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20年来,中国报业发生了两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晚报革命”,从起初全国十来家晚报,发展到90年代140家左右,第二次是以华西都市报起始的“都市报革命”,短短七八年间发展到近百家(这里的都市报还是指狭义上的,如果广义上看,现今的晚报及一些走向市场的地市日报也可划入其中)。这两次报业革命,带来的是报纸风格、新闻风格的巨大变化。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在这里只想谈谈作为报纸“眼睛”、“窗户”的新闻标题,在这两次变革中所产生的一些新变化、新特点。1.标题的外在形式由过去精巧、匀称、平直改为超黑、超大、超长或超…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06,(25):66-66
在我们欣赏与感受风情各异的酒店之后.威龙饭店时尚而又亲和的现代派新理性客房设计异军突出.在昆明酒店设计中显得尤为突出。在酒店设计风格中大致有欧美大陆风格,南部国家及太平洋的度假酒店风格等.经常住酒店的朋友进入客房后.都会感到大同小异。而威龙饭店现代主义风格的客房设计.更为越来越多的业主和客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从副处级晋升到副省级,用了17年,而从副省被降职至副处,只用了不到一天。在此之前,他的处事风格与性格已饱受争议,负面传闻持续不断  相似文献   

4.
试论期刊的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格原本属于用以品评作品或人的一个美学范畴,它被引入现代文艺理论,指的是由作家、艺术家创作中的创作个性所体现的艺术特色。而所谓期刊的风格,则是指期刊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整体特色和个性,也就是期刊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化、个性化的特点,这和其本义是相通的。风格不仅是期刊内容和形式特色的体现,更是期刊编辑思想、编辑原则、编辑技巧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反映。风格是一份期刊的识别标志,也是一份期刊区别于其他期刊的基础,成功的期刊无不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们绝不会把《故事会》与《读书》相混淆,因为前者通俗易懂趣味横生,而后者品位高雅严肃深刻;我们也不会把《家庭》与《读者》相混淆,因为前者平实亲切,而后者典雅隽永。独特的风格对期刊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法国作家布丰在论及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的关系时曾说过“风格即人”,将这一名言借用于期刊理论与实践,我们同样可以说“风格即期刊”。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在央视,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王志等的主持各有其风格,王志在这些人中显示了不同于他人的提问风格。王志与年广九“面对面”,问题尖锐让人无法回避,使年光九无以回答,只好沉默。王志与孙渤“面对面”,对孙渤充满了同情与关爱。王志与北京市代市长面对面是在4月30日。这一天正是北京“非典”疫情处在很危险的时刻,这一天,王岐山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王志在与王岐山的面对面中,表现了同别人、也同自己以往不同的提问技巧与风格,给人留下深刻…  相似文献   

6.
电视影像,是由无数个体独立的画面,按照不同逻辑的剪辑需要组合完成的。一个节目的完成,从前期的策划、拍摄、撰稿到后期的剪辑,包装成片,是一项系统而精密的团队工程,任何一项工作的创意都为完成一部好的作品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这其中后期编辑作为节目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体现了后期编辑对编导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好的编辑不仅使作品锦上添花,有时还可以弥补前期策划、拍摄的不足。不同的电视节目风格、不同的编导风格,决定了不同的剪辑方式。  相似文献   

7.
清华与北大同为中国高校的标杆,同样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在从“材”到“才”的转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所学校风格不同,侧重不同,但我们看到了同样的以知识灌输为主导的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风格即人”,是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格。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期刊。  相似文献   

9.
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1896年起由阿道夫·奥茨家族经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世界上最高水准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传统的版面风格高贵、严肃,但拘谨保守,版面上一片灰色,被称为“灰贵妇”(The Gray Lady)。 1975年,执行总编辑艾布·罗森索对版而作了历史性的改变,将报纸分为A、B、C、D4个单元,针对不同读者,设计推出了多种专刊。现在我国有许多报纸采用这种分叠的做法。1997年,时报新的印刷厂建成使用,开始引进彩色新闻与广告,再一次突破传统,巨幅照片及图解的应用也使版面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军区、军兵种报纸如何“定位”才能够更好地反映其本质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更鲜明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我们在办报实践中经常思考、探索的一个问题。创办了几十年的报纸还存在“定位”问题?这似乎不太好理解.但实际上,一方面,报纸“定位”具有动态性.因时因地因客观条件的转变而改变;另一方面,军区、军兵种报纸从一定意义上具有“同质性”,  相似文献   

