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疆锡伯族妇女生育习俗与生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面临严重人口压力,在实施计划生育国策的过程中,研究少数民族的生育习俗与生育观显得尤为重要。运用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求子习俗、孕期、临产习俗、育儿习俗等方面系统详细地研究锡伯族妇女的生育习俗,分析其中蕴含的生育观,从另一侧面来反映锡伯族妇女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2.
在楚地汉族中,日常生活习俗中还遣留着种种关于鸡的信仰,结合各地鸡信仰的习俗,考证了这些习俗背后代表的真正含义,即鸡与生育信仰、灵魂神鬼及盟誓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3.
潮汕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风情万种的民间生育习俗,包括生育崇拜、祈子习俗、分娩习俗、生育礼俗、禁忌习俗等方面。潮汕民间生育习俗是潮汕传统社会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潮汕民间对生育的高度重视,具有明显的传承性与地方特色,体现了潮汕人浓重的重男轻女生育观,具有一定的落后愚昧成分与消极影响,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成分与积极意义。随着社会进步,潮汕民间生育习俗与其他民俗一样不可避免地发生流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潮汕民间生育习俗的传统守成与现代变革,构建健康文明的现代潮汕民间生育文化。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来就拥有文化,文化在人类生命孕育的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叙述、生育习俗、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对徐桂兰的《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一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育信仰,是指古代人类对自己生育、繁衍、性具、性行为的信仰及其仪式,包括生育神、性器和性巫术在文化上的反映."架桥求花"仪式是壮族民众在长期的一种生育信仰习俗,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生成土壤为基础,将中国生育文化作为一个包括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的整体动力系统,并把社会生产方式作为推动这一系统运行、变迁的动力源泉,由此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中国生育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的决定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内在机理和外部表现形式,并揭示存在各种不同社会机体中生育文化发展、变迁的特殊规律,以正确把握由传统生育文化向现代化生育文化转变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方丘神话来源于古代夏至祭地之典,并曲折地反映了古代的婚恋,生育习俗。《外国图》的作者不明乎此,将“方丘”看作“殊方异域”而志其“浴水而孕”之坚,实际上,方丘之上,潢水之滨并非“纯阴无田”。方丘神话不过是给古代祭典与婚恋、生育习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而已。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豫南地区分布的主要杂草种类约17科、35属、230余种;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形态特征、习性、生育规律的杂草,提出了对该地区草坪杂草进行防除的物理和化学措施。  相似文献   

9.
汉字作为一种能够打破时空界限的表意文字,凝聚着深沉的社会文化背景。生育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面貌在汉字中必然有所记录。对与生育文化相关的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进行汉字学角度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及古代先民们的生育观。  相似文献   

