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林容生现代青绿山水画为例,多层面、多角度地探析现代青绿山水画家如何以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运用全新的色彩观点、技法,表达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创造出适合当代审美要求的青绿山水画新样式。  相似文献   

2.
色彩是中国山水画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山水画整个发展历程来看,每一阶段都与中国传统的"五行"、"五色"、儒家色彩观、道家色彩观以及佛家色彩观有着紧密联系。而庄、玄、禅思想又影响文人画崇尚水墨画的创作心态和美学意境。宋以后,文人画占据画坛呈主流趋势,青绿山水画开始衰退,重水墨轻色彩,严重阻碍青绿山水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从魏晋至唐时期其形式以青绿山水为主。至元代大批知识分子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只能隐居山林,纵情书画,文人画的兴起与成熟完全替代了青绿山水画,青绿山水则日见衰落,而取而代之的是水墨山水统治了近千年。这种变迁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推动了中国山水画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析“青绿山水”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青绿山水即工笔山水、非正统、艳俗匠气等认识误区,进行逐一辩驳,目的是消除因对青绿设色山水的曲解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中国山水画挖掘发展契机、拓宽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创作随想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代重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重新审视重彩画在传统山水画中的价值,是当代中国画画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唐宋以前,山水画基本以青绿、大青绿及金碧山水画为主流,代表画家有展子虔、李思训、王希孟等。当时,青绿山水作为皇家所推崇的绘画形式,其规模及艺术品位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隋唐时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成熟,展子虔《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盛唐的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在真实描写大自然并表达一定的审美认识上达到高峰。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分别开创并继承南北山水画派之后,北宋关仝、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各擅胜场。北宋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围绕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核心意境问题,系统地总结了经验,使中国山水画理论更加体系化。经过南宋画家对寄幽情美趣于精粹景色中的探索,至元代尤其是元四家,山水画又出现了重视主观抒发与风格创造的新高峰,也完成了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艺术及其理论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共生共荣的美学思想。宗炳《画山水序》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生态美学思想。中国山水画及其理论中包蕴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对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山水自古迄今存在着工笔青绿山水与水墨写意山水两种形态,水墨写意山水形态在文人放意纵情的豪情下,在书法用笔的极端自我表现的意识之下,演变成了一种笔墨放逸恣肆的形态表现手法.从古到今,"泼墨"技法一直备受画家们的喜爱.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泼墨山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和表现技法.本文从泼墨山水画的历史入手,分析了常见的泼墨手法,并展望了泼墨山水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打破了"四王"保守思想在山水画坛的统治地位,山水画重新焕发出生机。各地的山水画派层出不穷,山水画家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复兴运动,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涌现出了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山水画大师。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山水画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由于对山水画传统的蔑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美、写意性等美学思想被西化的写实所取代,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传承脉络已经断代。20世纪发展到当代,已经跌入山水画发展的最低谷。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国家宝藏》中,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千里江山图》一经亮相便惊艳四方。这幅名画中究竟有什么玄妙之处?为何一幅千年古画依然色彩鲜艳、流光溢彩?下面就让我们来探寻其中的奥妙吧。青绿山水与矿物颜料《千里江山图》是我国青绿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这种绘画创作始于魏晋南北朝而在隋唐更为流行。唐代杰出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画最具代表性,他常用  相似文献   

11.
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隐逸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萌芽于唐,成熟于宋,发展于元,清代达到高潮。它的影响力至今仍被画家所崇尚。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以写意抒情性并以色彩之淡、水墨黑白之逸格虚灵性区别于青绿山水、重彩人物花鸟画的色彩样式而独具特色,并取代了青绿画在唐宋时期的重心地位成为中国封建后期绘画的主流。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同样遵循"谢赫六法"的基本绘画理论体系,但同时积极地的充实、拓展"六法"内涵,使中国画成为东方绘画中最炫耀的亮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可堪称为“姊妹艺术“.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将绘画的创造手法和意境的特色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山水画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画的特色还体现在它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上.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笔墨技法体系。纵览历代山水画作,虽风格不一,但笔墨程式大同小异,师承之脉絡清晰可辨,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山水画的特质。古代大师大多都是从笔墨技法的学习研究入手,由师承而后体察、感悟大自然,获得心灵启示,创新技法,形成新的艺术风格。而笔墨技法的承袭,始终贯穿于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水彩画自西方传入我国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由传入到萌芽、成长、发展直至现在的繁荣时期,中国水彩风景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西方画种融入东方文化的过程中,如何在多形式、多流派的社会思潮下坚守中国水彩风景画自身特色,更加充分地展现民族文化,是我国水彩画发展过程中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萧梁时期的大画家张僧繇所创造的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起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尤其是他所创造的独具风格的疏体画法,丰富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而张僧繇本人对艺术勇于创新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人物画起源最早。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物画也由兴而衰。直到近代,透视,色彩,光学结构,素描写生等造型手段融入中国画,特别是建国后中国人物画家走向,加之改革开放后政治文化开明,经济繁荣,把中国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画千百年来都是传统绘画中的精粹,被历代文人所喜好。山水画不仅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更多的是承载了他们“澄怀观道”的思想。但时事变迁,我们的生活环境与思想文化都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千年山水画也应与时俱进,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