11.
刘爽 《青年记者》2006,(14):59-60
版式设计发展到今日,已经从原来的“千人一面”变成了“百花齐放”,各报纸都在进行不同风格的尝试。但是无论尝试什么样的风格,对于都市报来说,冲击力仍然是版式创新的第一诉求。当前版式中存在的弊病目前,报纸版面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版面设计从传统的组版思维方式中走出来,在版  相似文献   

12.
郑子凌 《大观周刊》2006,(46):45-45
2006年昆明销售代理行业盘点 第一大观点:从衍生企业转为资源较独立企业 从前有人认为房地产代理行业只是地产开发企业衍生出来的行业之一.地位并不凸现.而从2006年起.昆明房地产代理行业开始全面转型。发展趋势较好的代理企业在深入参与到地产开发一线的同时.摆脱单纯销售.开始担当外脑角色.并发挥更强的资源整合作用.深入参与项目全程运作.从前期拿地、项目可行性研究.到市场定位,再到后期营销、景观打选,样板区打造.  相似文献   

13.
杨雪 《大观周刊》2011,(30):10-10
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在唐代已达高峰,各体俱备,异彩纷呈,其后每况愈下,逐渐走入低谷。明清到近代,虽然优秀的工笔画家不断出现.但是始终没能成为画坛的主流。建国以来,在中西绘画技法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徐悲鸿提倡把素描融入中国人物画学习.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工笔人物画在长时间的休克中得到复苏和繁荣,从传统中吸收智慧,从现实生活中搜取素材.从国外绘画的精髓中汲取养分、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新的道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进入繁荣时期.人物画创作风格面貌表现为题材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艺术家自觉的艺术活动.更会促使某种创作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而不同群体对艺术创作方法的不同偏好导致艺术创作风格方法的多元.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的电视剧创作.在整体思路、故事风格和类型提炼等各方面依旧基本沿袭着几年来电视剧创作的固有模式.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主题都少有惊世之作。不容否认.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整体说来还算差强人意,其中也不乏灵光进现。但相对于前几年荧屏的繁盛.这一年的创作和收视似乎都显露出了疲态。  相似文献   

15.
董健  张栋山 《声屏世界》2010,(12):31-31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是指主持人在多个或多种电视节目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稳定性的个性特征。要在群星闪烁、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主持人队伍中.让观众成为你的“粉丝”,主持人就要凸现出个人的与众不同,即个性化风格。这种个性化如今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主持人的风格直接影响到节目的风格.关系到整个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主持人也从坐在那里念稿子,演变为灵活多样,新颖各异的主持风格。近些年,日渐形成体系的主持人行业,催促着从事这一行业的专业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角色感和内在修养。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又因为不同媒体、不同栏目对主持人的要求规范各有不同,人们似乎也不会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看待、约束主持人,所以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不同栏目、不同风格的人物活跃在主持的岗位上,但是最近我们特别容易听到“本位”这个词,我们也会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就是本色的主持应该是眼下比较流行的主持风格和模式。很多看似截然不同的名主持都被冠以本色主持人的称谓。  相似文献   

17.
从二十世纪后期开始,社会文化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平民意识”的回归。许多社会学者称之为又一次“百家争鸣”的时代。在诸多改变当中,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嬗变也成为这种转型的突出标志。过去,由于过分强调电视新闻媒介的“喉舌”作用,新闻节目一直采用较为传统的固定播音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在认同媒介权威性的同时,开始对以往那种全盘接受的观念产生了抵御,转而要求自主、能动到选择性地获取信息。同时,内容各异的新闻栏目也层出不穷,新闻播报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其中,“说新闻”成为不少电视台新闻播报方式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杨伟 《视听纵横》2004,(4):115-116
播音风格是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个性特征,纵观历史,不同时期的播音风格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民的精神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开始不再满足于听“正襟危坐”式的播新闻。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的新闻传播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媒体时代,体育解说员的解说风格从一开始的多描述少评论到现如今的多评论少描述,不同的解说方式有不同的利弊,因此对体育解说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随着媒体的发展改变自己的解说风格,更需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2005,(1):F003-F003
过去的2004年,老年日报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编辑部全体同人实行新一轮的新闻改革,从内部管理到外部营销,从报纸质量到报人形象,从版面结构到版式风格,努力超越自我.进一步提升中国老年第一报的地位。从开展多项全国性的活动.到实施“三个一”工程,老年日报扎扎实实地走过了硕果累累的2004年,正满怀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