10.
性别作为人类学理论分析的一种话语,划分了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社会又赋予了两性不同的性别角色,使之具有了与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在传统社会中,男性都被赋予了养育家庭的责任,而女性则被赋予了生育的责任,在这种行为规范的影响下,人们的生育行为和生育观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对于处于中国西南部的侗族村寨,在这种社会性别规范下的生育行为和生育观,又有着自己的特色.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几方面的因素.只有对影响其生育行为和生育观的因素进行根本性改革,才能扭转当地的生育现状,使其符合国家的政策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商州地处秦岭山区、丹江上游,鄂、豫、陕交界地带,商州丧葬习俗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既杂楚风又兼秦韵。本文拟对其丧葬习俗进行一些挖掘和钩沉,并对一些当代人已经感到陌生的习俗文化加以解读,其目的在于吸取精华,抛弃糟粕,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2.
古文献中涉及大禹出生问题者,多达二十余处,而其说又颇有异同。其言"禹生石纽"十余处,其中六处不言石纽所在郡县;又六处皆言石纽在汶山郡广柔县,而释广柔所在竟有三、四说不同;另四处则不认为石纽在广柔而在他地,但其地又不可查考。是石纽所在虽有七、八说,但究在何地则莫可确指。究实论之,"禹生石纽"本系神话,其言怀孕、分娩以及怀娩地点等等,莫不都是怪诞的神话。且这些神话不是产生在人类的童年,而是产生在文明时代的西汉晚期,那时正值谶纬神学兴盛发达时期,神学家们对古代的"圣帝明王"从伏羲到刘邦、甚至包括孔丘,都莫编造一套感生神话,给他们戴上一副神圣的花环。"禹生石纽"只不过是众多感生神话中的一个而已。这等妖妄怪诞的谎言,显然都是不可信据、无法查证的。历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求真求是,所以严谨的历史学家长期都对此说不屑一顾。近年来三峡考古出土了一通东汉的"景云碑",碑文有句"术禹石纽汶川之会",这句话本来就是明确告诉人们,禹和石纽的关系是禹曾在石纽汶川召开过一次诸侯大会。但根据茂、理、汶的自然条件,在这里召开一次诸侯大会,可能也只是一种附会之谈而已。但是,竟有历史学家用搞旅游的手法,把这句碑文曲解为"禹生石纽",是不可以不辨。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北京城市民俗在外在形式上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民俗承担者及其传承动机却大有不同。从585通北京内城碑刻来看,进入18世纪以后,北京内城不仅出现了立碑高峰,而且修庙立碑的主体也由明代的官员太监、清前期的汉族官员转为了普通市民,且碑阴题名中第一次出现了行会与商号的名称,具有自治色彩的民间组织层出不穷,女性组织开始出现,反映出社会转型的事实。如关帝圣诞、丫髻山进香等民俗活动虽与明代一脉相承,但民俗传承的主体与动因都发生了根本转变。这表明,将民俗作为资源而加以改造利用的行为,不仅存在于现代社会。碑刻资料有助于我们深入民俗的表面形式,发现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建始县域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区,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方音色彩.收集整理建始地区使用频率较大的一些词语,从形象化词语、反映生活习俗的词语、形象化的熟语、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四个方面对建始方言词语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建始方言词汇的地域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蒙古人的人生仪礼食俗主要有诞生食俗、婚事食俗、寿庆食俗、丧事食俗和其它食俗等。其共同特征是邀至亲朋好友参加,宾客必须备礼品,主人循例设答谢等,其礼节繁缛讲究。本文就蒙古人的婚礼食俗做一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传说早在秦汉之际,客家原乡(赣闽粤边区)即已流行石古信仰习俗。从石古原型的象征意象、记忆和文化渊源来看,客家原乡传承至今的石古信仰习俗,与百越文化、畲民文化乃至禹夏先民的石母崇拜一脉相承,其原型是中华初民心灵中的以大山石壁洞穴为象征的"大母神"。  相似文献   

17.
《青阳集》是元代第一忠臣余阙的诗文集,记载了六百年多前元代合肥守军、民俗民风、士民生活态度、城墙修建、衣冠之家、西夏遗民、农民起义、重要官员、元末城陷、农业发展等情况,是了解合肥宋元时期实情最具价值的史料,是合肥弥足珍贵的地方历史文献,是余阙留给故里合肥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8.
史书对清代早期和后期云南丽江的社会生活记载颇多,而对道光初年的丽江社会生活鲜有描述。马毓林撰写的《鸿泥杂志》详细记载了清代中期丽江的社会生活,对于全面认识清代中期丽江市井、民俗、宗教、物产等提供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的疆域跨有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自然地理区域,在不同的自然区和行政区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地区特征的风俗.赵地风俗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因子,在邯郸地区、中山地区、代北地区、太原上党地区的区域特征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韩愈服用硫磺受了唐代社会风气的启发,但他的动机不是追求房帷之乐,而是疗病强身以求延嗣。结合当时医学书籍的相关记载和韩愈诗文中所透露的信息,就可看出这一点。这个动机主要源于他的家庭生活经历和几位好友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