育。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江泽民同志也曾多次强调:“要对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由浅戋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可见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历史教育都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很不乐观,甚至可以说现状令人担忧。许多问题一直存在并困扰着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本文以我20年以来的高中历史教学经历从中学历史教育必要性、现状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1943年的一天,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特地为抓获一位很有名的美国军人的德军授勋。这位受到纳粹如此“重视”的美国人,不是美国专业作战士兵,而是参加空中特殊作战的超级明星盖布尔。  相似文献   

19.
“要坐车吗?”麦健珠摄在德国慕尼黑,有一种别具特色的人力车:车身干净锃亮,车顶插着鲜花,车夫身穿黄衣,格外引人注目,这无疑是慕尼黑的一个景观。(1999年8月19日摄于幕尼黑市中心广场)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①一位资深广电人说:“一切现象都是区域现象。”②在中央、省、市、县四级广电媒体并存的格局中,欠发达地区市县广电媒体如何在有限区域内谋求更大发展,是摆在广电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