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过云庐画论》为范玑画论代表作。论理不论体,理明而体从之;先整笔工细,次纵笔写意;画以养性,非以求名利等为范玑画论的核心,这些构成了范玑的画本论、画笔论和审美创作、鉴赏论三大部分。其中,对虚实、临摹与模仿、文画关系等都提出了个人新见,这些都丰富了古代画论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审美风尚.中国古代画论的生成主要有五种基本方式,即哲学衍生式、个人体悟式、理论派生式、现实激发式、借题发挥与不断深化式.这五种生成方式相互补充、融为一体,不断推动着绘画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谢军 《教育评论》2014,(7):117-119
中国古代画论是传统文化中关于绘画的最直接的文字记载,它以丰富的内容,为研究中国画的一些本质问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研究中国画的观念以及画论文化提供了依据,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山水画发展的同时,画论也相应地触及到山水画的特殊艺术境界问题。中国古代山水画从宗炳、王微开始,就已注重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的追求,虽然当时并未从理论高度明确提出创造意境,但他们的画论和创作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在继承胡塞尔现象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创了从“存在”入手直切事物本体的“存在论———解释学式现象学”,这种回到原初经验状态本质直观的看事物的方式,为我们认识事物本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本文将试从海德格尔关于”在场”的思想角度出发来重新观照诠释中国古代画论,以期进一步更好的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画论的丰厚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和文学理论一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现象,从艺术构思看,画论及绘画实践丰富,拓展了文学构思理论;从虚实,形神等艺术创作辩证法的角度看,文论和画论表现出相通互补,融为一体的特点,文论画论的互渗融合,对于两种艺术门类的理论建构和创作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虽出现一些系统研究中国古代画论的论述与专著。但笔者认为,这些所取得的成就与古人遗留下的画论相比。不足为道。我们还远远没有体认到古人那诗言画语之后隐藏的万象文心;也缺乏以独特视角审视画学史的文章和著述。在此笔者特意引发再阐释这种现象。对中国画论作一番新的研讨。  相似文献   

8.
在绘画艺术中应用数学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特色之一,本文经此为题,讨论了中国古代绘画中数学工具与比例的应用、投影方法在古代绘画特别是界画中的应用,以及中国古代画论对基本视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古代画论中空间理论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画论中空间理论的现代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深受西方绘画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在努力寻求自我。它的目的是在继承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建立中国现代的空间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画论追求简淡之趣与意境的营造,这些审美取向蕴含了古人明显的尚简思想。这里的“简”并非简单,而是形式简洁而意味无穷之意。  相似文献   

11.
《墨经》哲学是先秦时期科学理论的杰出代表,在《墨经》哲学中墨家体现出能够运用严格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出一些科学定义,其中蕴含着的科学理性是同时代诸子百家所不能相比的,墨家科技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的特点和所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画发展日趋标新立异,派别林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今天,如何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入到中国绘画当中,使其作品具有简淡玄幽的艺术意味和博大深邃的艺术内涵,是新时期中国文化精神赋于中国画新活力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筹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论是基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哲学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伦理观,美与善相统一的审美观,以主情重情为核心的文艺观而建立起来的。这些文化基因规定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总体特征,制约着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的建构与发展。19世纪90年代以来,从文学观念和文论批评的发展上看,虽然还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过渡性质特征,但它本身仍然是一个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阶段。在中外文化、文学思潮的冲撞、交汇中,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品格正在形成,现代化过程亦已展开,许多重大问题都预示着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结构上看,数学是问题和问题解的集合,逻辑是问题和答案之间的桥梁。具体到中国古代数学,其一般结构表现为:问、答、术(图)、草。"术(图)"阐述解题原理和步骤,"草"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二者的功能和西方数学中逻辑的功能完全相同。中国数学中的"术(图)"和"草",就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的中国逻辑。中国数学是中国逻辑必然推理的研究对象,二者具有相同的源流。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文学理论是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精彩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以往的儒家文论研究过程中,一般以孔孟为主体,这当然有相当的道理。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完整的文学理论的思想体系,却是建立在苟学的基础之上的,作为原始儒家的孔孟文论与作为大一统封建社会的荀子学派的儒家文论精神并非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因此,对于儒家文论的真正版本与完整的理论体系,应当加以重新研究与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从挖掘古代文论的叙事思想、总结经典文本的叙事理论、尝试建构中国叙事学三方面对近30年古代叙事理论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可以发现,这一研究新的生长点在于系统、全面地清理古代叙事理论资源,并与西方叙事学形成比照、对话,以实现中西叙事理论的互识、互补。  相似文献   

17.
潘光旦用精神分析理论的模型对明末冯小青影恋性心理的分析,超越了传统文学批评"以心见心"的思路,使中国古代社会女性心灵被摧残、扭曲的状况,获得了有深度的个案分析,也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学的理论建设提供了历史的参照和有益的启示:文学批评的人文意义不可忽视;科学性是古代批评现代转换的关键;西方理论本土化必须以理论范式与阐释对象的对应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升级加速了世界各国物质文化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们不可厚此薄彼,忽略和忘记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是研究当代管理理论的源泉.在剖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联系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旨在利于继承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绘画源渊流长,博大精深。在绘画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有许多文人乐意接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将绘画创作与哲学精神相结合,出现了由文人士大夫介入的简淡闲逸的绘画风格(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文人画)。无论卷轶之浩繁,还是阐释之精微都营造着中国传统的文人气象。他们以孔孟儒学、老庄道学和禅宗佛学为根基,以丰厚的文学理论为素养,以广泛的艺术实践为依托,寄情与画、托物言志。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绘画风格,开创了“温和文雅”、“消散简远”的绘画局面。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目前语言学理论的“教”与“学”面,临着诸多困难。实践证明,在古代汉语的教学中适当地结合、融入一些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古汉语语气词的发音特征可以补充和完善索绪尔的语言任意性理论,同义词的问题和一些语音演变的问题能帮助学生更具体地认识和理解马尔丁内的语言经济原则,古汉语中一些语法现象的形成则证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