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矛盾"概念是哲学界历来研究的主题。其核心问题是关于是"真矛盾"中"真"之内涵。而考察普利斯特的真矛盾,可以从真矛盾论的动机入手,比较"真矛盾"与"亚相容性",获得矛盾之"真"与其存在性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塔尔斯基真理模式的语用转型,分析矛盾的"成真"条件,在对逻辑悖论定义的讨论之上,揭示矛盾如何为"真"。最终"悖论逻辑"这一普利斯特用来刻画"真矛盾"的形式装置,无法实现对"真矛盾"的精确刻画。  相似文献   

2.
李加超 《考试周刊》2010,(33):64-65
因势利导地培养中学生的写作品质,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能作文"的热情,让真话、真情、真思想、真生活充溢于个性化作文中,是作文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自由而个性地表达,灵活而创意地展现,才能改变中学生的畏难情绪,移植个性化写作的理念,让其个性风采飞扬于广阔的天空。  相似文献   

3.
真,对高中作文教学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终极的要求。这种既基本又终极的两重性,使得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实则难企,竟有一种众说纷纭、玄妙难寻之感。几年来,笔者也学习、模仿、反思,冀能探索一条接触"真"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郑琴 《成才之路》2011,(21):27-27
俞旭初老师在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召开的南京市作文教学研讨会上,曾用"四不"形容过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自己——不真;写社会——不深。"真可谓一针见血。我们的作文教学之所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初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浅、视野窄,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作为教师要将学生引入社会大课堂,经风雨,见世面;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还要还学生以敞开心扉抒发性灵的自由天地,创设学生展示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林远程 《考试周刊》2011,(27):62-62
生活至真、至善、至美,作文亦是如此。一切哗众取宠或无病呻吟都不是好文章。作者从教十多载,在"真"字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觉得"真"要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真"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个性化的独特感受;"真"要说自己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运用失真的语言,来表现着对失真生活的"感受"和对失真情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可见,学生认"真"习作,"反映新思维、新体验","面向生活,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真情实感,才是作文的灵魂。针对很多学生作文时的假大空现象,本文中论述了真情实感在作文中的重要性。真情实感源自于对生活的真切感受、热爱与思考,作文教学应把真实的人放在第一位,把情感体验作为写作的重要起点。帮助学生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真实之情,显"我"的自然之趣。  相似文献   

8.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美学理想的体现,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真"字。这里的"真",包含有三层意义:首先是指生活原型之真,亦指作者的生活经验之真;其次,是人物形象之真与艺术效果之真;复次,表现为作者主观的情真意切,而并不以摹写的酷似逼真为至高的境界与终极目的。正是"真"字文章,打破了18世纪普遍存在于西方文艺界机械反映论的框框,也造成了《红楼梦》对以往中国古典小说的超越,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9.
谢嫦娥 《文教资料》2011,(16):69-71
作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教学应从"生活"入手,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实践为主,生活为实,情感为真"的新理念,点燃创作激情,让生活作文成为学生沟通表达的本能需要;激活创作真情,让生活作文成为学生传递情感的内心需要;激活创作热情,让生活作文成为学生生活实践的行动需要;激活创新意识,让生活作文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需要;激活评价机制,让生活作文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之难毋庸置疑,将之称为语文教学的"瓶颈"也并不为过。而作文批改之累,更是尽人皆知,它消耗了一代又一代语文教师的智慧与汗水。过去,我一直勤勤恳恳地履行着一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认认真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每次批改作文都是非常精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