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时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忽视了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造成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在尝试和探索中,我认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过程要让学生有实践和体验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张小东 《家长》2023,(16):107-109
<正>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对小学生而言理解数学知识具有一定难度。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字的运算方式,教师可在授课中引入生活化元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将数学运算从复杂抽象的数字规律转变为生活经验,为学生理解数学模型、掌握数学规律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相互融合,能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数学知识服务生活,使学生深入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为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觉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在教学时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活生生的数学。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长此以往必将扼制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设计富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身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仅仅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实际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虚无缥缈又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着眼于巩固双基,服务于考试,注重书本知识的巩固深化,而很少关注这些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导致学生学会了课本知识,却不能解决与之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的脱节。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反之成为了负担。怎样让数学走近学生生活实际,感到数学时刻在身边,在数学中感受生活,享受生活呢?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学了数学知识后,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正确认识数学 学习数学应是思维训练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统一。学生一旦离开学校之后,更为重要的就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也即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在数学概念的引入、定理公式的应用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使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原来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际,进而乐于学习数学。例如,讲排列组合时,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而问题解决首先使具体事物能够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再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数字化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出数学知识的框架结构,理解所学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地位和相互间的联系,明确学习目标,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1.
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重要的就是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如何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习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13.
新大纲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5.
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丽红 《考试周刊》2014,(56):88-88
<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应该学习他们"自己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们认为:学习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要拓宽数学知识的应用渠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在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中产生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只有体现这一精神,学生才能感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必需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联系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才能体会到数学本来就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